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中的“红颜祸水”妲己,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最近这些天,新版《封神演义》正在热播。这个版本改编幅度很大,妲己和二郎神杨戬以兄妹相称,还谈起了恋爱,私定了终身。后来,妲己又被纣王派兵掠去,做了纣王的宠妃。她魅惑纣王,成为导致商朝灭亡的关键人物。
妲己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不过不管怎么改,一个大方向是不变的:就是纣王所做的恶事,几乎全部由妲己指使,造酒池肉林,制炮烙虿盆,砍老人脚,挖忠臣心,等等。说白了,妲己就是“万恶之源”,红颜祸水,商朝灭亡的第一罪人!
那历史上真有妲己其人吗?她真的该对商朝灭亡负最大的责任吗?
真实妲己:国败家亡的落魄美人
在新版《封神演义》中,因为冀州连年歉收,城主苏护不愿盘剥百姓纳贡,上书纣王要求轻徭薄赋,结果却只得来冷冷的两句回应:目无尊纪,扰乱朝纲。但王是“仁慈”的,他不拿苏护开罪,反而赐下荣宠:献上美貌淑贤的女儿苏妲己。苏护不从,纣王发兵攻打冀州,并掳走了妲己。
真实历史上,妲己也确实是纣王征伐所得的战利品。《国语·晋语》记载:“1047年,殷辛(纣王)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
纣王发动大军征伐有苏氏,而有苏氏不过是个以狐狸为图腾的小诸侯国,如何抵挡商朝大军。于是他们只能投降表示臣服,献上牛羊、马匹和美女,妲己正是其中之一。
妲己被纣王掳走后,很快获得了纣王的宠爱,
具体原因历史没有记载。不过,在《封神演义》书中,妲己拥有“逆天”的颜值和身材。小说《封神演义》中说妲己:“乌云秀发,杏脸桃腮,眉如春山,眼若秋波;隆胸纤腰,盛臀修腿,胜似海棠,梨花带雨”,从容颜到身段,几乎无可挑剔。后来有科学家甚至根据古尸和众多文献典籍复原了妲己形象,看起来好像还可以。
纣王宠爱妲己到什么程度呢?据《史记·殷本纪》记载:纣王“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翻译过来就是说,妲己的巨大魅力,引得纣王愿意十分信任,甚至为她加重百姓的赋税,收集天下宝藏修建奢华的鹿台,又建造酒池肉林,使人们裸露嬉戏其间,日夜欢饮。
不过这段记载是存疑的,因为根据史籍的其它记载,征伐有苏氏的时候,纣王已在位三十余年,年逾六十。老话说:人到七十古来稀。任纣王再养尊处优,都已是一位垂垂老者,他再宠爱妲己,恐怕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吧?
纣王的暴行,真和妲己有关吗?
而且,就算纣王宠幸妲己是真实的,但其暴行也大多与妲己无关。
比如臭名昭著的“炮烙之刑”。这个刑罚的来源,据说是妲己看到一只蚂蚁爬上烧火的铜盆,身体被烤焦,随即产生“灵感”,告诉纣王。纣王便依妲己谗言造出铜柱,把人赤身绑在烧红的铜柱上炙烤,创造了这个残忍至极的刑罚。可根据历史记载,“炮烙”是纣王自己发明的。《史记·殷本纪》说,“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当时纣王因暴虐无道而广受诟病,于是想出了这样的极刑来震慑那些批评他的人。
另外,类似“砍老人脚、剖孕妇腹”那些残暴行为,纣王压根就没有干过。这多是民间传说,是后人们添油加醋编出来的无稽之谈。
妲己不仅与纣王的暴行没有关系,就连纣王失国也她多少事。从历史上看,纣王亡国并非因为暴虐,而是战略上的失败:国力不足以支持他连年征战。
纣王从即位开始,就非常重视农桑,发展生产,国力有所增长。同时他不断对东夷用兵,把商朝的势力扩展到现金江淮一带,极大地扩张了商朝疆域。
但商朝的衰败也由这连年征伐而起。战事让民间徭役赋税连年增加,从各路诸侯到平头百姓都怨声载道。过多的扩张和兼并“东夷”,也给王朝增加了不安定的因素。最后诸侯起义,牧野之战中不少“东夷”临阵倒戈,纣王身死国灭。
所以说,妲己虽充满魅力,引得君王宠溺,但她并没有助长纣王的暴行,更无法决定一国危亡。说到底,她只是纣王的“战利品”,是暴虐王权下牺牲品,连自己的命运都掌握不了,更别说主宰一个国家的命运了。所谓“红颜祸水”,只道红颜难自弃,不知祸水自何来。
为什么妲己会被塑造成祸国殃民的狐妖形象
既然妲己只是一个国败家亡的落魄美人,为什么又会被“加工”成了祸国殃民的狐妖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男权社会下“红颜祸水”思想作祟。
从夏朝开始,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是男权主导,女性没有社会地位,无法掌握自己命运,有时候甚至像一件物品,被随意处置。比如《诗经·大雅》就记载:“哲夫成城,哲妇倾城……妇有长舌,维力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女。”翻译过来就是说,有才貌的男子就能成就霸业,而有才貌女子往往意味着谎言与灾厄。
而儒家经典《尚书》中更明确提出:“牝鸡无晨。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即妇女要遵守妇道,若做了男儿之事,便会招致宰乱。
从《史记》开始,就连很多史书都将国家衰亡与“红颜”放在一起,引人联想。夏朝有荒淫误国的妺喜,商朝有残忍好杀的妲己,周朝有烽火戏诸侯的褒姒,汉朝有“篡党夺权”的吕雉,唐有引发安史之乱的的杨贵妃,明朝还有引清兵入关的陈圆圆。
即使很多女性巾帼不让须眉,有着不亚于男性的胸襟和魄力,比如汉朝的吕后,女皇帝武则天等,她们最终也不会落下什么好名声,大部分功绩被抹杀,同样难以难逃红颜祸水的指责。
而“君子”们一边占据着社会的主要资源追逐美女,营造“帝王爱美人、将军爱美人、名士爱美人”的主流价值观,一边又将美人同家庭盛衰和国之存亡联系在一起,让“红颜祸水”的说法越传越广,使得人们习惯性地将女性的“红颜”当作男性消沉堕落的借口。
总之,若天下太平,王朝兴盛,功劳往往归功于帝王本人。若是王朝衰败,民生凋敝,多半是因为有人以美色魅惑君王,“红颜祸水”误国误民。
第二个原因便是历代作家的“添油加醋”。
妲己这一形象始于战国史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经常和“反派”纣王一起出现。在《史记》中,妲己又和纣王的暴行联系起来,经常被拿来做警示教育。在汉朝后期,刘向的《列女传》干脆就把“炮烙”“挖比干心”这些过错全都归咎于妲己,极力渲染妲己对商超灭亡的责任,将妲己加工成了“红颜祸水”的形象。
等到了宋元时期,妲己慢慢成了一个娱乐化的“小说人物”。那时候民间曾流传一本《武王伐纣平话》,搜集了大量的民间素材。比如我们刚才说过,妲己出身的有苏氏以狐狸为图腾,民间则干脆把妲己传作九尾狐上身,把蛊惑纣王残害大臣的行为描述成妲己狐媚凶残的狐妖本性,让人觉得既恐怖,又猎奇,不住地想读下去,妲己非人非妖的形象由此流传开来。
到明清时期,《封神演义》终于集大成,将商末周初的改朝换代结合古代神话谱系做了个“全新解读”。在“红颜祸水”思想的指导下,妲己祸国殃民的狐妖形象被逐渐“发扬光大”,甚至没读过小说的人,也知道妲己就就是个狐狸精,一个“红颜祸水”的典型代笔。
至于,真实历史中是否有妲己,她又干了什么,大多数人都是懒得求证的。
参考文献
1.《史记》司马迁
2.《武王伐纣平话》佚名
3.《封神演义》许仲琳
4.《妲己形象考论》李亦辉
5.《“女祸”现象的文化学分析》王小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