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一户人家,孩子要结婚,我去帮忙写喜联。
有个打杂的后生很好奇,凑过脑袋来看我和一位老者写字,一边看一边不自觉地念。因某一字不认识,就卡住了,然后问写字的老者。老者推了推老花镜,说出了读音,还把上下联又读给小伙子听。
我感觉那字在对联里不通畅,怀疑老者读得不准确,好为人师的我赶紧停下笔,凑上前看个究竟。果然是老者读错了,我脱口就说出这字的正确读音。老者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说他一直这么念,都念了好几十年了,错不了的。
主事的人也是一位老者,是村里的退休老师。他听说后也凑过来,看了一眼后说,这字是多音字,你两个说的都有理。用在别的地方你(指着老者)念得对,用在这里你(指着我)念得对。你们两个啊,回去翻翻字典就知道了,说完就笑着走开了。老者说,我就觉得错不了,还是有这样一个念法的。我疑惑地回到原位,心里想,也许主事人说得对,他见多识广的,再说还教了一辈子书。回家记得查查字典就是了,然后就继续写字。
后来回家一查字典才发现,不是多音字,只有一个读音,我读得对!同时我还查过不同版本的字典,都没有其他读音。我更纳闷了,主事人怎么也记错了吗?他可是教了一辈子书的老教师了,不会不认得吧?难道他回去就不“翻翻字典”?于是我很想见到这位老教师,但他一直忙于村里的事,无缘一见。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忘记了此事,却偏偏在大街上有缘看到了他。他正骑着自行车匆匆赶路,我紧跑几步对他喊:我查字典了——主事人忙得没有停下,只是依然微笑,身后飘来一句话:他(那位写字的老者)也查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