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年春,王三月癸酉,大雨霖以震,书始也。庚辰,大雨雪,亦如之。书,时失也。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平地尺为大雪。
译:
九年春,周王室历法的三月癸酉日,天久下大雨而且打雷闪电,《春秋》记载了开始的日期。庚辰日,又久下大雨雪,《春秋》也只记开始的日期。所以记载,是由于天时不正常的缘故。凡是下雨,连续下三天以上就叫“霖”。平地雪深一尺就叫“大雪”。
赏析:
隐公九年为前714年。三月无癸酉日,癸酉日为四月十一,公历三月二十七,大雨雷电。四月十八庚辰,公历四月四日,大雨夹雪。《春秋》记载这两天的天气,说明此前没有这样的恶劣天气,可能影响了农耕。
2 夏,城郎,书,不时也。
译:
夏季,在郎地筑城。《春秋》记载这件事,由于妨碍农时。
赏析:
此事与隐公七年“城中丘”相同,应当都是鲁隐公下的命令。庄公八年有“春王正月,师次于郎,以俟陈人、蔡人。”闵公元年有“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请复季友也。齐侯许之,使召诸陈,公次于郎以待之。”因而可知郎地在鲁、陈蔡之间。而鲁、陈蔡之间正好是宋国,因此可以推断郎在鲁宋边境。而本次在郎地筑城,应当是为了准备接下来的伐宋之战。即鲁隐公已经做好了伐宋的准备,而下文中的郑国讨宋,应当是鲁宋早已密谋完毕,因而哪怕影响农耕,也要在郎筑城。
3 宋公不王。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伐宋。宋以入郛之役怨公,不告命。公怒,绝宋使。
译:
宋殇公不去朝见周桓王。这时郑庄公正担任周桓王的左卿士,于是用天子的名义讨伐他。郑国进攻宋国。宋国由于被攻外城那次战役对隐公不满,不来报告。隐公发怒,就断绝与宋国的往来。
赏析:
本次郑国攻打宋国,只是为了找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也十分荒谬。其一,宋国是三恪之一,原本就无需朝见周王。其二,鲁国等诸侯国也早已不朝见周王。所以用“宋公不王”这样的借口来伐宋,实际上是双重标准。由此也可看出,隐公八年郑庄公带着齐僖公朝见桓王,也是为本次伐宋准备借口。
鲁宋为盟国,郑宋也为盟国,郑国背盟攻打宋国,宋国可以向其它盟国求救。然而上次宋国来求救的时候,鲁隐公找借口不救,本次宋国不来求救,鲁隐公竟然以此为借口断绝了鲁宋关系,这个借口无疑也是十分荒谬的,只是为了参与战争而已。
3 秋,郑人以王命来告伐宋。
译:
秋季,郑国人用天子的名义前来报告进攻宋国。
赏析:
郑国决定攻打宋国,为了获胜,决定组织联军,即联合齐鲁一同伐宋。以王命来告,不过是为了名义上的正当性,也给鲁国齐国一个合理的借口。
4 冬,公会齐侯于防,谋伐宋也。
译:
冬,隐公和齐僖公在防地会面,策划进攻宋国。
赏析:
整个隐公九年,齐鲁郑三国都在筹备攻打宋国。至鲁隐公和齐僖公会面,伐宋联盟组建完成。
5 北戎侵郑,郑伯御之...十一月甲寅,郑人大败戎师。
译:
北戎人侵略郑国,郑庄公率兵抵御他们...十一月甲寅日,郑国大败戎人军队。
赏析:
北戎侵郑,发生的十分蹊跷。郑国从隐公元年以来,始终在对外征伐,属于春秋第一霸,戎人地处河北,与郑国隔着整个卫国,攻打郑国没有任何利益。因此本次戎人入侵,极可能是宋国在看到齐鲁郑组建伐宋联盟后,收买戎人进行的骚扰行动,用来拖延联军的入侵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