一
灵魂的
真正的朋友
应该是供养你灵魂的那个人
鲁迅先生说:“朋友就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相互敲打”。
真正的朋友,他应该是你精神的支架,是你深陷沼泽时的扶持。是你顺境时的不惊不扰。
不是狐朋狗友,或是和你臭味相投。
一直很羡慕伯牙与钟子期的友情。通向灵魂深处的知音。
高山流水的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琴艺还有所缺陷。于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如入仙境一般。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一夜伯牙乘船游览。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象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应该就是,李白和杜甫之间的友情。
二人的友情,可谓是相见恨晚,他们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暂。
李白是太阳,热情奔放;杜甫是月亮,内敛深沉。
二人的相识是在杜甫父亲杜闲的家里,二人的相会是在李白因触怒权贵放归山林时。
杜甫在诗中描写当时的情形是:“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两人可谓一见如故,相识恨晚。李白可谓是诗名远扬的大诗人,可杜甫还默默无闻。后来两人各奔东西,但有诗互相寄赠。
李白大杜甫11岁,但年龄的差距并不能阻挡他们二人的友情。他们以诗相赠.他们是彼此的知音。
仍记得那首李白的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二人再也没有见面。
不想见,不代表不思念。
多情的杜甫在这以后一直处于对李白的思念之中,多少诗句都流露了思念;李白应该也在思念吧,但他自是潇洒豁达,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在他的诗中出现。
李白对他无所求,他对李白也无所求。真正的友情应该是这样。
患难见真情。天宝十五载,朝中的舆论横行,李白是孤独落魄的。在众人对李白避之不及的情况下,有一人却句句为李白开脱,打抱不平。而他,就是杜甫!
二
简单的
有些旧朋友
嘴上说着怀念
可是却越走越远
小时候,总认为友谊很简单,总认为一旦成为朋友,就会是一辈子的相伴。
认为可以扛十年,二十年。那时候的友谊,也很单纯。
我借给你橡皮擦,你借给我铅笔,或是,课间一起去上厕所,亦或是,值周日的陪伴,友谊既简单又美好。那时候,做朋友简单,闹别扭也容易,和好也是一两天的事情。
可是后来,你们开始奔向不同的远方,各自去过各自的人生。岁月就是这般无情,督促我们向前。
无论你是准备待发,还是正在路上。你们的交集开始减少,起初还会在手机上不时联系对方,互问对方的近况。你们开始与屏幕的对方一起怀念以前,你开始向别人讲诉你曾经拥有多么知心的好友,你沉醉于以前的岁月,你似乎在告诉你的新朋友,你可以成为一个多么优秀的朋友,你似乎在奢求你的新朋友可以成为像他一样的人。
但或许,你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你口中说的是,你“以前的朋友”。
三
岁月真的很无情
或许
朋友扛不过岁月
扛住岁月的只有友情
人的一生,从幼时到老年总会遇到各色各样的人。
生命本就是一个充满离奇聚散的过程。花开花谢,云卷云舒。
生活充满了遇见,同时,生活也在悄无声息地抹去某些印记。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每一个相遇都是一种情结。有的因为缘分而相聚,却也因为距离而分离;有的因为亲情相遇,因为生命而分离;有的应利而聚,却也落了个分离。相互利用的从来扛不过岁月,因为他们没有友情。
而当理想中的友情离我们而去,我们也不必惆怅,不必哀叹失去的缘分。
宫崎骏在《千里千寻》里这样说: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当你和朋友渐行渐远,当你的朋友将要从你的列车上下站,请心怀感激,因为Ta无偿地赠与了你一段只属于你们两人的友情。
有些人,来到你的生命是教会你如何成长,有些人,来到你的岁月,是教会你如何长大。
但无论是谁,无论他陪你走过多少路程,我们都要心怀感激。因为他们的出现,只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