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茶友认为,只要是生普,就一定可以长期存下去。
三十年前,这种认知是对的,但今天就很有可能存错茶,因为近三十年来,生茶的制作工艺发生了很大改变。
那什么样的普洱茶值得存?首先当然是料要好。
选料决定茶的特性——是不是古树茶,是头春还是二春、三水茶,这些都是选料时要注意的。
那是不是料好的茶就一定有收藏价值呢?不一定。
有些选料好的茶,赢在起跑线,可是很多年过去,转化非常缓慢,甚至越存越不好喝,这又是怎么回事?
按存储期的长短,我把普洱生茶分为三个类型:短期饮用、中期储藏和长期收藏。
第一类:短期饮用型
这类茶由于制作原料及工艺所限,茶青所受伤害较大,丧失活力,故不耐存放,只适合在3年内饮用完。
这种茶大多数由高温杀青、高温烘干而成。
高温杀青的温度达200-300℃,杀青快,高温杀青,高温烘干,初制品香甜,陈化后口感酸薄淡,偏苦。
高温烘干则是将茶叶水分烘干,香气能进一步提升。烘干时温度达到130-150℃,高温杀死了茶叶残余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凝固了茶叶内的多酚类化合物,失去了进一步发展变化的条件,使酶迅速失活,后发酵的因子消失,让普洱茶失去生命,只适合短期品饮。
这类茶初期茶底偏青绿,汤色青绿带黄,三年后叶底会微黄,干茶香不足,口感上新茶清甜,香气高飘细锐,苦涩度低,后期偏苦
▲ 高温烘干的干茶
第二类:中期储藏型
部分茶种(如台地茶,80年代推广的无性繁殖灌木型),天然属性关系,香气会日久丧失,或因工艺制作原因,仅适合3-7年内存放,再久放反而价值降低,越发不好喝。
这种工艺是在杀青揉捻后装入竹篓进行发酵(类似熟茶的渥堆,但没有洒水加湿),让茶叶转红褐色,隔天再摊晒,半干时再揉捻一次,然后再晒干,即所谓的深度揉捻。
与传统制法相比,适合中期储藏的新茶叶呈黑褐色,口感香气跟传统制法的新茶有很大不同,泡发更快,汤色更深,香气和口感更浓。
常有商家把一、二类的新茶当作陈化几年的茶来卖,说白了就是用工艺去替代传统生茶的陈化过程,但又不可能完全替代,口感较自然陈化的茶会显生硬,毕竟这是岁月赋予的价值。
不过一般茶友很难分辨,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买新茶,边喝边存。
▲ 深度揉捻+发酵的干茶
第三类:长期收藏型
在保证原料(古树最佳,大树次之)的基础上,必须是传统的民族工艺所制的茶,才符合生普“越放越好喝”的特性,才有长期收藏的价值。
传统民族制法,是将鲜叶放入热锅内手炒杀青,后倒竹席上揉捻,再摊开晒干。
炒青的新茶色泽灰绿、干香,冲泡后会散发鲜香。
杀青锅温度约160℃,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杀青时间视鲜叶含水量来定,一般在15-20分钟,待鲜叶变得柔软而有弹性,色泽不再碧绿的时候就可以了。
杀青的过程中,锅温常常达到180℃,但是因为茶叶在迅速翻抖过程中,所以叶面温度可以一直控制在60-70℃,这也是普洱茶后发酵的前提因素:酶的活性只是在杀青的过程中被钝化,而不是“杀死”。
干燥温度低于60℃能更好的保证普洱茶多酚类的转化,茶褐素的积累和特征香气成分的生成。
晒青新茶呈墨绿色,香气带太阳味,淡青草香、花香,带苦涩感,三五年期干茶香明显。
本次拼团的生普,属于第三类。
这款茶虽然属于布朗山,但是很少有布朗口感的重。
广别老寨和老班章隔着水库,山场环境及树种更近贺开,但行政上还是被归于布朗山。
布朗山茶多数是刚烈苦味重的,她却另类地甜绵柔细,就像在众多的男子中一下子出现一个窈窕淑女。
所以广别茶有“布朗遗世独立之妖茶”一说,确是蛮有意思的一款茶。
最后说一下存放。
其实生普的存放应该是所有茶种类里面最简单的,不用冷藏,不用密封。
决定普洱茶陈化状况有四个要素:温度、湿度、通风情况、是否会串味;而最适合存放普洱生茶的环境,温度应在20-40℃之间、相对湿度65~75%、通风无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