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步的距离
梁惠王问政,“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虽然有些急功近利,自以为是,但“移粟移民”,赈济灾民,还是做了一些事。孟子不仅了解对方,也善于说理。“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于是得出结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五十步笑百步,本质相同……本质相同吗?什么不同呢?
我们常常面对这样的问题:做还是不做呢?五十步的距离,就是我们纠结的距离。原因很多,但内心的挣扎,各有不同,有些甚至没有犹豫,完全出于本能;但更多人都曾经挣扎过吧?
被宏大的方式裹挟,谁去在乎那丝毫的犹豫,于是,个体都湮没在大数据中。
学生说,五十步和一百步,有什么区别呢?都是逃跑。我问他,你努力过,或许不够,但也有人丝毫不曾付出,结果一样,本质一样吗?
月考过后,孩子们比较沮丧,然后很快忘记,次次如此。他们误以为这就是在努力学习——承受打击,麻木自己。时间长了,真的成了一样的。有个学生说,孟子这样打比方,梁惠王也可能会意成:反正都一样,那连之前做的也都不做了。
那五十步的距离,往往是我们可以争取的。在学生犹豫挣扎的那一刻,我们拉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