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意图并非是预测
按照这个思路来讲,如果我们按照安斯康的观点,把意图解释成在欲望驱使下做某事的理由的话,那么意图本身并不构成一个原因,就是你有这个意图,这事儿未必就能做得成。这就好比说,我有考上北大的意图,但我未必考得上北大。由此我们就得到了关于意图的第三个论点,就是意图并非是预测。我想让自己考上北大,我有让自己考上北大的意图,这并非等于预测到我考上北大了。我已经说过了,在很多情况下,这两者可能是分离的。
4、意图的符合方向,是事从于心
那么,我们由此就进入了对于第四点的讨论,意图的符合方向叫事从于心,就是事情从属于心;而信念具有相反的符合方向,叫心从于事,就是心灵当中发生的事情,从属于外部的事件。
大家说这到底什么意思?听上去是非常非常难懂,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懂了。比如,你有这样一个信念,你相信的这个内容就是,张三这次一定能考上北大。这样一个信念什么时候是成真的呢?就是张三真的考上了北大,你的信念才成真。这也就是说,你的信念是否成真不取决于你的信念,而是取决于这件事情,所以叫心从于事。心是老二,事老大,你得尊重客观事实。
倒过来,我说我现在就是要喝红牛,这个意图的产生是从我的内部发生的,如果外部世界没有红牛,我应该做的事情是想办法找到红牛,来满足我内部的这样一个意图。也就是说,在这个领域里面,心是老大,外部的事件必须得服从于心,所以说这叫事从于心。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就说明了为什么我们人类不仅仅是一堆知识的集合,背后还有一个事从于心的道理,也就是我们心灵里面所给出那些意图,要反过来产生各种各样的行动,使得我们的外部行动能够被重新组织,为这样一个核心意图来打下手,由此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才可以得到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