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原创文章已经持续更新了有1个月的时间,这1个月是按照每2天更新一篇文章的频率进行的。还算是自己能够经得起的强度。想讲个上个月月底自己的一个小波动。
01
3月末,在自己连续发了2篇言辞比较激烈的批评文章之后,有一个关系比较好的朋友A专程打电话,对我的风格也进行了批评,言辞虽然没有我批评别人的那么激烈,但对于当时的我,还是影响比较大的。
因为,在最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很迷茫,刚刚进入一个新领域,开始着手做一个新事情,在一切都没有定型的情况下,很害怕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在发每一篇文章之前也会很忐忑。
果然,那之后的两天,我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写哪个字都感觉不对,心情也是一落千丈,对于之前发出去的文章,也感觉很脸红,甚至不太愿意再去表达自己。那种感觉,就像是做了错事的孩子,被大人指责后,却不知该如何去做,满满的都是举足无措感。
当天,跟朋友B喝酒,这次不再是别人跟我诉苦,反倒是我跟别人诉苦。
我把我的苦恼一鼓脑地全说了出来,朋友劝我说,不要被别人影响,也没必要去取悦无关的人。这样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才能真的开心。
朋友笑着说,别人都说,你又不是人民币,做不到让所有人喜欢,但你想想,就算你是人民币,美元还不喜欢你呢。人民币都这样,更何况是普通人了。活得让自己喜欢就好了。
朋友的话,对我鼓励很大,之后的那篇文章还是写得不是很流畅,最后几乎是硬着头皮拼凑了一篇文章,并没有太多的真情实感,我都感觉写得对不起自己。但还是发了。
02
其实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哪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呢?
原来我们想着,做就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到让所有人都挑不出任何毛病。从小到大,从家长到老师,包括后来工作后的领导,似乎都有这个方面的要求。
但到最后我们可能才会发现,在这样的目标设定下,我们什么都不敢动,什么好像也不会去做了。
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一直经历的都是应试教育,对于分数的高低很敏感,对于分数的满分很渴望。感觉100分才是完美,拿不到100分,就是很大的缺憾。
我们总是对自己的不完美,抱有极大的不原谅和自责。对于别人的特别是看不惯自己的人的观点,似乎总是很重视。走着走着,我们可能发现走得都不是自己的路了。
曾经也有那么一段时间很怀疑,到底应该是做自己,还是应该做别人眼中的自己呢。
如果说做自己,我们是不是太自私?如果说做别人眼中的自己,我们是不是对自己又太苛刻?
03
后来才会发现,这个完美,是在自己框架下的完美。
何炅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如果给自己经历过的角色打分,他会怎么打。
结果,何炅对自己导演的打分是100分,对自己的主持打了70分。原因是他对自己从事主持这个行业,是感觉还有突破空间的,但是对于导演这个本不是自己固有领域的行业,他之前做的,已经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的,所以可以打100分。
如果拿统一的尺子去衡量,何炅在主持方面打的分怎么也会比导演行业打得分要高。但事实并不是如此。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怎么可能去做得行行都比别人强呢?或者,你初试的领域就要做得比干了很多年的专业人士要强。
我们是低估了别人,还是高估了自己?
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是力求每件事能做到最好,只要我们做的事情是符合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的,就可以坚持做自己。
就像我写文章,并不会去纠结这篇文章把太多的思想写进去了,下一篇会不会没得写。我只是力争当前这篇文章就是我能写出的最好的文章。
千金散尽还复来,莫使金樽空对月。对生活、对酒的思考,并不会止步于过去,只会诞生于下一篇文章。
04
在想清楚这一切之后,4月份第一篇文章就在某平台创下3.9万的阅读量。
第二篇文章在另一平台创下34.3万的阅读量。
而后写的几篇文章,很多人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肯定。
(由于一些朋友的鼓励没有及时保存,后台过了5天已经看不到了。)
见过很多人说他的账号更新不经常了,其实背后可能会有或这或那的原因,都是可以理解的。
就像我这一个月,经历了徘徊、迷茫,也经历了离职、搬家等大事件,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现在这个环境下,没有那么多人去关心你自己的情感、也没有那么多人关心你的感受,你可以跟别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可能跟别人诉说自己的不满,但是无措过后,一定是要有所行动。
如果你不成功,没有人会在乎你的过去和想法。就像我,如果那次之后就不去做了,可能也就那样了,但是自己坚持了,命运总会给你个大惊喜。
在成长的路上总是经历过很多事情,才能更清晰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如果总是踌躇不前,可能最后也还是留在了原地;即便走错了,我们也可以在外界的敲打磨砺中更见初心、更有成长。
所以,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学会原谅自己的不完美。
谨以此篇献给开始新媒体创作的每位朋友,也献给开始转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