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的某一天,“小主800字打卡1000天群”里,几个人聊着聊着,突然聊出一个“从容小主文学院”的设想和构思。行动力超强,马上建群设“院”。
我虽年近花甲,但好奇心极强,想了解文学院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别让自己丢落一个好去处。
问“可不可以进群?”以为会有门槛,想想上“大学”进“学院”,不得通过高考?没想到答曰“当然可以”,速速进群。
多么“高大上”的名字,这把年纪又进了“文学院”,还有些小激动呢。“文学院”究竟如何开展工作?会开展什么活动?会发生什么事情?不知道,不清楚。观察了一两天,哦,大家也都不清楚,都在慢慢摸索。可“热情在群中燃烧着,佩服这伙年轻人。
没有多少具体事情安排,就先读书,统一读“从容小主写长篇小说》,并写出读书笔记,“从双十一开始,每天五章,共六十章,十二天读完。”还是我的建议,被群主采纳。
我没有完整读过小主写得这本书,正好有文友发来文字版,赶紧收藏;喜马拉雅有语音版,学习资料齐全。
本着“学什么都会有收获,小主作品虽不是什么经典,但小主的写作也算是奇葩”的想法,读得劲头被激发起来,到底看看小主写出的这本书是什么样子?
我的特点,就是盯住一件事儿尤其是读一本书,制定计划,准备几天读完,心劲儿会爆棚,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完成不成问题。
按计划每天读《从容小主写长篇小说》,每天写读书笔记。那几天,读书笔记就是日更打卡文,一举两得。
恭恭敬敬地读书,认认真真地记笔记,每天及时更文打卡填表。记录了小主书中“自认为”精华部分内容,对触发自己的一些感想,启发的写作思路,都发布在读书笔记的打卡文字中。
“文学院”又有了“骐骥班”,任命了班长班委,热情的姑娘和小伙子“叽叽喳喳”,热情似火,群中讨论,设计表格,发表“大事记”“读书班开营”“进班须知”……尤其看到小主召唤老队员回归,触动了我的情感神经,转发在我的公开发文里,顺便转发了其他两篇带有公告性的文章,算是对我常常潜水心有内疚的补偿,三篇文章的字数没有计入打卡填表总数。
“文学院”骐骥班开始“招募”学员,我是“一头雾水”。但见到几个厉害的老朋友,内心欢喜。“张春发、书冰、北方竹子……”他们都回来了,但更多是不认识的新文友。
又开始了新老结对子,有点纳闷,谁是新?谁是老?把我和书冰老弟结成一组,有点“好笑”。
简信书冰:“我得向优秀的老弟学习。”书冰的工作生活都很忙,他未日更文,但他根据自己的节奏写文,我很赞赏他的文采,尊重他的选择,所以我俩的新老结队,不存在我是老,他是新,不存在我带他,我们都赞成以默默写文为主。
任由热情的姑娘小伙子“折腾”,小主偶尔冒泡,我有些不适应,常常潜水,同时想,无所谓对与错,不是所有事都是“非白即黑,非对即错”,向前摸索着走走看。
“千天班”里也开始结对子,互相督促更文打卡,我和“一个人的梦”晓慧姐结对子,在简信联系了两天,慧姐说有了压力;目前我俩又回归到“各自约束自我,需要时互相提醒”的模式。
庆水姐曾说,进群的目的就是“寻求进步”,非常赞同。总结我自己,虽然没有大进步,但也有小变化,群中有许多优秀的简友文章,几乎每天必看必学,每天汲取渗透,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用文字记述每天所思所想所悟,哪怕时间紧张,用一篇读书笔记凑更,对自己都有裨益。
结合实际情况,如果为自己确定目标,其实是没有目标的目标,只要手不停更,有的写就行。
今天这篇小文完成后,在中午12点前打卡,记录到11月份的写文总字数,大概就是五万多字,达不到六万,如果有时间,再把一篇《反时间管理》读书笔记同时打卡,完成原定的六万字打卡计划。
其实有多少字,也没有那么重要,仅仅是对自己的一种量化考核,起督促作用。
从本月文章的内容看,与上月相比,原创文章多一些,没有偷懒。虽然文章依然是平铺直叙,但也是情感真挚,用心写就;未必感动他人,但自己读来会有很多感触。
就这么写下去,小主不要怪我在大群常常潜水,有几个人“折腾”就够了。我呢,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如果我参与进去,恐怕更“闹腾”,就让大家安静点吧。如果说想法,我提示,就像最近建立的志愿者群(或更小,比如班干部群),有什么计划安排先商量,形成一致意见后公布,免得大家半天不看大群,就会有近百条未读信息,是否会不由产生“不良反应”?不读吧,怕有重要通知;读吧,爬啊爬,老高的楼,累得慌。
赞赏友友们的热情,为“文学院”出谋划策,为大家义务提供服务,劲头足足的,但要适可而止。小主不是常说,写文章就是自己沉下来写自己的文字。适当的约束和督促起一定作用,但不会起根本性的作用;如果以一项制度去监督另一项制度的落实,会让人觉得冗杂。
就像小主说的,能坚持在“千天班”打卡的就在,违规的或罚贝处理,或踢出“千天班”;不能坚持的,就到文学院骐骥班,休整过度一下,挺好的。
十二月,已是年末,工作上会更加紧张。继续安静写文,把工作之余的碎片时间用足,关心大群信息,适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利己利他,愿一切都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