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和示范村建设同步进行,根据村落的布局和工作特点,我和白玛局长商定由近及远,先易后难的工作思路。
我们决定从东北部的杜琼乡开始,逐个村进行普法宣传,同时进行法治示范村建设的基础调查。我亲自驾车,白玛局长和德吉跟我一起,先到乡里,需要乡里安排人跟我们同行。
杜琼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白朗县城10公里。面积179.3平方公里,人口0.3万。辖杜琼、久布、东普、帕措、普拉、差强、多旦、来强、党精9个村委会。以农为主的半农半牧乡,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牧养牦牛、山羊、绵羊。手工业产品,氆氇、藏被等在后藏出名。
杜琼乡也位于年楚河流域,地势相对平缓,虽然道路没有硬化,但通车还是问题不大,路况还算不错吧。
藏族村落都不算大,一百来户的村子就算是大村了,一般情况下也就几十户人家。大多数村子都没有规划,房屋建设自然不会井然有序,七扭八拐的村内道路配上七高八低的房子,真正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
藏族民居也多是两层结构,但好多底层是不住人的,底层被用作牦牛和羊的住所。墙上烀满了牛粪饼,看起来别有特色。
同内地一样,藏村也是支部和村委在一起,书记和村长一般都是兼任的,村子小也养不了那么多村干部。几乎每个村都有县里派下来的驻村干部,平常就吃住在村委会。这样就不用担心去了找不到人,离县城近的地方还好,电话信号还可以,一旦到了偏远的地方,电话就是处于无服务状态。这样找人的话就得自己跑腿去喊,好在村子不大,不用跑太远。
不管大小村,村委办公的地方都是独门独院的一个处所,看情况应该是援建的。由于有驻村干部参与,村委会都搞得有模有样,感觉挺规范。制度建设方面还是比较完备的,制度上墙,门前公告栏都一应俱全。
每到一个村子,村委会的成员就全部召集过来,白玛局长给他们讲一下目标和要求,我跟他们沟通是有障碍的,村里人接受正规教育的不多,汉语不熟练,我又不会藏语,就只能有白玛局长代劳了。
藏民都非常热情,把我也是作为贵宾对待,初次见面先把哈达献给我,不住地对我“扎西德勒”。宾主落座,就端上酥油茶,酥油茶都是提前熬好的,装在保温瓶里,口味有甜的也有咸的。据说内地人很多喝不习惯,我觉得喝起来挺好,每次都会喝好几碗。不过藏民的确有点不大讲究卫生,屋里苍蝇也多,不时有苍蝇围着酥油茶打转儿,有时还能掉在碗里。这种情况下,咱们的做法就是把整碗倒掉,刷碗再重新倒上,可藏民不在乎,把苍蝇轻轻晃出去,继续喝。用过的碗也不用水刷洗,用衣角抹一下完事。好在我这人也不讲究,换了别人肯定是喝不下去的,看来我跟藏民还是有好多共同特点啊。
赶上饭点就在村里对付一下,主食是糌粑,青菜不多,牛羊肉为主,有时还会有风干牦牛肉或羊肉,很有特点,整条腿用小刀割着吃,吃起来有嚼头,后来听说风干肉是生的,就这么个吃法,的确有点奇葩。
我把普法宣传事项和示范村建设的要求等交代给驻村干部,毕竟他们都是汉族的,容易交流。再有他们慢慢跟村干部转达、部署,提取了建立档案所需的资料数据。
一天下来最多跑三四个村,路不好走,村与村之间距离近的也有十几公里,马不停蹄也很辛苦。不过一点也不觉得累,心里很充实,有事做总比无所事事强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