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有阅读需求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快速阅读的能力,你也许会问,快速阅读是否需要天资过人?年纪大的是否已经来不及了?格吕宁给了大家一颗定心丸,快速阅读能力不依赖天赋,不依靠智商,不在乎年龄和起点高低,不需要超强的意志力,它完全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而成。
格吕宁的《超级快速阅读》从四个阶段向我们介绍了快速阅读的训练方法:拓宽视野,快速阅读;快速阅读进阶训练;五感并用,超级记忆;把学习方法应用到你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
阅读新书前的准备
绝大多数人,包括以前的我捧起一本新书时,都会下意识的翻开第一页,然后从第一页一直看到最后一页,但合上书后,基本想不起这本书都说了什么。这种方法实际是不科学的。阅读一本新书就好比完成一幅拼图。当我们开始拼一幅拼图时,都是先从一大堆的拼图碎片中寻找四个角,再拼出完整的四条边,给整幅拼图搭起一个框架,之后通过一个特征寻找相同或邻近的色块进行拼接。阅读也和拼图一样,应当在开始阅读前先大致浏览文章的整体结构。
花5分钟时间快速浏览全书
在快速浏览的过程中,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标题、副标题、插图、表格以及被加粗或者变成斜体的关键词上,整个过程不应超过5分钟。在这5分钟里,我们已经可以很好地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了。
我们应该认识到,文章目录是作者写这本书的逻辑思路,更可能是他的思维导图转化为文字表达的一种形式,因此通过目录,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本书有哪些内容是我们需要的,哪些内容是我们已经掌握不需要看的,哪些内容是为了凑字数凑章节而注入的水分。
积极思维,双向提问
在了解书本的结构后,我们要尝试对书本进行提问:我究竟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希望从中找出哪些信息?我能够从书中学到哪些知识或技巧?哪些方法是我当下就能够使用的?我可以继续深入哪几个领域?
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必须始终走在作者的前面,将每一条读到的信息与自己既有的知识做比较,将新知识与既有知识融合起来,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提高视线移动速度的小技巧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神经生理学家罗杰·斯佩里教授的研究成果表明,人脑每秒钟有意识处理的信息量约为126个神经比特。但是在阅读时,大脑每秒钟处理的信息量却只有40个神经比特,这意味着大脑每秒钟都有80多个神经比特的闲置空间。
人脑是一台异常勤奋的计算机,一旦出现资源过程的情况,它就会在后台自动调用闲置空间来处理其他信息,让我们做起了白日梦。
现在回想一下,当我们在看书,特别是在逐字逐句慢慢阅读时,你会不会想着“我一会要去淘宝买什么东西”?“今天应该要点什么外卖”?“对面学习的那个姑娘为什么总是动来动去”“那个男生好帅啊”……
想明白的这一点,你就可以原谅看书总分心的自己了,因为当我们的阅读速度赶不上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时,过剩的资源必然会被用到其他无关紧要的地方,从而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下面介绍几个小方法来集中注意力并提高阅读速度
1.用笔或手指集中注意力
人眼生来就不善于捕捉静止的影像,眼睛始终对移动的物体最敏感,一旦其他感官受到外界刺激,我们的视线马上就会离开书本,去寻找移动的物体。因此,我们应该自己创造移动的物体,将视线“固定”在书本上。
让我们来尝试一下最简单的阅读辅助方式吧。拿出书本,将食指或者一支笔放在任意一页的第一行开头,然后用手指引导自己的视线,一行接一行地阅读。
刚开始也许会不习惯,但是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指尖的运动轨迹和文章的内容上,这种不适感很快就会消失,只要持续下去,用指尖辅助阅读将成为潜意识操作的能力,不再占用大脑的内存,这时我们就可以把全部的精力放在阅读与理解文章内容上了。
如果你不喜欢这种阅读方式,那么你可以采用下面的方式——读取语义单元。
2.读取语义单元
大多数人都会以为自己的视线是随着阅读的进度一直均速移动,看完一行后马上跳到下一行的开头,但这其实只是我们大脑的错觉而已。
想要看清一个物体,我们的视线必须停止跳跃,停留在某一点上,然后像相机一样调整焦距,直至生成清晰的图像。换句话说,我们的视线在阅读过程中其实是处于跳跃状态的。我们的视线焦点首先落在第一个字上,视线停止移动、眼球对焦、读取信息,然后在跳到下一个字上,重新对焦、读取信息。
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就可以通过语义单元进行快读阅读,即阅读一个表达完整的词组或者短语。下面举一个例子:
如果 给 我 5个 小时 的时间 来
砍倒 一棵 树,
我 会 先花 3 个小时
来 磨快 我 的斧头
如果视线是按照这种断句方式来阅读是不是觉得很吃力?我们换一种排版方式,以读取语义单元的方式来阅读
如果给我5个小时的时间
来砍倒一棵树
我会先花3个小时
来磨快我的斧头
通过长期训练,学会按照语义单元读取信息以后,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专注。一旦阅读速度和流畅度都上了一个台阶,你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大脑资源,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胡思乱想和默念。
不过,我们必须接受的一点是,不论经过多久的联系,有些本能反应都是无法改变的。一旦没有指尖或者笔的引导,我们的眼睛肯定还是会偶尔离开书本,下意识地关注周围的动静,注意力难免会分散。
所以建议大家在碰到难度较大的文章或者注意力稍有下降的时候,有意识地把手指重新放到书页上,通过这种方式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3.逐步拓宽视线范围
首先请你把视线对焦在第一行的第一个字上,然后对焦在第二个字上,看看自己是否还能清楚地看到第一个字。接下来,请对焦到第三个字上,看看自己是否仍然看到第一个字。如果你已经看不太清楚了,就说明你的视线范围还不够宽,眼睛还不习惯在每次对焦的时候同时读取较多的字词。
如果这对你来说小菜一碟,就请你继续试验,看看自己最多能够看到第几个字。
结合前面说的阅读辅助,在阅读时关注自己的视线范围,用手指或者笔尖辅助阅读时,可以试着从每行第二个或者第三个字开始指引,并在本行要阅读的文字快结束时,提前一两个字把手指挪到第二行,这样一来,为了读取剩下的文字信息,我们的视线范围自然会随之拓宽。随着练习的时间越来越长,你最终只需要用指尖划过每行文字中间1/3处的位置,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读取整行内容。
4.三级跳练习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大家在不使用阅读辅助工具的前提下,习惯跳读整行文字,跳跃次数是2-3次。刚开始的时候,你用笔将一页书等分划出3条线,在练习阅读的时候,有意识地让自己的视线只停留在这3条竖线上面。
当你觉得这种跳读节奏已经没有难度了,那么可以试着用同样的方法加大练习难度,每页只画上2条竖线。
在习惯了上述的方法之后,我们将开始3-2-1练习
5.一目十行的“3-2-1练习”
请大家拿出书本,找出一个从未读过的段落,使用阅读辅助工具,在保证理解的前提下连续阅读3分钟。3分钟过后,标记出自己的阅读进度。这时候不要刻意关注阅读快慢,只要按照自己习惯的阅读速度阅读就可以了。
然后,请大家重新回到这个段落的开头,开始第二遍阅读。
这次,你必须在2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同样篇幅的阅读任务。这时,大家必须相应地加快阅读辅助工具的移动速度。万一你没有达到练习的要求,不能在两分钟的限定时间里读到第一遍的标记处,请从头开始,重复这个步骤,直到顺利完成为止。
反复几次以后,你自然就会知道自己的阅读辅助工具究竟要移动多快,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最后,进行第三遍阅读,在1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与第一遍阅读相比,你此时的阅读速度已经是原来的3倍了,你的指尖也必须移动的越来越快。此外,你的指尖还是要尽量一行接一行地引导视线,不能因为速度快而马虎。
和第二遍一样,如果不能在1分钟内完成任务,就请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如果你已经不需要用手指从头到尾滑过每一行,甚至只需要滑过每行的中间部分,这意味着你已经对“3-2-1练习”驾轻就熟,可以挑战升级版了。
6.“3-2-1练习”升级版
所谓升级版,就是在每次完成3分钟的第一遍阅读后,暂停一下,根据现有的记忆制作一张视觉卡片。制作视觉卡片的整个过程——从构思到停笔,尽量不要超过两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梳理出整个段落的层次,总结出大致的要点。
在为时2分钟的第二遍阅读开始以前,千万不要忘记以下这个重要的步骤,即要有意识地总结出自己理解和记忆的缺口,主动向自己提问:哪些分支上的关键词还需要补充?对哪部分内容的理解还不够充分?然后带着这些明确目标开始第二遍阅读。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会逐渐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习惯,最终在阅读的同时完成自我检查的步骤。也就是说,现在的刻意练习总有一天会变成你潜意识操作的能力。
在2分钟、1分钟的阅读过程中,你或许会感到自己无法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不过不管你认为这遍阅读的收获有多大,你都可以对已有的视觉卡片进行一定的补充。补充过后,同样可以像上一步那样,根据现有的信息提出新的问题。
这种做法能够锻炼我们在阅读的同时构思视觉卡片怎么制作的能力,让我们在以后正常阅读的时候,无须动笔就能在脑海里浮现出整幅视觉卡片的大致轮廓,梳理出文章的逻辑脉络。
7.S曲线快速浏览的“3-2-1练习法”
阅读高手在阅读的时候会尽量少地移动自己的视线。大致看来,他们的视线运动轨迹在同一页上呈现出S形曲线。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他们可以同时读入上下几行的内容,并且在大脑里将语义单元按照逻辑关系进行重组,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除此之外,阅读高手还可以十分自然地让视线回跳,捕捉上一个句子里的关键词。
想要练成高手的这种快读技巧,我们还是应该从“3-2-1练习”开始。请大家先用自己习惯的阅读辅助工具在书页上画出S形,然后在其引导下阅读3分钟。
在阅读的过程中试着兼顾上下3行文字,这么宽的垂直范围要求我们必须不时地让视线往回跳。计时结束以后,记录下这一遍阅读的进度。然后用同样的方法阅读两分钟。
由于时间缩短了1/3,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更要放宽自己的视线范围,争取在以此对焦时读取更多的信息。与正常的“3-2-1练习”一样,2分钟,1分钟的训练。
每日训练计划
上面所说的训练都需要靠每日的练习才能最终做到游刃有余,因此每日训练所需要的时间至少为20分钟。
在训练的第一天,我们的任务是使用阅读辅助工具,让自己适应这种新的阅读方式。从第二天开始,尝试从每行的第二个字开始移动阅读辅助工具,并且提前一个字换行,以便拓宽自己的视线范围。到了第三天,就可以尝试“3-2-1练习”了。在接下来的5天里,请每天反复练习几遍,直到感觉难度不大并且适应这种练习节奏为止。
从第二周开始,我们可以把制作直觉卡片加入自己的训练,尝试交替完成“3-2-1练习”和“3-2-1练习”升级版,有时逐行阅读,有时采用S曲线的方法拓宽自己的视线范围。
合上书什么都记不起来怎么办?
针对这个问题,上面的“3-2-1练习”升级版已经进行了解答,也就是及时做视觉卡片,阶段性输出。
实验表明,真正的理解并非与阅读同步进行,而是在我们休息的时候完成的。我们大脑的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在连续学习了40-50分钟以后,我们的大脑已经进入暂时饱和的状态。这时候需要休息5分钟左右。
在休息的时候,最好是站起来,离开座位,让自己的思绪完全离开学习材料。在离开书桌之前,花上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回顾一下刚才读到的内容,快速地梳理一下结构,就可以安心地到一边休息了。5分钟以后,只要稍微回忆一下刚才梳理的结构,就可以从刚才暂停的地方继续往下学习。
这里的休息是让大脑彻底放松,不再处理任何文字信息,也就是不要在给大脑输入信息,比如刷微博、看新闻、看报纸等等,只有这样大脑才可以顺利地处理好刚才读取的信息,完成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换。如果能够按照这个方法回忆梳理,那么当整本书读完后,相信你不会再出现合上书什么都记不起来的情况了。
这本书还有好多干货没有来得及分享,阅读计划的第一本书就让我受益匪浅,非常期待后面的书籍还有什么宝藏等着我开发。
下期预告:保罗·R·席列《高倍速阅读法》,2017/9/19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