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上已历史由来久远,是上古时代人们举行“祓fú除畔浴”活动的重要节日,每到这时节,春和景明,人们纷纷来到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被称为祓fú禊 xì,也叫春浴日。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纬度相差几十度,黄河流域的纬度偏高,三月初还是“料峭轻寒结晚阴,飞来院落怨春深”的偏寒冷的时节,北方地区的人们在这时节到河里玩水,不是人人能受得了。大概到了晋朝,到河边泼水的风俗活动就被北方文人改为“曲水流觞”——用小酒杯放到小河里任其漂流,酒杯停留在谁处,谁即饮此杯酒。这形式完全变了,但它的风俗意义照旧。
曲水流觞,也叫临水浮卵(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曲水流觞称之为“流杯曲水之饮”。指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曲水流觞的风景要很雅,除了初期在自然的水边外,混合着自然的美景,魏晋以来由于文人文化的兴起,贵族多在优雅的庭院,庄严的宅院里,假亭山石,人工弯弯的曲水。人们整齐的正座于草上席塌,好一点的摆上屏风,还有持扇的侍从,设有香炉等。
上巳节,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并以芍药定情记载于《诗经》中,比西方情人节早了1000年。先秦以后,三月三情人节在各代延传开来。至唐朝,杜甫那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更将其摇曳绮丽之风情烘至高处。后因宋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三月三情人节风俗才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乃至三月三里浪漫的情爱、美好的愿景,以及曲水流觞的雅趣,逐渐消失直至今天的荡然无存。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还有祭祀高禖(méi,古代求子的祭礼,也指赐子之神),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人们通过这种巫教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因此,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
三月三又叫女儿节,“桃花节”,是一种古代汉族少女的成人礼,一般在这个日子举行成人礼“笄礼(笄jī,古代女子用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日本女儿节也在三月三,又叫“雏祭”,但不一样的是,日本三月三的女儿节叫“雏祭”,是针对只有几岁的小女孩的,中国则更侧重未出阁的妙龄少女。这天,大人装扮家中的小女孩,皆盛装打扮家中的女孩,然后由妈妈领着互相串门,头戴石榴花避邪求福。
今天的上巳三月初三, 后一日为寒食、寒食之后正好是清明,今年清明时节的三节紧密衔接,往年有时在日期上甚或有重合之时,三者是广义的清明“时段”。从来不知清明时节包含的三月三鸡蛋的日子还有如此悠远和浪漫的历史,春光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