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萨是需要倒时差的,8点起来吃早餐可供选择的并不多,包子,粥,鸡蛋,油条都还没有做好,可供选择的只有牛肉面,酸辣粉,牛杂面等及时下锅煮的餐食,服务员说:你们来的太早了,早点还没好呢!拉萨的经度在东六区,但中国境内统一使用的都是东八区的北京时间,所以在拉萨早上8点多父母陆续地送孩子们去上课,学校下午6点才放学,下午20点才开始黄昏,21点天边还微微发光,为了等布达拉宫的夜灯亮起,我在布达拉宫前面的广场吹了一个小时寒冷的晚风。
在我住的巷子里有许多小店,有一些是配对这些客栈商业属性比较强的小店,有一些则是当地居民家开的小餐馆。第一天清晨在巷子东弯西拐,找到一家藏民开的小店,吃了碗藏面和一笼牛肉饺子。店铺很小,很杂乱,四张长方茶几回字形靠墙而放,进门一个火炉烧着热水,一根排气管笔直向上,在靠近天花板处折一个弯伸出门外,屋内面积不大,还堆放了很多杂物,在里面移动都要十分注意,以免碰到火炉,被烫伤。墙上有菜单和价格,可供选择的食物不多,厨房在一个柜台后面,区域很小,整个店面就像是自家的储物间整理出来的。一个黝黑驼背身小的大娘是这的老板娘,老板娘嘴里总是碎碎叨的一些藏语,虽听不懂但感受的到她的热情。进门左边坐着一位大叔,是在这喝早茶的,一个小热水瓶装着甜茶,一个茶杯,喝完一杯就再从热水瓶里倒一杯,一边喝一边和老板娘聊天。在我旁边座位坐着一位微胖的姑娘,也在喝着早茶,手里刷着手机,一边喝一边看,喝了一段时间后,问老板娘自己点的炸土豆有没有好,没有就算了。老板娘说马上就好,又过一段时间后老板娘才端出一小碟的炸土豆放在她的面前。她的早茶已经喝完,便吃了几根就打包带走。我向她询问这里的公交车是不是可以刷闪付银联卡(她给我的答案后来被我验证是错的)。她说她也是刚下来,很多事不是很了解。平常的旅客来拉萨习惯叫上来,返程又叫下去。在拉萨做生意或干别的什么事情生活在这一带,习惯把从比拉萨海拔还高的地方到拉萨叫下来。
老板娘上餐的速度确实很慢,等了很久我的牛肉面才上来。一小碗牛肉面,上面撒了几粒牛肉丁,汤很浑厚,喝起来有很足的牛肉味,可能这就是耗牛肉的味道,面的口感像拉面,是统一配送来的,在我吃的过程中,一个送货的小伙子给老板娘送来了一袋面,互相寒暄了几句。饺子皮厚肉食,吃起来实在,是小笼屉蒸出来的。老板娘还是在自言自语的说着藏语,不时也会过来跟我说几句话。吃完后我便走了,和老板娘互相友好道别,老板娘普通话不是特别好,但是一点也不影响老板娘友善的语气。
在这家面馆旁边好像还有一家藏民餐馆(离开了面馆后我已经不记得这家面馆的具体位置,这都要感谢这像迷宫一样的巷子,我只能大概觉得是在这家面馆的旁边)。听说藏人有一种特色小吃叫“糌粑”,我很好奇的想尝尝,正好这家餐馆有的吃。进门之后又是一间像储物间整理出来的餐馆,回字形的茶几摆位。没有顾客,店里有三个人在聊天,一个年轻的姑娘,皮肤黝黑,口罩下移到了下巴,和两个年纪稍长的大娘,沙发的拐角处睡着一只狸花猫。我看了看菜单依然没有多少选项,我点了一份糌粑和一热水瓶的酥油茶。一个年纪大的大娘向狭小的厨房走去。透过厨房的小门我看见老板娘带着一次性手套在厨房里拿着一个盆走来走去,片刻后又听到破壁机的搅拌声。又一次,我等了很久还没吃到东西,如果客人多了起来,藏族的老板娘是否能应付的过来,为老板娘担心起来。
在老板娘做糌粑的时候又进来了两个藏人,中年男女,他们显然是这几个人的朋友,他们进来后屋里的人热情的叫他们坐下,这两个人还带了一大袋的零食,像油炸的薄片,他们就在那一边吃一边聊,说着藏语,看着他们在那用藏语亲切的聊天,吃着香脆的薄饼,时不时地望着我,显得自己在这个屋子里有些多余,有些尴尬,狸花猫继续在那睡着,屋里不管发生了什么动静,它就只顾自己在那抱头大睡。
糌粑终于上来了,还有一小壶热水瓶的酥油茶,我问老板娘这个糌粑怎么吃,老板娘给了一双一次性筷子给我。糌粑用一个不锈钢的小盘子装着,有手捏的一小颗一小颗的面疙瘩围着盘子一圈,中间放有白砂糖,供蘸来调味,不过我也不怎么吃白砂糖,直接夹起一个糌粑往口了放。糌粑吃起来糯糯的,软软的,既没炸也没煮,吃起来像一个没有嚼劲的面团,吃完后面团粘在口腔中,满嘴都是,那种面粉黏在牙齿上,口腔里的感觉不是很爽快。一屋子藏人围着看着我吃糌粑,并用藏语在那闲聊,我就看着她们闲聊,旁边那只狸花猫还在抱头睡觉,更加的怀疑自己是不是不该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个地方。
年轻的姑娘对着我笑笑,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对我说:“你点了糌粑和酥油茶呀!”
终于有人说了句我听得懂的话,我说:“是呀”看着她一直在对我笑,我心中的不由得心虚起来“这样吃很奇怪吗?”
没有吃过糌粑,不知道我吃糌粑的方法是不是正确,不知道是不是能和酥油茶一起配着吃。
姑娘继续笑着说:“没有,不奇怪,很健康,吃起来健康,糌粑是青稞做的,你吃的很健康。”
我笑笑说:“呵呵,我一直吃的都很健康。”语毕,我继续面带微笑的吃着糌粑,她一时也不知道对我说什么,就继续和其他藏人聊天。
老板娘过来对我说:“糌粑好吃吗?糌粑和酥油茶是我们的点心,我们喝早茶的时候就配在一起吃,糌粑可以蘸糖吃也可以蘸辣椒吃。”
我礼貌地笑笑说:“还不错,挺好吃的。”一个接着一个的往嘴里放糌粑,嚼着这粘牙的软软的口感,喝着酥油茶。这酥油茶味有些淡,微甜,没什么特别的味道,大概是调配的原材料不多,不纯正。糌粑还剩4颗被我打包,酥油茶剩了半瓶没喝完,我便走了,离开了这个尴尬的小屋子,狸花猫继续在那睡觉,屋里的藏人继续吃着薄饼聊着天。
在拉萨的巷子里藏有许多的美食餐饮店。人们通过手机定位才能找到餐饮店在哪,我去找的一家藏菜馆,一路跟着手机的指引,从马路上窜进巷子,在巷子里又拐了几个弯,还意外的发现露天摆放着三台共享洗衣机,太稀奇,洗衣机老旧不知有人会用吗?路过两个公共厕所,在一个转角处看见一个大招牌,上面写着店名正是我要去的,可是店名下面有一个箭头跟着几个字,前进多少米,跟着这个提示我在一个很狭小的巷子间找到了那家藏餐馆,真是好店不怕巷子深,全靠手机定位找。
拉萨的服务员很热情,就像那些很贵的全国连锁火锅店里的服务员一样,当你坐下时,他们会为你端来一杯藏族甜茶,口感就跟奶茶一样,并且会一杯一杯地续上,我在等菜的途中无聊就喝了好几杯,每当我喝完服务员有跑来续上,我好意的说不用了,他们还是笑呵呵的说没关系,多喝一点…没事的,再来一杯…,就算我跟他们说太甜了,我在减肥,他们也会说没关系,喝这个不会胖。最后实在没办法我只能保持满杯状态。就算你结账了,服务员也会好意的跟你说没事就来喝杯奶茶,免费的,你可以记下我们店的联系方式,有事你就打电话。全程微笑的对着你说。
拉萨街上满是石锅鸡的招牌,好奇的去尝了一家,一个圆柱形石锅里面炖着一只鸡,放了各种人参,味道吃起来和家里的人参炖鸡没什么区别,你就仿佛身处在一个装修成藏族主题餐馆的店里吃着一锅炖鸡一样。厚重的漆红木门上面挂着欢迎光临的小牌子,藏族图案的布料垂挂在顶端装饰,各种酒类饮料整齐地排列在收银台后面的架子上,沙发座椅摆放在店里的两边,沙发布面依然是藏族图案,充电宝,茶水,调味台…,这里的商业气息比那些储物间整理出来的小饭店重了不少。
除了甜茶,服务员还为我端来一小碗特制爆米花,吃起来像小蚕豆,甜甜的,嚼起来有豆子的香味,让人停不下来嘴,最可怕的是吃完了一碗,服务员又笑眯眯的跟你再端来一碗,还笑着说:如果你喜欢吃,等下可以打包一份带走,免费的。内心已经暗暗地在算刚才这一碗爆米花的热量,见到服务员又端来一碗内心已经崩溃,听到服务员说再给我打包一份不知是喜还是忧。
石锅鸡依然上得很慢,慢的都怀疑鸡是不是现杀的,甜茶和爆米花吃的都有了饱腹感,石锅鸡却还没端上来。无奈只能坐在沙发上刷着手机喝甜茶。等石锅鸡端上来后,服务员好心的说:先吃鸡肉喝鸡汤,再加菜进去煮。说完留下我一个人在那吃鸡肉。鸡肉鸡汤没什么特别的,但是里面有一大堆杂七杂八的参,有的长须微苦,有的小巧像五指,还有些一段一段硬木。服务员是不是的过来帮我盛汤,一边盛一边笑着说:这里面的参都可以吃,很补的,就直接当菜吃。我见过人参炖鸡汤,但没见过这么多种类的人参放一起炖鸡汤的。一锅鸡汤实在太多,服务员开玩笑的说:你就在这慢慢吃,不急,慢慢的把鸡肉人参吃完,汤可以慢点喝。我跟她说了我真的有点饱了,她说:不急,你慢慢吃,我们店有个规矩,就是一定要吃完。从她微笑的表情能感受到她说的是玩笑。但人家的一片好意我也不能辜负了,一碗一碗的人参捞出来慢慢的嚼,就好像在嚼树根一样,吃到后面鸡肉都不愿吃,就光吃人参,心里自我安慰多补点气血,可以抗高原反应。最后吃的差不多,自认为没有辜负别人的一番好意可以交差了,便去结账。服务员问我能不能在手机上给个好评,帮他们完成绩效。如此热情的招待了一顿饭,怎么好意思不帮这个忙(后来某一天我接到了客服的电话,问我有没有被强制要求点评,我说没有,他们只是提醒了一下)。
当地有一家藏菜餐馆很有名,是客栈老板首推,网上还能搜到这家餐馆的新闻,作为和平友好藏族的代表。进门有一个小柜台售卖各种藏式手链,大厅里摆放着一个耗牛模型,五颜六色的缎带,毯子往牛身上披,特别是颈部挂满了白色的围巾,另外还有一个藏獒模型,这家餐馆花了大力气把整个餐馆的氛围装修成西藏特色,耗牛,藏獒,鲜花,缎带,木质座椅和储物柜,无一处不是在提醒用餐者,你现在身处西藏,吃着藏餐。一楼坐满了人,我被指引去了二楼就餐,两层楼间的楼梯过道挂满了明星来此合影的照片,明星合影没什么特别,但是楼梯间密密麻麻的相框的视觉冲击力很强烈,这些照片足以体现这家餐馆的特殊。被安排到了一个小桌上用餐,这个桌子会左右轻轻晃荡,但周围也没有别的座位可换。在等菜的途中一个自称是这里的老板娘的阿姨说要带我们去她家坐坐,邀请我们去参观,参观完了菜就上好了。
在二楼楼梯口的另一侧有一条走廊,走进去堆放着很多七八十年代的老家具,老用品——凤凰牌自行车,扭动调台的黑白电视机,台灯,吊灯,搪瓷老水杯,瓷器杯,老式收音机,一个壁橱木架上摆放着各种铜制本地特色器皿,拐角处还有一个耗牛小崽子的模型,陈列的物品列也列不完,见过没见过的物品都在这摆放,就像一个旧时光博物馆一样,藏族特色和年代特色在这里一起陈列。
进屋后光线暗淡下来,摆放着更多奇特的收藏品。那位阿姨在门口友善的叫我们进来坐,手里一直编着一条彩绳。当人员都安坐好后,阿姨拿着一篓彩绳编织的绳结,让我们自己挑,说送给我们,她说叫“金刚结”,在寺庙里开过光,藏族的护身符,愿带给你们好运。随后便向我们自我介绍起来:可以称呼她为卓玛阿姨,她是这家的媳妇,她不是本地藏人,是康巴藏人。接着就像我们介绍她辉煌的公公和婆婆了,展列柜上有一张周总理接见她公公的老照片,一张登山队的合影——里面有中国第一位登上珠峰的女性,她婆婆作为本地领路人也在队中。祖上是马帮押镖的,进门处挂的几把古董枪支就是当年押镖的护身工具。听得让人赞叹这个家庭不简单。还有一颗千年的灵芝,说走的时候可以摸一摸。一个被当烟灰缸很久的鹦鹉螺化石——不是当烟灰缸早就扔了,旁边还有一个没有当过烟灰缸的——证明这片高原在上古时代是一片汪洋。卓玛阿姨说:想给大家介绍下我们藏人是怎么生活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你们来拉萨吃东西可能会有一点水土不服,特别是吃糌粑,可能会拉肚子,不过没关系,糌粑是粗粮,我们藏人去外地回来吃糌粑也会拉肚子,刚才给你们的是金刚结,开过光的,等下送你们每人一条哈达,代表我们藏人的友好之情,可以带回去,如果不想带回去的可以许个愿挂在门口的耗牛上,明天我会送到寺庙里去的,如果愿望实现了,你们可以不用回来还愿…。她的嗓音有些沙哑但底气足,可以感觉到有一丝疲累,向我们介绍完之后,她就逐一把哈达(白色的长围巾)挂在我们脖子上,互相友好道谢,从小屋出来后,菜已上好了。片刻后卓玛阿姨又出来邀请我隔壁座位的用餐者去她的小屋参观。吃完饭结账的时候我向服务员换了五元的零钱,可是服务员的存钱盒里只有四元,我说四元就四元吧,没关系。可她还是在身上摸来摸去,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一元硬币,为我换了钱。
视觉奇特有冲击力的小店常常容易成为网红店,在布达拉宫的商业街上有一家冷饮店,座无虚席的店内站满了人,点好了餐的顾客眼睛盯着那些吃的已经差不多的座位,时刻准备着抢位坐下。老板和服务员应该都是外地人,点单端盘都忙个不停,就别奢望有没有人来问候你了,我站在店里看满墙的火车票,机票和心愿贴纸。人们千山万水地逃避自己生活的空间,把象征着自己一路经历的车票贴在一方净土上。这墙上贴的不是车票,不是机票,不是心愿贴纸,贴的是千千万万的人生旅途,这种意境太吸引人了。所以导致屋内人声鼎沸,络绎不绝,真不愧是旅游网红小店。我没有车票要贴,因为现在推行电子车票,我也领会不到把车票贴在墙上的意境,不知道有没有像我这样的闲人在观赏车票上的名字,看心愿贴纸上写的心愿,在这消遣别人的意境,对不起冒犯了,心中惭愧,也惭愧自己一个闲人什么也不点还要在这个拥挤的小店里占用一块空间。
那天走在拉萨的主道上,一个熟悉的颜色印入眼帘,一家甜美粉红色的蛋糕店,惊叹这家连锁蛋糕店在这高原上居然也有。蛋糕店的门口有一个女孩蹲在那品尝着刚买来的蛋糕,店内显然没有座椅供客人坐下品尝,旁边有一个男孩子还提着一个蛋糕袋,里面装有其他的蛋糕,女孩子急切地打开包装袋,蹲在地上品尝着甜蜜的蛋糕,脸上情不自禁地抿嘴,闭眼,双手向身体收拢,整个身体微微颤动,完全沉浸在蛋糕的甜蜜当中,被蛋糕的甜美所征服。大快朵颐的品尝了几口后,又挖了一大勺奶油喂身边提着蛋糕袋的那个男孩,这个男孩甜蜜的笑着品尝着女孩子送过来的蛋糕,女孩喂他吃的甜蜜远胜蛋糕本身。这个女孩真能吃,难道全天下的女孩都是吃货吗?蛋糕袋里的每一块蛋糕接连的被女孩吃掉了,每一个吃了一半又塞给男孩子吃,但这个男孩却面露愁色,显然是已经吃不下,但女孩却甜美地品尝着每一口蛋糕,手里的吃几口,把男孩的蛋糕拿过来又吃了几口,男孩已经吃不下了,站在一旁手拿着蛋糕说:你慢点吃…你少吃点…别噎着…别吃撑了…回家再吃吧…嘴里一边说,一边惯着女孩让她吃个痛快,手里拿着纸帮女孩擦嘴,拿出保温杯先自己试下水温再给女孩…看着这个现场蛋糕吃播,我都被腻到了,于是我也去买了一盒提拉米苏。蛋糕吃完了,转身离去,回忆留在了那里,只在那里,愿这个女孩一生甜蜜快乐。
那时从卓玛阿姨家离开的时候,我把自己的哈达挂在了模型耗牛的脖子上,我许下了一个心愿——这一生希望自己能多去一些地方,获得有趣的经历。
撰文:彬孺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