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更新后,就能拿到日更200天的徽章了。
虽然这个徽章大概没什么人稀罕,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但至少是给自己一个“跨过了这个里程碑”的小激励。
毕竟,一直以来磕磕碰碰反复失败也挺打击人的,如今在实际开始日更的第629天,也就是第二年的264天,总算完成了200天连更。
希望能坚持下去,得到365天的徽章,然后1000天,那么我就至少写了100万字了。
再看看实际进度,今天是629日,那么应该至少629000字。首页翻一下,哦,653918字,勉强算是超额完成。
某种程度上也看出来我在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比较懒的。
看看前几天的更新记录……这一周估计可能是我这么长时间里最高产的了,基本都是4千字以上,甚至有一篇是5千字。要是我每周有5天都写5千字,总字数早就突破100万了吧。(确实,只要40周。还不到一年)
可见,我偷懒的时间还挺多的。
不过还好,我给自己设置的目标是1000日1000字的挑战。每次超额完成的时候都会有特别如释重负的感觉。
哦当然,达不到目标的时候也有那么一丢丢罪恶感——然而这些罪恶感也会随着超过2000以上的日更而烟消云散。
微习惯这个东西有时候你不较真的话也还真是有点投机取巧的感觉。
不过反过来说,也许也是我自己逼得自己太紧,特别是总搞什么“截稿时间是第一生产力”,拖到晚上快十一点半(甚至更晚)了才开始写。先不说构思和整理要花多少时间,就这个1分钟80字左右的打字速度,写完1000字也得13分钟左右,再加上构思时间真的是急死个人。更何况有时候会卡壳,或者一时思路整理不清晰,写到一半卡在那里发呆,而这种卡壳完全是可以避免的,至少时间充裕的时候,思维就不会因为焦虑和紧张这些高压而短路。
而有时候呢,可能是灵感真的不错,然后写到2000、3000字,还感到意犹未尽——看看那些4~5k甚至6~7k的文章就知道——这时候一看时间,23:57,那我是应该直接发布再回来修改,还是直接赶紧收尾呢?
收尾也不一定能在3分钟内完成,但发布又觉得别人看得不完整。
而且我很了解我自己,一旦发布,就是很多天以后才会回看和修改了。
虽然靠这个也算是有存稿和“存灵感”,但实际上当下的思考有多少能被重现也是难保。
不过也许过了一段时间重新的思考会更进步一点?
不管如何,这种赶工式的写作关键在于严重影响文章质量。
像上周这种高产状态,我最晚也不过9点开始写,写完大概就是10点半左右,一个半小时的创作时间,甚至可以让我反复修改很多细节,增添或者删改一部分,最后再提交。这种好整以暇的感受才是最舒服的。特别是在写完后,还可以津津有味地去审自己的稿——啊是的我挺自恋的,而且我的文章就是我的儿女,我爱多看他们几眼不是很正常么~!
更重要的是,保证相对稳定的写作时间,也更能感受到灵感出现的次数变多了。
不过,为什么我一定要在晚上写,而不是早上一起床写呢?
一方面是,就拿正常工作日来说,总觉得早上起来脑袋空空,而又要去刷牙洗脸做早餐,然后开车上班什么的,其实也没有坐下来写东西的闲情逸致。就算回到公司后会有一段自我整理的时间(当然是我自己给我自己留出来的),我也是左摸摸右摸摸,看看新闻看看聊天群,也没想着写啥。
反而是经历了公司一天的工作后,回家听太太聊了今天的工作见闻后,素材就大把大把地积累好了,灵感也随着晚饭消化得差不多开始涌现,这时候去写东西,确实是比较爽的。
当然,有时候在公司我也会摸鱼写作。只是总觉得在公司写东西会下意识地把关注点放在公司相关的行业内容里面……诶?果然人是会受到环境影响的,这好像也是个继续提升自己在公司价值的办法呢!(没见过把摸鱼讲得这么冠冕堂皇的啊!)
如今写作对我来说不仅是表达,还是一种继续学习的过程。可以算是通过输出来倒逼输入和思考。
应该说,如果是学习过程的话,那么持续的输出并没有问题,毕竟我是一直在前进。
但如果仅仅是为了读者而写的文章,那么不断的持续输出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简单来说,读者如果想了解一个方面的某些知识,那么他们一定会选择最快捷易懂的内容去阅读。
但如果说是像我这样的文章专题,比如运动科学知识,我觉得写完一些和大家常识不符的重点,再加上一些减肥健身的核心观念后,我就可以停更了。否则再更下去就会变成健身和各种养身产品介绍的专题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效果——不如说,如果我想写健身和产品介绍,为什么不专门开另外一个专题呢?只要在运动科学文章下面加个链接不就好了?
而且,和我一样坚持写作的朋友也逐渐得出一个概念:少即是多。很多时候,我们是为了把自己的思路捋清楚,或者向读者把故事的细节讲清楚,才会尽可能多地安排字数,写得越详细越好。但如果是知识分享、观点传达的文章,自然是字数越少越好——至少在说理的方面,一定不能长篇大论,不然再怎么有智慧的文章,都会沦为“厕所文学”:毕竟除了带薪蹲坑之外,谁有空读那么长的文章呢?如果真要有空把一个素未谋面的人的所谓“知识分享文章”读完,我为什么不好好地去读相关的知识书籍呢?还不是因为相关的知识书籍内容太多了,才想要找人给自己简单介绍一下重点呗。
在这一点上我也完全不能怪读者,而每一个写作的人自己本身也一定是一位读者,因而实际上读者和作者某种程度上也是同一个群体,甚至是同一个人。
也因此,我们更加要重视用户思维,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进行文章的设计。
也许还是得像当年写学术报告PPT的时候一样,把简洁版的文稿放在最前,大家各取所需,然后再把论证过程和案例放在后面,最后再对所有的论证、案例、结论进行讨论……
好吧,看来尽管我已经退出了学术赛道,还是逃不过写论文的宿命?
而且……这回的要求是,每天一篇论文???
从质量上来说……确实会非常高质量……只是要花的时间也更多了。
不过,至少这也不是坏事吧。
于自己,可以更进一步去学习,开阔视野,找到更多写作选题;于读者,可以读到的东西就更科学、可信,也更有营养……
算是双赢吧。
————————————
然后我又想到字数这个问题。既然少即是多,那么真正言简意赅的话,1000字以内不就挺好?甚至,我平日看的一位大咖的日更,他每天就写五六百字,内容基本上就是一个案例结合一个道理,从不超字。
但问题是,要达到言简容易,意赅就不好说了。而且意赅不赅,还不一定是作者说了算。就比如上面我提到的这位大咖,他写的东西都是大量“厚积”之后的“薄发”,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我能经历过他所提到的类似案例的时候,我能很容易就读懂,也感觉他真的是言简意赅;但一旦他所提出的案例或理论是我不熟悉的,我内心还是会有那种“您再展开多讲两句呀”的感受。
显然,这是因为我与他之间的认知差距,才造成了这种情况。但反过来说,如果不是因为我的认知和他有差距,我怎么会关注他和向他学习呢?虽说也许也不是差距,只是他说的这些内容并没有落在我和他的交集中间,但是能这么想的读者有几个呢?
而即使是他本人如此言简意赅,他过去的积累应该也是非常多吧。我看他写五六百字也写了一千多天了,而每个五六百字背后,起码也是上万字的积累吧。那么他的阅读和写作量又是多少呢?我又得到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呢?
当然这都不是问题,只是一些简单的感慨。毕竟,我并不计较“什么时候”以及“能否达到”,我只想保证“我在前进”而且“速度不慢”就好了。那么某种程度上,光看“量变达成质变”这句话,我确实也得多搞点字数。
当然,越有质量的量变,能得到的质变也就越大,结合起来使用就好。
嘶……感觉绕了一圈,还是在讨论“写论文”啊!
算了,写论文就写论文吧!反正都是要学习的!走着!
不出意外的话,5个半月后再见,看看到时候增加了多少字吧~!
先立个小目标: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