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老子》
━坐在北京到郑州的车上,重温《道德经》;于是乎想到这位老子先生颠沛流离,穷经皓首,终成国学道家之始祖。我自幼到现在读《道德经》读了几十年,应该也有二十遍了吧?有时会突发奇想,假如当初老子不走函谷关西去归隐,不遇上函谷关太守尹喜,并且被尹喜强留在关上写下这本书来,那么,中华民族史上还有这一部《道德经》出世吗?我因此一方面感激老子李耳的倾其所学诲人不倦;一方面也深深敬仰作为函谷关太守的尹喜大人,居然能想得如此长远,知道老子此去,世人无所觅踪,便“强行截留下这位隐于深宫数十年之久的周朝图书馆馆长”为之著述。实在是太敬佩这位尹大人!
《夜读老子》
上官凤笠
平王避祸携东周,殿堂公卿霸春秋;
聃翁思归走函谷,书童趋步胯青牛;
殷墟霜重草瑟瑟,壩桥夕照鸟啾啾;
后世谁见老子面,文言五千垂不朽。
浅释:西周末年,岐山崩坏,城廓坍塌;经幽王褒姒祸乱,又犬戎夷狄紧逼,几经周折,镐京王气黯然,平王于是东迁,开东周之世端!
春秋初始公卿繁盛,大小国家数以百计;平王东迁之后,王朝国力更弱,王权不能节制诸侯,于是互相吞并,最终形成以齐国桓公为主要“公约盟国国主”的五个寡头。好在齐桓公尚恭敬尊仰上朝,东周还能继续苟延残喘。
老聃已知天下将乱,于是带着一大批周朝图书馆典籍离开京畿,取道南阳,出函谷关西去,进入楚地,最终归隐青海。后来在屈原的离骚和《天问》文章中,出现了中原文化的典故,应该只能是老子讲给他的故事。因为屈原一辈子没有离开荒蛮偏僻的“楚”地,他们当时也没有和中原文化互相交流,但在老子“归隐”后不久,屈原和楚地的诗词文字里就有了很多只有当时中原文明才提到的典故和史实。
殷墟,壩桥,指朝代更替,新陈代谢。我们眼中的“历史自然”亦如动植物生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亏到赢,正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爻…”,此正是“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伐地地伐天天伐道道伐自然”。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道”的概念是老子第一个提出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其涵义有所不同。 老子所说的“道 ”,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老子所写的《道德真经》是关于“道”的经典著作。) 孔子所说的“道 ”,则是指“中庸之道”,是一种处世方法;佛家所说的“道 ”,是“中道”,佛家的最高真理。所述道理,不堕极端,脱离二边,即为中道。佛家的道是中观的思想,中观思想涉及“道”和“空”。“空”的思想似空非空,不能著空相求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道包含天道、人道、地道。《易经》的谦卦的彖辞中有一句话: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天道心法是“允执厥中”,最早记载为在4600年前尧传给舜的四字心法“允执厥中”,其意义为真诚的保持中道,不偏离中道,北京故宫中和殿上方匾就是乾隆皇帝御书的允执厥中。月牙山人说中道是中华心法的心传,中道有体用之说,中道的体代表德、代表修养,用0表示;中道的用代表才、代表能力,用1表示。一个人有体有用才符合中道,即德才兼备,才能称为中。中字是由一个0(口)字和一个1字组成,0是大道的体,1是大道的用。中字由0和1组成,同时拥有了大道的体和用,所以中是道的大成。中代表中国的人文哲学,是中华的密码,大道之体是仁爱、友善、宽恕、和平的,大道的用是惟精惟一的。引自《心灯一中华心法》。
“道”的概念是老子第一个提出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在不同的意识形态及其形成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其涵义亦自有所不同。
广元上官氏即日(2017.10.12-21:40)于北京到郑州G807次列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