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成甲)
2017-08-20
本书重点:
- 学习什么:临界知识。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
- 学习方法: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思考模式:问题+原因+解决+规律。解释问题注意三个层面:现象层面+技术规律层面+底层规律层面。)
- 如何运用:借助外部资源进行思考训练;不间断的写反思日志。
一、阅读本书的目标
- 学会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 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阅读
- 让自己学过的知识在生活中发挥作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与逻辑纲要
- 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学习知识管理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
- 逻辑纲要
- 提高认知深度的方法是学习那些值得学习的知识。(临界知识)
- 如何学习临界知识,掌握学习的底层思维方法。
- 如何应用底层思维方法去学习临界知识,并应用到生活中,实现知行合一。
- 几个非常重要的临界知识案例。
- 本书提到的几个重要概念
- 知识管理
- 临界知识
三、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解决问题的
(概念层面)临界知识-(思维方法层面)底层思维与方法-(技术层面)如何练习-(应用层面)-案例分析
什么是知识管理
- 学习的三个目标:解释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
- 学习有效性评价:学习之后的行为或认知是否发生了改变。
- 知识管理的定义:知识管理就是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我们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
- 知识管理的三个维度:(自序XV)
- 数据管理的维度:数据层面的技巧,如:文件保存、整理文件夹、快速搜索文件、哪里找到合适的书单。
- 信息管理的维度:怎样理解、消化、应用各个知识点,如: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用思维导图增强理解,刻意练习等。能够有效利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一个学习进阶者的标志。
- 底层规律的维度:不仅仅关心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关心自己的认知深度,在大量知识沉淀的基础上,形成更宏观和抽象的理解,在深层次上掌握普遍规律,从而将之前学到的繁杂知识用一根线串起来,在具体知识之外找到新的答案,将有形化为无形,又将无形用于有形。
什么是临界知识
知识
- 数据-》信息-》知识
- 定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
临界知识
- 源起:《穷查理宝典》中的普世智慧。
- 内涵:
解决问题的底层规律(自序XVII)。
更广泛、更普遍的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引言XXIV)。
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和定律(P007)。 - 作用:
当我们理解了底层规律在知识管理体系中的价值后,学习就变成了一个生长和创造的过程:知识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是彼此联系,相互接触,甚至在一次次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新的启发和认识,知识开始了自己的生长。(自序XVII) - 怎样才算掌握了临界知识:
只有我们真正理解为什么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的影响更有决定性作用,这些知识要在怎样的场景里才能发挥作用,我们才算是掌握了一项临界知识。(引言XXVI)
注: 任何知识我们都可以抽象出其中的底层规律,用数学的思维来学习知识,抛开具体的细节,从宏观上把握整体思路,抽象出公式,再把公式应用到各个应用题中。抽象出公式,放之四海而皆准。
哪些知识值得学习
- 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时间管理、资料保存、商务礼仪、沟通谈判等等
- 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在专业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掌握临界知识,认知事务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
我们大多数人投入80%的时间学习执行能力,20%的时间学习专业能力,几乎没有时间提升结构能力。
二八定律告诉我们: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学习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最重要的是学习临界知识。
注: 要花大部分时间去学习通用必修课,学习临界知识;并不等于不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我觉得基础能力还是很重要的,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如何作笔记,真的能提高我们的效率。这是我们的工具,但是我们学习了工具就要用好这个工具来学习更深层次的临界知识。
学习临界知识,应该要掌握的底层思维与方法是什么
摒弃摘记很多知识,升级读书方法,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发现临界知识。
我们的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一个假设,学习临界知识的目的就是用更合理的假设替代我们过去相对不合理的假设,从而让我们的决策质量更高。(P46)
学些临界知识,首先要具备两个心态、三个方法、三个技巧。
注: 放弃以前简单粗暴的读书方法,带上脑子,带着问题,与作者进行对话。要做到以下三点:一、先提出问题,写上自己的思考;二、理解作者的答案,找出他的优势;三、抽象出底层规律,应用到自己生活中的各个场景。
两个心态: 绿灯思维;以慢为快
绿灯思维
什么是绿灯思维?
与红灯思维相反,红灯思维是指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如果遇到不一致的观点,能多考虑其中的用途与价值,就是绿灯思维。
方法:区分“我”和“我的观点和行为”。别人反驳的是“我的观点和行为”,而不是“我”。“我”的成长来自于“我的观点和行为”的提升。以慢为快
如何才是以慢为快?
要做到两点: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二八原理)。
小结: 掌握临界知识,首先要在学习新知识时有绿灯思维,而在具体学习时,又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比如学习临界值知识。
三个底层方法: 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
- 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反思才是有效的?三个方法:
- 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每天总感觉没啥可反思的,都是小事)
坚持每日写反思日志;从日常的小事、小习惯做起;从思考的过程入手;不仅仅记录事情的结果;还要记录情绪和思考的过程,甚至身体的反应。 - 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生活就是一本书,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情,都是一个个埋藏着启发的案例,关键是我们必须有能力解读它。首先我们要把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选择出来,然后才能从中发现更有价值的启发。而这个过程,都是在锻炼反思的能力。(P72) - 培养记反思日记的习惯
每日写反思日记。这将给我们带来非常强大的复利效应。
- 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每天总感觉没啥可反思的,都是小事)
反思日志模板: 一、今天遇到了什么问题?发生了什么?二、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三、我的心理表现是什么?描述自己的心理状态。四、如何解决?有什么启示?
- 以教为学
问题:如何组织自己的语言讲述一个知识点?要想把一个知识教给他人,是否有一个比较好的组织方式?
注: 以教为学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当我们把一个东西教给别人的时候,会很自然的做到以下几点:
- 用极其精炼的语言和高度概括的简单逻辑,把这件事情讲明白,必须去熟悉内容,仔细思考。
- 在整理逻辑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思路的整合,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 教给别人的时候,要列举案例来论证这个结论,并且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应用这个知识。
-
刻意练习
- 定义:刻意练习最关键的不是掌握具体的临界知识,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有意识的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元认知:对我们思考过程的思考。)
- 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临界知识和提升元认知能力。
- 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把一个个小的知识点,反复探索,吃透。
- 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知识能力单元。
- 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基本知识-->知识能力单元-->认知框架。
三个技巧: 记录;定期回顾;付费购买
- 记录
- 记录什么?(反思日志)
- 如何记录?(过程与结果、情绪、思考过程、外部条件)
- 记录重点?(调用过去已有知识重新理解当天发生的事情)
- 定期回顾(周/月度回顾、年度回顾、5年以上回顾;反思记录)
- 周/月度回顾:主要是微观层面审视解决问题的假设和效果
用反思日志的形式来回顾一周/一月的工作。(具体模板参见书中P98) - 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灵感激发
以年为时间跨度进行反思,进行大数据分析。 - 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时间线回顾法,参见书中P100。
- 周/月度回顾:主要是微观层面审视解决问题的假设和效果
- 付费购买:买书、买时间、买知识服务。
怎样用底层思维与方法去发现临界知识
- 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要留心看似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是否应用了我们已有的规律。比较总结,发现背后的深层规律。
- 找到事情背后的规律后,寻找这个规律的原始出处。
- 尝试用更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寻找问题的第一性原理。
解释问题注意三个层面:现象层面+技术规律层面+底层规律层面(即第一性原理)。
- 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寸照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小结: 开始行动-->找出事情背后的规律-->找出规律的原始出处-->寻找第一性原理-->尝试创造假设。
如何把临界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方法: 刻意练习。
- 在不同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 在不同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相关书籍: 《刻意练习》、《知道做到》、《学习之道》
方法: 遇到问题时,先找这个场景下的专业技术解释,然后再对专业技术解释进一步深入分析,练习到临界知识。但是这很难,只能通过每天的反思日志,让自己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多学习临界知识,努力把当天遇到的场景问题和我们掌握的临界知识进行联系分析。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训练自己的临界知识应用能力:
- 借助外部资源掌握临界知识,如万维钢的《精英日课》,“给出一个问题场景+一个解决方案+背后理性思考”,跟着老师一起思考,进行思维训练。
- 刻意练习掌握临界知识。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练习;大量的持续练习(如听一个讲座听30遍-100遍)。
几个重要的临界知识是什么,如何应用到生活中?这些知识有什么威力?
略。
五、作者还说了哪些深刻的见解
- 你必须让自己配得上自己的欲望。
- 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找到自己的能力圈。重大的决策,请在你的能力圈做出。
- P61 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对标反思。
作者的转折:
- 《美国之梦:富兰克林自己的故事》(自序XIV)
富兰克林要培养自己养成13个道德准则,采用了“集中精力一次实践一项,待一种习惯养成之后,再实践另一项”的方法,为了监督自己,他便每日自省,把道德要求和自己的行为作比较,持之以恒。
作者:把日记变成每日的自省、晨修,通过反思晨修,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形成战斗力。 - 《穷查理宝典》(自序XIV)
如果你知识孤立的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作者:开始学习和构建自己框架体系。
六、我的收获是什么,我总结的底层规律是什么?哪些场景能应用到这个规律。
从本书中,我学习到的是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练习,达到提升自己认知水平的目的。
现象层面:
如何学习:临界知识。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
如何思考:思考模式。问题+原因+解决+规律。解释问题注意三个层面:现象层面+技术规律层面+底层规律层面。
如何练习:刻意练习。借助外部资源进行思考训练;不间断的写反思日志。
规律层面:
1、要事第一。
2、科学的思维方法。
3、刻意练习。
应用层面:
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用这种学习方法来训练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认知。
七、推荐书目清单
- 《穷查理宝典》
- 《影响力》
- 《学习之道》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 《刻意练习》
- 《知道做到》
- 《自控力》
- 《精力管理》
- 《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