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次和大女儿闲聊时,我半心灰意冷半玩笑地同她说:“我不想录视频了,反正录了也没人看,就算有人看,每次也都是那么几个人……”
听完我的话,大女儿用略带凝重的表情默默地看着我,也许对我这样的沮丧,她也不知该如何安慰。而我事实上也不应该将这样的消极情绪传递给她。
但也只在沉默了一会儿后,大女儿眨着眼睛认真的安慰我,她说“可是,你不录了,就更没有人看啊。你录了,至少还有人看呢……”
我不清楚大女儿为何对我分享个人成长视频,一直都抱着这样支持和鼓励的态度,或许,真的是因为就她小小的她都知道,倘若真的是有益于自己的事情,过程显然更重要,也正如她之前对我说过的“努力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成功。”
在女儿言简意赅的安慰之后,我一半清醒一半愧疚。
清醒到想起自己的初心,最开始只不过是为了提升自己、磨练自己,未曾想,也不敢想真的会有被更多人肯定与认同的那么一天。
于是,我也苦笑着提醒着自己——勿忘初心吧。
如果一再的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能被他人认同,以及结果是否可以是外在的作为上,那所谓的自我提升,可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假象。
最后的结果,也就自然而然随着难以坚持的沮丧和挫败而宣告放弃。
这世界上,没有任何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到来的,甚至终其一生都不会到来。
因此,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重心和注意力,把二者放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上,而非结果上。
只有这样,才真的有可能走向愉悦与享受的满足,只有这样,才真的有可能得到成长、得到提升。
樊登老师经常提及“延迟满足感”这一概念,而《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也针对这一概念有详细的解释。
是啊,不要问我为什么我努力了还不成功?为什么我改变了还不能得到我想要的?这种做一件事,就想立刻看到结果或者成功,那是小孩子才有的表现。
作为我们成年人,最该有的品质是坚持,最该有的能力是懂得延迟自己的满足感。
看这世界上的一切其他人,都忍不住感慨别人“爬起来得速度真快”,但这只不过是因为,在那些人爬起来之前,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如何一步一个跟头的摔倒在地。
况且,摔倒在地的人,不会有多少人看见,也不会有多少愿意看见。
前两天一篇写金庸老先生的文章,也不知道每位写人物的作者,是否有为了人物的励志效果而大肆渲染该人物的苦痛凄惨的嫌疑。
也许这种揣测显得我狭隘无知,但与此同时我也坚信着,能写出来的,未必是真的,但无力叙述的,一定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那篇文章中有句话深得我心,说“人生,就是一场尽力而为后,与自己的握手言和。”
不过这样写下细品,我觉得应该加上“问心无愧”四字,握手言和需要勇气和智慧,但究竟是否尽力而为,却是要在反复的自我拷问之后的。
也许吧,这是对我自己的拷问,害怕在听到这样一句话后,就要说服自己放弃在做的事、想做的事。
而对于金庸老先生那样功成名就的人来说,问心无愧毫无疑问,握手言和自有心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