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想,山的那边是什么呢?山的那边是海吗?”和王家新《在山的那边》的童梦一样,我从小就怀揣着一个山外的梦。
美好的梦想总会把现实的残酷折射得淋漓尽致。开门只见山关门不见窗的日子从我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开始。或许是因为童年时的好奇心,我总是喜欢张眼望着通向村外的山丫口,又或许是山外梦的萌芽。童年的记忆里那个山丫口是神圣的,因为每到街天父母便会从那里爬出去然后跑下来,给我带回价值一角钱的三颗水果糖,因此,街天的山丫口便成了我每六天一次的寄托。
进入小学后,那个山丫口便成了我上学的希望。父母背着玉米或鸡鸭翻过山丫口去,傍晚给我带回来上学的费用,这直到进入中学我才知道“出门得爬坡,上学得砸锅”的日子曾让我的父母无数次的落泪,而为了我,他们却不曾放弃艰辛和困苦。反倒是我,自作主张地想为他们减轻负担。在一个阳春三月的下午,我拖着行李幸福地回了家。本以为当我头头是道的说完辍学的理由后会得到父母赞许的目光,我自我为是的认为自己长大了,懂事了。结果,我收到的是父母满眶的泪水,我后悔了。父母亲第一次为了我的“懂事”而哭泣,我看着父母沧桑的脸庞和发白的嘴唇不知所措。我告诉父亲:“爸,你明天送我回去吧,我不会再逃学了。”爸抚着我的头说:“儿啊,这不怨你,是爸没本事没有钱,让儿担心了。”鼻子一酸,我的眼泪唰的就流了出来,我抱着爸爸伤心的抽泣。这一刻我才明白我是多么的无知和不懂事,我怎么能够让自己的父母流泪?
从那以后,我再没有想过辍学回家为家庭分担重负,我在心里立誓一定要好好学习,日后出人头地才能够真正地为父母分忧解难。上了高中后,为了供我读书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最多就回来过个年。每次送他们上长途汽车的时候我就会想到那首《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然后迅速转身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尽情地痛哭。在高中,因为品学兼优每年都会拿到奖学金和助学金,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减轻了不少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我省吃俭用,尽量让生活费余出一部分出来买课外书(同步作文和优秀作文)。
上天不负有心人,在我的不懈努力之下,在高三的那个六月份,我终于成为了我们村子的第一位大学生。然而欣喜之余更多的确是压力,面对大学一年上万的费用我几乎喘不过气来。几天后学校老师的来电才解决了我的困扰——助学贷款。就这样我走进了大学校园继续为我的梦想奋斗。上大学后国家又有奖助学金资助,这让我的求学之路平坦了不少。学习之余,我也做些兼职,生活费用几乎摆平了。
现在大三的我背负着多重重任。首先是对父母亲多年来辛苦的回报,次之是对国家的资助的回报,然后就是对自己多年来努力做一个交代。面对着这些责任的时候更多的是动力,我没有理由去把自己压倒而钻空偷闲。面对大学的即将毕业,我毅然选择了两手准备,一手准备考研,一手准备找工作,尽量的把研考好,然后工作也有所落实,到时候才会有足够的机会让我选择,无论是往上深造还是就业都将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起点。我想只要肯放手去搏,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收获。
“ 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当再次翻开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时,我经不住把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一读再读,我始终相信,在山的那边有一片海。而我童年怀揣的山外梦,终会在无数次失望之后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