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二导学案
学习说明:
一、本练习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0-21页内容,是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复习用的练习。
二、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
1.经历观察、操作等探索活动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及其展开图。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体验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展开与折叠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三、本单元知识技能评价要点如下:
1.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并能据此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综合问题。
3.认识简单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4.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与折叠围成的立体图的对应关系,能正确判断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5.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
课前指导:
一、基本概念:
1.顶点:上侧4个,下侧4个,共8个。
2.棱:顶棱4条,顶棱4条,侧棱4条,共12条;长4条(左右),宽4条(前后),高4条(上下),共12条。
3.面:上、下、前、后、左、右,共6个面。
二、展开图与折叠
1.展开图:(1)沿着棱剪开;(2)至少有1条边相连。
2.折叠:把展开图重新折叠,还原成正方体或长方体。
3.展开图各部分与长方体、正方体各面之间的对应关系。用序号表示对应关系。
三、表面积与外露面积
1.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作它的表面积。
2.外露面积:
(1)放在墙角处时:从正面看(前面);从上面看;从侧面看(左面或右面)。
(2)只有下面不外露时:前、后、左、右、上共5个方向可看。
3.多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与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之间的变化。
课中辅导:
第1题
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及展开图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理解。要关注长方体、正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答案:(1)图①为正方体,图②为长方体;(2)略;(3)图①:10x12=120(cm);图②:(20x6+20×10+10×6)×2=760(c㎡)。
第2题
目的是通过折叠正方体的展开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先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利用附页2中的图形试一试。
答案:
前三个是,第四个不是。
第3题
求长方体表面积的实际问题。学生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答案:
(40×25+40×25+40×40)×2=7200(c㎡)。
第4题
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题目。交流时,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说说是如何数出露出几个面的。
答案:13个面;20×20×13=5200(em2)。
第5题
让学生理解5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露在外面的面与原来的5个正方体比较少了8个,所以是不相等的。然后,再让学生算一算分别是多少。学生计算的方法可以多样,只要合理,就应给予肯定。
答案:5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10x10x6×5=3000(cm2);拼成后的长方体的表面积:10×10×6×5-10×10×8=2200(cm2),不相等。
第6题
只要计算5个面的面积和。
答案:3.5x5+(5x1.5+3.5×1.5)×2=43(dm2)。
第7题
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理解。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想象可以搭成长、宽、高是多少的长方体(正方体),再动手实际做一做。要鼓励学生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并与自己想象的形状进行比较。学生只要能搭出三种即可。
答案:
第8题
这是一道拓展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旨在运用长方体棱的特点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算出捆扎一盒需要多长的绳子,其中15cm和10cm的各2次,8cm的有4次,再加打结处用的长度25cm,这样捆扎一盒用的绳子长为15x2+10×2+8x4+25=107(cm)。因为10 m=1000cm,1000÷107=9(盒)……37(cm)。剩下的37cm不够再捆1盒,所以最多可以捆9盒。
课后作业:
附答案:
1.(1)6,12,8,4,相等;
(2)140;
(3)小于;
(4)8,4。
2.长方体 202d㎡ ;
长方体 378d㎡ ;
正方体 216d㎡。
3.(1)50÷2=25(m)
(50×2.5+25×2.5)×2+50×25=375+1250=1625(㎡)
(2)解:设这块瓷砖厚xcm。
(34×17+34x+17x)×2=1717
578+51x=858.5
51x=280.5
x=5.5
答:这块瓷砖厚5.5cm。
1717-34×17×2=561(c㎡)
561÷2÷(34+17)=5.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