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光华管理课程提到,人一辈子只有7次机会,两次机会之间相隔大约7年,大概25岁以后开始出现机会,经过40年的时间,65岁以后就不会有什么机会了。在这40年里的7次机会,第一次不容易抓到,因为太年轻,最后一次也不用抓,因为太老,这样中间只剩下5次了,这5次机会里面又有两次不小心错过,所以实际上只有3次机会。
这段话好像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我正是因为太年轻而没有把握住一次改变命运的机遇。这让我不但走了许多弯路,而且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更糟糕的是让我浪费了本已不多的青春年华。我遗憾的,并不是错过那次机遇,而是担心自己以后再也遇不到这样的机遇了。
或许现在变化越来越快了,在我不算漫长的经历中,差不多是三年左右迎来一次改变命运的机遇。以前是初、高、大学三次蜕变,工作之后差不多是也是2年大变样。从2012年10月到现在,又已经两年多了。当然,这两年多与往不同,前半年恶补了其他技能,然后一年的时间来找房、租房、搬家,可以说属于居无定所的那类浮萍,无根,谈何发展?然后很快到了今年,迎来小家伙,空前忙。因此,每逢想总结自己近段时间的征程时,总惶恐难安,一边痛感时间无多,一边深会养儿育女之艰辛和乐趣。无暇他顾之际,虽然立足本职做出了一点点成绩,但最担心的是今后时不再来,空悲切。
今天忽然想起创立有机化学,被称为“化学之父”的尤斯图斯·冯· 李比希的故事。1826年,法国的一位青年波拉德,他在很起劲地研究海藻。当时人们已经知道海藻中含有很多碘,波拉德便在研究怎样从海藻中提取碘。他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取,再往里通进氯气,这时,就得到紫黑色的固体——碘的晶体。然而,奇怪的是,在提取后的母液底部,总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这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达件事引起了波拉德的注意,他立即着手详细地进行研究,最后终于证明,这深褐色的液体,是一种人们还未发现的新元素。波拉德把自己的发现通知了巴黎科学院。科学院把这新元素改称为“溴”。李比希几乎是逐字逐句进行推敲地读完了它。读完后,利比息感到深为后悔,因为他在几年以前,也做过和波拉德相似的实验,看到过这一奇怪的现象,所不同的是,利比息没有深入地钻研下去。当时,他只凭空地断定,这深褐色的液体只不过是氯化碘(ICl)——通氯气时,氯和碘形成的化合物。因此,他只是往瓶子上贴了一张“氯化碘”的标签就完了,从而失之交臂,没有发现这一新的元素。从这件事以后,李比希接受教训,善于在异常现象发现问题,又能通过实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后来仍然做出了接触的贡献,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教育家之一。
将来这个漫长的这个故事,其实我只是想告诉自己,在错失第一次机会后,我们往往会继续吸取教训,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思想的不成熟,能力的欠缺,做人做事的诸多不足。深刻吸取这些教训,才能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现更强的自己,才有把握机遇的能力。
职业生涯何其漫长,但关键时刻,就那么几步。所以,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蹲苗”。其他的,就是练好身体,过好小日子,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