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小诺
1.
上学的时候我一直是班干部,从班长到学习委员,团支书,以及各类委员也都有所涉猎,那时候当个干部还真觉得自己像当了大官,代表老师在同学面前发号施令,有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加上学习成绩也比较不错,所以每每谈及学生时代,会不自觉的给自己戴上荣耀的光环。
随着年龄的增长,走出象牙塔以后,自己像告别了一个时代,再回头看的时候,倒有些难为情,忍不住自嘲起来,谁还没有个幼稚童年,什么班干部,什么考第一,自己经历过才知道,也就那么回事儿了,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后来不管在亲戚朋友中,还是在公交车上偶然听到有父母讨论孩子学习成绩,他家孩子这次期末考试考了一百分,或者谁家孩子一直当班长,父母在诉说自己孩子的时候都会难忍自豪,两眼发光,作为旁听者,每一次都只是在心底呵呵罢了。
不否认,我会感觉这些家长有些幼稚,就跟我嘲讽小时候的自己一样,不就考个100分么,至于拿出来炫耀?
我会猜想这些家长可能没有过学习好的经历,所以会对成绩好的孩子心生向往,得不到的永远在喧嚣,那些未知的领域对某些人来说总是充满敬畏的,我们可能已经在脑袋里无数次的幻想过它的模样,在触摸到他之前,一直心怀忐忑,以为那片未知多么艰难,多么崇高。
等到自己走进去,亲身体验过,才发现一切不过如此,它既没你想的那么伟大,也没你想得那么糟糕,那些曾经拼尽一切想要得到的东西,那些让自己担忧过的,害怕过的事情,真的会在经历后变得渺小了。
我应该不会拿孩子的成绩说事儿,因为我的经历告诉我,那压根也不是什么事儿。
别人的经历或建议再真实,也抵不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说到底,你才是自己的过来人。
2.
这次面试培训遇到不少大四毕业生,他们一如当初的自己,对即将到来的论文答辩充满顾虑,担心被老师的提问难住,还为自己答辩时的穿衣打扮犯愁,感觉像要去完成一次多么艰难的任务,心里没底。
作为过来人,我一再强调毕业答辩真没啥,就是老师简单的提问一下,你认真作答就好,他们还是很害怕的模样,说谁谁谁当初被老师扣了毕业证。
我忍不住笑了,“别自己吓自己,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在现实面前,语言难免显得苍白无力,我的经验再形象生动,具体明了,终归抵不上他们亲自走一遭。
前几年参加教师面试,当时着实没有经验,对试讲环节一头雾水,稀里糊涂得走上试讲台,又尴尬得被考官打断,拿了个差评走出考场。
但是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终于意识到原来试讲不过如此嘛,在考场上见过对手的精彩表现,好似也给自己上了一课。更重要的是,这次经历让我亲身体验了一次面试过程,之前的心虚和担忧也随之消散了,我对自己说,“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一定会战胜它。”
有人说我们所有的担忧和焦虑都源于自己的无知,而无知的原因是我们经历的太少,见的太少,会不自觉的把未知领域无限放大,把自己看轻,后来才发现当初怕的要死的怪兽也不过是只温顺的金毛,而别人所有的好意都抵不过你伸手一摸。
3.
这次事业编现场资格审核的时候,遇到同岗位的一个小伙子,他刚从政府部门辞了职,重新报考了新岗位,我们几个人跟他闲聊,都惊讶于他的勇气。更让我佩服的是他的经历,走进体制,走出体制,再一次接受新的挑战。
看到我们的反应,他说“你们这样的一看就知道没在体制内工作过,体制这个东西需要的时候是个保障,不需要的时候也会成为你的束缚。”
我说,“对对,我身边也有从体制内辞职的。”他可能没听清楚,追问我,“你也是,对吧?”
“我不是,”我笑着说,“我可没你那么大的勇气。”
身在体制外,我们还属于拼命想往里钻的那一类,渴望通过体制拿到保障。这种感觉有点像钱钟书笔下的《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丝毫不会理会里面的人多么想要挣脱,只因为里面的滋味我还没有体会,我还有各种羡慕嫉妒恨。
即使进去以后再出来,也需要靠自己说服自己,别人的经历再鲜明,我们都会怀疑他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准备考教师的很惊讶,过来人告诉他,这真不是个什么好活儿,换个行业吧,别考了。
有些人从高校辞职了,逃脱体制,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我们还是百般不解。
娱乐圈的父母,可能不太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这行,不知道多少人还在奋力去触摸他们的光环。
4.
我经常告诉别人,别人的话听一听就好,自己做决定。我自己来说,这些年都是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早已经不习惯向谁咨询意见,活得比较自我,所有的反对意见在我心里作用不大,我需要去经历,哪怕到头来证明是错的。
我也在努力活出自己的样子,而指引我去追求的不是别人的建议,而是我自己的感觉。我想去尝试下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让那些无知在自己手里变成经验。
我们读了大学以后会告诉没有读过大学的人,大学也就那么回事,象牙塔里有荣誉也有不堪。
经历了事业编的考试,我不再感觉它是多么遥不可及,别人口中听起来多么难求的工作,自己的尝试告诉我,努力过后,我同样可能成为那个百里挑一的人。
哪怕我们并没有从一次经历过得到多么实际的结果,哪怕这次经历是痛苦的,难耐的,但是当自己成为过来人以后,再回头看,一切似乎并没那么糟糕,先经历而后轻描淡写。
一直羡慕别人的模样,可能并不是因为别人多么优秀,只是自己的经历太浅薄,自己没有去尝试,在别人的领域里,我们是井底之蛙,了解得太少,才会把别人想的多么高深莫测。
一路走,遇见更多的人,经历更多的事,增加的除了年龄,也该有自己对于生活的底气。
5.
从小就知道小马过河的故事,妈妈鼓励他去尝试,告诉小马自己的经验最可靠。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遇到问题还是会选择听取过来人的经验,以减少失败的概率,更希望人生不存在失败。
但是失败不可避免,比如我中考失败,高考失败,考研失败,考编失败,当初感觉得不到就一败涂地的东西,多年以后才知道他丝毫影响不了我的未来美好。以至于听到别人家父母再说自己孩子成绩差的时候,也会很不屑的觉得,学习不好又怎样。
这种感觉那些一路绿灯,从好学校到好工作的人体会不到,那些刚遇到红灯的人也无从知晓。
但是我知道,当我们愿意接受失败,相信自己的经历都很值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样的成长跟每一次成功一样珍贵。
自己的亲身经历打开了未知的大门,也打开了我们看待人生的角度和视野。所有的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会随着自己向前的脚印而变得越来越轻。
成就越高的人可能越谦逊,富裕家庭里的孩子长大后不那么热衷香奈儿。不害怕不是因为我多么强大,而是我已经走过,不在乎不是因为不想要,而是我已经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