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乐律宫调理论
接着昨晚讲述的音乐理论,在记叙了隋唐时期的专著后,接下来最重要的理论研究就说关于乐律。从远古到现在讲述的隋唐时期这一个阶段,古人对于律制的研究从未中断。从伶伦做律到三分损益法、十二律、六十律等,乐律学研究在不断的创新发展,期间还包括了交流过程中的融合、变化。现在便来先说第一种乐律理论:
(1)五旦七调:隋代的一种乐律理论,五旦指黄钟、太簇、林钟、南吕、姑冼为宫的音阶,七调是以七声音阶的任一音为主音,可以得出7种不同的调式。
(2)八十四调:是隋代音乐家万宝常、郑译在龟兹音乐家苏祗婆的“五旦七调”理论的基础上的来的。故这个理论的提出,有两个意义:首先是促进了交流,西域音乐的传入,外来宫调理论已经被隋代大多数人所接受;其次,它促进了律制的改革,建立了我国古代宫调理论中较为完整的体系。
(3)二十八调:唐代宫廷燕乐中所使用的宫调体系,亦称“燕乐二十八调”。
3、记谱法
发展历程: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减字谱(《广陵散》)——晚期减字谱(南宋后期郭沔所作《潇湘水云》)
(1) 减字谱:古琴记谱法的一个划时代的变革,由唐代曹柔完成。
(2)代表人物:陈康士,根据屈原的同名抒情篇而创作的一首之名琴曲《离骚》
(3)《梅花三弄》,唐代诗人颜师古据笛曲改编而成。
(4)唐代的燕乐半字谱是我国工尺谱的一种早起形式。
五、音乐机构
(一)、太常寺:我国封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
1、大乐署:主管对音乐艺人的训练与考核,管理极其严格,以考核成绩优劣决定艺人地位的升降。监管雅乐与燕乐。
2、鼓吹署:专管仪仗队的鼓吹音乐和一部分宫廷礼仪活动。
(二)、教坊:由宫廷直接管辖,是宫廷中管理、教习音乐、培养乐工的机构,始创于隋代,以习歌舞为主。
(三)、梨园:唐玄宗在宫廷设立的音乐机构,因设于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名,以教习法曲和器乐演奏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