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作為一個民族的名稱歷史其實很短,大概始於上個世紀的1935年的民國時期,而那以前對中原地區對維吾爾的書面稱呼為畏兀兒,和蒙古人的稱呼蒙兀兒差不多。
維吾爾作為中亞地區一個古老的民族,有著一部複雜的民族變遷史,在使用畏兀兒族稱之前,還曾經曆過從“袁紇”、“回紇”到“回鶻”的演變,是一個發祥於漠北地區的古老部落聯盟。
去年和今年先後兩次來喀什,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好好看看久負盛名的高台民居。去年來的時候,處於喀什老城東北角的最後一處保留的高台民居還可以參觀遊覽,可是今年再來,這處喀什噶爾維吾爾最後的遺孤已經被徹底封閉了,原住民都已搬遷,大規模的加固改造工程已經開始。
喀什是喀什噶爾的簡稱,歷史上,喀什噶爾曾是中亞四大古城之一。在中國有記載的古籍中,現在的喀什就是2000多年以前的疏勒國,一個中國內地通往西亞的必經之地。遠的不用說了,蒙元以後古代中國實際上就已失去了對現在新疆一帶的實際控制,特別是明代,整個新疆地區就一直被中亞蒙古可汗勢力所管控,中國真正實際控制新疆則始於清朝。
南疆喀什地區的興盛起源於距今600年左右葉爾羌汗國,朝代更迭歷經戰火荼毒的喀什古城遭到摧殘,葉爾羌汗國遂將政權中心東移至現在的莎車,重建後的喀什開始出現大批的高臺民居,以後逐步擴建,直到最後形成今天這樣的城市格局。可以這麼說,喀什噶爾一座古城的興衰即是一部維吾爾民族的變遷史。
和現在作為旅遊景點兒的“喀什老城”相比,僅存於老城東北一隅的高臺民居還是原汁原味的,錯落有致的維吾爾傳統住宅,自然形成幾十條阡陌小巷,雖歷經數百年的興衰戰火,高臺民居的基本格局沒變,整體建築風格依舊,明顯留有中世紀西亞阿拉伯風格的遺韻。
以艾提尕爾清真寺為中心,喀什老城被解放北路分成東西兩部分,後來吐曼路又將東北一隅的高臺民居與主城區隔離開,宛若一座孤島。現在喀什老城主城區已經被改造成一個AAAAA級景區,據說還是國內唯一的一個不收門票的AAAAA級景點兒。雖然用現代技術和材料改造後的喀什老城,城市建築質量和功能比以前大大的提升了,但老城的格局和整體建築風格卻被破壞,一個曾經聲名赫赫的中亞古城,被用現代技術大刀闊斧的改造成了修葺一新的新城。不知什麼原因,游覽完改造後的喀什老城,讓人總有一種“夾生”的感覺,卻少了曾經的中亞古城的味道。
一個嚴酷的事實是,作為中亞久負盛名的古城,喀什噶爾的原始風貌現在已經基本消失了。新的城市格局已經形成,且無法恢復,我只願現在僅存的這處孤島一樣的高臺民居能得到妥善的保護,即使是用現代技術和材料進行維修改造,也要遵照“修舊如舊”的文物保護原則,真正的把這維吾爾最後的遺孤建築群作為文物來對待。
真心祝愿這些歷經數百年滄桑的老房子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