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5675,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是一本专为商务人士设计,以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指南。本书在逻辑思考的基础之上,建构出一套体系,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来说明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及在背后支撑它的分析技术。本书从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到企业策略都包含在内,阅读本书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本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01、如何掌握问题
在无数的“问题”当中,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我们必须决定如何拟定解决策略并付诸实施。也就是说, 所谓“问题”都包含了一个要点:存在单一或多种课题,必须拟定解决策略并付诸实施去解决。
而解决问题就是做了决定便难以撤回,因此,问题的本质就是期望与现状的落差。
问题分为三类:
1、恢复原状型问题
2、防范潜在型问题
3、追求理想型问题
问题的特征:
1、根据紧急性和重要性决定优先级
2、不紧急但重要性高的问题最容易忽略
3、防范潜在型问题预防和应对并重
02、解决问题的技巧
了解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属于哪一种类型非常重要,因为根据问题的类型,我们可以大致决定问题的课题领域。
恢复原状型的问题
1、分析原因、采取应对策略
一个问题解决者而言,在工作和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最常碰到恢复原状型问题。解决恢复原状型问题时,基本课题是“分析原因”,也就是分析为何现状与原状会产生落差。找出真正的原因之后,在恢复原状的同时,还要为维持原状采取适合的解决策略。根据问题的不同,应对策略又细分为紧急处理、根本解决、防止复发等课题领域 。
2、正确分析原因,才能根本解决和防止复发
解决恢复原状型问题时,最重要的课题是分析原因,因为唯有确定不良状态的原因,才能替问题量身定做,拟定根本解决和防止复发策略。
例如,某个人经常为头痛所困扰。以紧急处理来说,应该立刻服用药物以解决疼痛。然而,之后最好还是去做相关检查,分析头痛的原因。如此一来,才能对症下药。
3、分析原因:基于事实、掌握状况
第一个要求是,问题解决者必须缜密且冷静地掌握问题状况,因为只要确切掌握问题的现状,就有很高的几率查出原因。
4、在解决问题能力中,分析力最重要
从掌握现状和分析原因中获得成果,在解决恢复原状型问题的过程中,分析力是最重要的。分析力不足就无法明确掌握事物的状况。而分析力的基础就在于逻辑思考。
5、分析问题必须符合MECE原则
分析问题必须“不重复、不遗漏”。
6、出现的结果是原因还是现象很重要
7、有些问题不需要分析原因
在恢复原状型问题当中,有一种类型的问题不必理会原因,只要将损坏的部分修理好即可,那就是“修缮型问题”。对于这个类型的问题而言,“分析原因”这个课题并不重要,不过它仍然属于恢复原状型问题。例如,自行车爆胎就属于修缮型问题。
8、不良状态频繁发生,要分析原因
9、运用6W3H基础架构分析原因
What:什么产生不良状态?什么样的不良状态?这可用于发现问题。
Where:发生不良状态的地点在何处?发生的对象在何处?这适用于确定不良状态。
Which:发生在哪个对象?这适用于面对数个性质相同的对象时,限定其中一个对象。
When:何时发生不良状态?这是以时间序列来掌握状况,有助于分析原因。
Who:为何会发生状态?这有助于询问、收集情报。
Why:为何会发生损害?这是分析原因的主轴。
How: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发生?有时候这就是直接原因。
How much:损害的程度是什么?损失多少金额?
How many:损害的数量是多少?
我们还可以用差异分析找原因,这种手法是将发生问题的对象与其他没发生问题的对象,做一番比较,并找出彼此之间的差异。
防范潜在型问题
所谓“防范潜在型问题”,是指虽然目前并无大碍,但如果搁置不管,将来会发生严重的不良状态。解决防范潜在型问题时,基本课题就是拟定出防患未然的“预防策略”,以及发生不良状态时的“应对策略”。
自下而上法
运用由下而上法,首先是借由分析现状,从目前能观察到的一些特定的状况或现象开始着手。
四个步骤:
1.从现状中确定必须注意的特定因素
例如公司产品容易受到其他同行动向的影响,业务的秩序基于某种特定的规定在运作,因此当规定变动时,公司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2.假设不希望发生的不良状态
从现状中确定必须注意的特定因素后,接着要具体做出归纳。也就是要问我们自己“所以呢?”“之后会如何”,有逻辑的思考各种可能因素。然后推测将来是否会发生不良状态。如果有,那么这就是潜在性的重大问题。
3.拟定预防策略,排除可能的诱因
区分可控制诱因与不可控制诱因。比如,即使不想被雨淋湿,可以我们无法控制天气。
4.预先拟妥不良状态时的应对策略
即使我们排除了诱因但是还是有可能发生不良状态,这时我们可以按照发生概率的高低来决定排除的顺序,从极可能发生的不良状态诱因开始着手,即便这样我们也无法排除所有的诱因,因此,我们需要在不良状态诱因发生前,先拟定应对策略。
由上而下法
首先是从假设不希望发生的结果,也就是以最终的不良状态开始着重,再查明诱因。我们以“轮胎磨损”的问题为例说明由上而下来解决防范潜在型问题。
四个步骤:
1.假设不希望发生的不良状态
一个负责任的驾驶总是注意行车安全,然而影响行车安全的不良状态有很多,例如车子打滑、引发事故等。因此,车子打滑就是我们不希望发生的一种不良状态。
2.确定引发不良状态的诱因
有许多因素会引发车子打滑,例如下雨天,路面的油脂浮现,容易车子打滑。再比如猛踩刹车容易使轮胎抱死而打滑等等。
3.拟定预防策略,排除可能诱因
虽然我们无法阻止下雨,但是可以选择下雨天不开车或减速行驶,还可以避免猛踩刹车,或者学习怎么顺畅的打方向盘。
4.预先拟妥发生不良状态时的应对策略
例如预先练习打滑时方向盘该怎么打,装设安全气囊,以及购买保险等。
追求理想型问题
追求理想型问题的课题是最终目标要明确,定位理想。
就追求理想型问题而言,理想与现状之间的落差是不良状态的本质。前面已确认,要解决追求理想型问题,重点课题是将理想的状况定位于何处?定得太高,或许还没尽力就放弃了;定得太低,无法激发出挑战精神。就中长期来看,把理想设定高一点并非坏事。然而,一旦下定决心要追求理想,就短期来看,最好设定一些具体且可能达成的阶段性理想(目标)。
当我们拥有了清楚的目标时,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的四要素:
1.设定实现理想的期限
设定期限最好的是适度、充裕、却又带点紧迫感。只有给自己设定期限才有可能去行动。举例来说,假如一位30岁普通上班族的理想是“明年要买一栋房子”,那么他再怎么努力,都很难实现。最好的办法是以三到五年为期限,比较符合现实。
2.列出实现理想的必要条件
其次,列出实现理想前的必要条件。这些条件往往成为达成目标的障碍。举例来说,要拥有一栋房子,必要条件是必须先准备头期款,当然还需要准备其他的经费或是贷款,等等。我们要将这些因素在这个阶段列出来。
3.学习实现理想必备的技术或知识
为了达成目标,必须完成必要条件,而为了完成必要条件,必须先找到资源。因此,在了解必要条件之后,下一步就是学习技术或诀窍以完成这些条件。
信息就是力量,你可以尽量向身边的人求救,学会实现理想的技术和知识。也可以寻找一些专业杂志,或是利用公家机关的资源。
4.制定实现理想的实施计划
就实现理想而言,制定实施计划是非常重要的步骤。不管如何设定期限,或是列出为了达成目标必备的事项和技术,但如果没有用时间轴来串联这些东西,那就伤脑筋了。
因此,你必须制定出留意细节的实施计划,安排出具体的顺序。没有方向的活动很难有成果,而“实施计划”这个步骤能为活动带来方向。另外,必须注意不要将活动和成果混为一谈。我们可以运用“甘特图”,也称为“条状图” ,来进行计划。
作者还给出了用PERT/CPM的方法,也就是“计划评审技术/关键路线法”来进行计划。它们是一种被称为运筹学的研究方法。起源于1957年,美国海军制造北极星导弹而开发的日程管理方法。
如何以“分析”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很重要的能力:
1、解决问题的原点在于“发现问题的存在”
发现问题最重要的关键是对变化要够敏感。
2、问题必须靠自己找出来
不管其真实性如何,被动的态度并不可取,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就是要积极发掘问题所在。
3、自己权限内的问题,才是“能解决”的问题
看事情不能只挖掘细节,要用更开阔的视野来掌握事情的全貌。要拥有大格局,但别超出了自己的权责范围,要以当事者的身份脚踏实地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原点在于发现问题
问题必须靠我们自己找出来,并且是自己权限内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去解决问题。看事情不能只挖掘细节,更要开阔视野。换句话说,既要看到每棵树也要俯瞰整片森林。
问六个问题,来发现问题:
“现状与期待的状况之间有无落差?”
“现状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是否觉得哪个部分进行得不顺利?”
“是否有些事情未达标准?”
“有没有哪些事情不是你原先期待的状态?”
“若置之不理,将来是否会发生重大的不良状态?”
运用SCQA分析问题:
所谓SCQA分析,是透过描述当事者的心理及状况,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以设问的方式刻画出课题的问题接近法。
1.是预先确认当事者的具体形象,无论当事者是人或公司。
2.描述当事者过去的经验、目前稳定的状态和心中的理想,以及未来的目标。
3.假设一个正在颠覆目前稳定状态的事件和障碍。
4.在SC的过程中,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假设各种课题,也就是“疑问”(Question),可说是课题。
5.思考出Q的解答。也就是“回答”(Answer)当事者的核心疑问,可说是解答。这里的A,指的是思考假设性的解答方案,其中还伴随了筛选及评价替代方案。
如何掌握问题的本质,制定替代方案
问题背后的问题:课题的本质是什么?
1、错误的解决策略,反而让问题恶化
2、正确设定课题,多想集中替代方案
3、解决方案只选一种,但不能只想一种
4、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明确说出本质课题
5、课题的设定,决定了解答的范围
6、“是否该带伞外出”并非本质性的课题
7、课题设定太表面,无法解决问题本质
8、关键在于设定出本质性的课题
9、课题定义不同,想出的替代方案迥然不同
如何理性评价各种替代方案:
1、先不做任何评价,列出所有解决策略
2、脑力激荡法原则
a、不能批评别人的想法
b、尽量提出大量的想法
c、欢迎自由奔放的发言
d、发展别人的想法
3、解决方案必须谨守伦理
4、替代方案的评价标准必须明确
5、确认替代方案能否解决问题(评价替代方案时最重要的因素)
6、别把追求解答的手段当成解答本身
7、还有哪些不可退让的“制约条件”?
8、接着才是思考你对替代方案的“期望条件”
9、先给期望项目评分比重,再来评价替代方案
这个方法能以具体的数据,呈现出替代方案的价值,有助于我们进行评价
10、别忘了进行负面评价
用于执行的行动计划 :
1、行动计划:必须具体涉及金额、日期、人员。
2、有好的解决策略,有能力执行吗?
3、要是没有相称的执行能力怎么办?
假如执行者能力不足,可以一边思考弥补不足的替代方案,一边依据已经制定好的行动计划,开始解决问题。如果无法弥补执行能力,则可以考虑缩减行动。
4、确实将主旨传达给组织内部。
5、沟通优劣会影响行动结果。
03、问题分析
解决问题时,分析力非常重要,而分析必须合乎逻辑。而分析和解决的基础就是逻辑思考。
分析要合乎逻辑
1.没有逻辑主张,没有人理会
2.说出主张,提出论据
3.逻辑太跳跃?因为论据无法支持主张
逻辑不凭感觉,而是有具体主张和论述
1.论述跳跃,逻辑上便欠缺说服力
2.逻辑跳跃,问题出在“自以为是的默契”
以对方的立场检视自己的逻辑
想确认是否犯下自以为是的默契的毛病,最好的方式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检视自己的主张及论述。尽量从对方的角度思考,确认自己的主张及论事是否能让对方理解。
1.用“后设认知”检视自己的逻辑
在心理学的领域中,这种从高处往下俯视自己思考的方式,被称为“后设认知”,换句话说,就是思考自己正在思考什么。
2.锲而不舍的自问“为什么这么认为?”
3.逻辑思考三要点,逻辑过程无止境
追求逻辑性可说是永无止境的作业,一位好的问题解决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出最佳方案,并且精益求精,永无止境。
在所有与分析或解决问题有关的脑力作业中,“主张之后提出论述”“检视主张和论述有没有正确地联结”“锲而不舍、反复检验假设”这三个要素,是必备的共通能力。
以MECE的概念分析
1、分析即拆解,本质为MECE发想
分析的基本概念是:将事物拆解,思考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能明显表现分析本质的思考方法是MECE,意指兼具互相排他性与集合网络性,也就是拆解后的各个组成成分“不重复,不遗漏”的状态。
2.活动现成的架构,进行分析
符合MECE原则的架构,大致可分为3种:
第一种:将分析对象区分成符合MECE的项目,有助于当事者理解分析对象的结构。
第二种:用“流程”的概念掌握MECE的项目,有助于当事者理解分析的过程。
第三种:则是使用由纵轴和横轴所构建的“矩阵”,来整理事物。
分析架构是手段,不是目的。即使为了增加分析力,多记住了几种分析架构,也未必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因在于,终究必须了解,在发现问题和设定课题的过程中,每一种架构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3.MECE深度解析
如何从庞杂的数据中,区分出有用的信息,确保自己所提出的论据,足以涵盖且回答整个问题,是建立逻辑的最根本关键,而“ MECE ” 正是金字塔原理中,以系统的方式为原始数据分门别类的技术。
在思考会对问题产生影响的因素,或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证据时,各个观点不会互相重叠与抵触,就是彼此独立。通过将“ 整体 ” 有系统地区分为彼此互斥、整体穷尽的几个部分,将可避开挂一漏万,以偏概全的盲点。为繁杂的数据建立逻辑架构,进而拆解问题并找寻答案,找到问题的切入点,还需通过广泛检视和深入思考。
跟我每天阅读一本书,让你离知识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