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259天 2021-12-21
影响性的技术
影响性技术包括: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运用等等。
一、面质。
1、什么是面质?
面质技术,面就是当面,质就是质疑。所以,面质就是在来访者说他的一件事情有矛盾的时候,我们直接指出来。
通过面质,可以让对方捋得更顺。他可以让自己达到一个统一。之前的时候,可能他说的跟做的不一样,他想的跟说的可能也不一定一样,他的理想跟现实也不太一样,那么就需要我们通过面质,去指出来他的这些情况。
但是,我们不能直接的,上来就给他去面质。尤其是在两个关系还不是太好的情况下。所以说很多东西它不是绝对的,要看情况,可以温和的面质。
我们可以通过温和的面质,让他能看到什么叫温和的,温和的就是不那么犀利的,你的表情啊,你的态度啊,包括你的语气,你的用词啊,加上似乎、好像、可能,只是我注意到,等等,就是你这个态度上让他就能接受,就比较温和。他能感觉到你的那个善意,那你对他的那些关注,因为最终其实影响影响人的,不是你的你说了什么话,而是他能接收到的你的态度,你的话的背后的那个态度,他能接收到了。
所以我们在沟通的时候,要自我觉察我们的态度。我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们内心里边是什么样的态度。因为你的态度会传递给对方,哪怕你没有说,他也能感受到你的态度可能是什么样的。
所以就像面质这一块儿,我们最主要的是需要去注意,我们的态度是什么样的一种态度,再去表达他的矛盾之处,你是否是有情绪,还是你只是单纯的好奇,也有关心在里边。如果你是带着情绪去表达你的态度的话,带着情绪去表达你看到的矛盾之处的话,他是非常不舒服的。
面质,又叫质疑,对质,对抗,正视现实,等等,就是指出来矛盾的地方。
2、来访者常见的矛盾有哪些?
一是理想与现实不一致。
他说他要怎么怎么样,但是他好像没有做。他说他接下来要去努力,但是好像他天天还是躺在床上。他说他接下来要为他回到学校做准备,但他好像什么都没有做。那这个时候我们要相信什么呢?我们要坚信他一定有他的难处与道理。那这样我们就会更能接纳他。我们讲过接纳才有沟通,沟通才有合作,合作才有改变的机会。
所以,当他有不一致的时候,我们不是直接上来就去面质他,而是我们要相信他一定有他的道理。态度很重要,我们要修炼的,很多时候其实就是我们的态度,把理念内化于心,然后才能外化于形。你的技术才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当他所说的,他的希望,跟现实他的行动不一致的时候,我们仍然要坚信,然后就会接纳他,然后就能温和的去跟他做探讨。“我注意到,你说你要怎么怎么样,但是好像,你最近好像并没有这样去做啊。我在想,是不是有什么样的难处啊?”这就是我们在温和的去面质他,“我在想是不是这一块儿有什么样的难处啊?” 或者“你能说一说大概什么样的一个你的想法吗?”那温和的去跟他做探讨,那他可能就会给你讲他的想法。
那在讲的时候,我们同时要带有正向的思维,要去注意去觉察,去观察,他其实可能有的地方已经开始行动了,有的地方已经做了一些了,看到之后要及时的给他讲出来,然后要去强化,要去探讨,这块怎么做到的。要及时表达给他,“刚才我听到,其实你已经开始有一些行动了。这些能说的再多一些吗?”
二是言行不一致的时候。
他说他要戒烟,但是他还在抽烟,那我们仍然可以去在关系相对比较好的情况下,我们自身状态调整的也比较好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去问一问他,当然我们也是相信他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我们也可以跟他做探讨,“我注意到你说你要戒烟,但是你好像......?”他自动就会,“哎呀,不容易呀,这是我想戒烟,但是我前几天戒了几天,但是发现不好戒呀。” 我们就很快的就捕捉到他的正向面,他想戒烟,并且前几天也在也做了几天,在不容易的情况下,他依然做了几天。并且在当下,他好像也是仍然有想改变的愿望的意愿的。
你看,你很快就能看到这些正向的面向,这就重新建构,基本功,这些东西你不一定要告诉他,你可以告诉他一些,但你不一定要告诉他,因为你随时都可能重新建构。 当你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对他的接纳度就会很高。你这个容器就会能容得下他,而不是感觉到你看你说了,你又不做,那我做咨询师我也帮不了你。
你对他一旦有情绪,这个咨询就断掉了,就做不下去了。就是在来访者不管他怎么折腾,在你这儿你都能接得住他,你都能理解他,你都依然相信他,你都依然欣赏他,依然接纳他。这样的话,他就会感觉很安全,开始更多的敞开心扉,更多的往深层次去探讨,就会有这些情况出现。这是言行不一致这些。
三是前后言语不一致。
前面说要干嘛,然后后边又说又要干别的什么,我们也要去好奇。所以在焦点里解决里边,与其说我们在面质,倒不是说我们在好奇,好奇他这些不一样的地方,请他讲的更多一些。我们是完全的好奇的态度才去给他做探讨。然后,他自己对他这个事情就有更多的思考,“我怎么就这样呢?也就是好像我别的事情也是如此,好像我别的也是一会儿说我要干这,一会儿说干那”,他就会触发他新的思考。
当然我们时刻要记着要去最终确认他的知觉,要问他,“所以可能你想要的是什么”,就是我们要记得回到他想要的是什么,回到确认他的知觉上面去。我们再跟他探讨的时候,因为最终都是以终为始,以目标为导向。
四是咨询师、求助者的意见不一致。
他说的时候,他说他很快乐,但是我们观察到的是他的表情是痛苦的。那我们可能就要也需要去问一问,什么情况,反正都要给予更多的好奇,请他讲的再多一些,用具体化,去跟他做探讨,了解他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了解他对此的看法,他的感受,他的观点,最主要是他的在乎,他在乎的是什么。在这个看似矛盾的背后,他在乎的是什么,他的希望是什么,然后才能更好的去帮到他。
做咨询的时候,咨询师如果有一些欲求,有一些情绪,想快速的推进咨询,这样就会使来访者感觉不舒服。什么是欲求情绪?就是咨询师的内心不太平和,老想着怎么让咨询有效,得让家长满意,该让孩子赶紧回学校,要快一点找到他的关键点。当你内心里有这些想法的时候,咨询就会走得快,这时你要当心,尽量的慢一些,虽然一开始不容易慢下来,但你要有自我觉察。就像学骑自行车,骑快一点还行,如果骑的很慢,甚至几乎静止,那是非常厉害的,说明你的水平到一定程度,咨询也是如此。你一直聊着,还相对还简单一些,但是在一个点上聊得非常慢,那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很久的有意识的训练。当我们内心里没有想着怎么改变他,怎么样能让咨询更快见效的时候,咨询可能就会开始更快的见效。慢就是快,少就是多,要真真正正的让咨询慢下来。咨询讲课一般不要放在同一个时间段,讲课是一直往外输出的,会形成惯性,接下来再去做咨询,可能就刹不住车。
如果你内心里边比较急,不那么平和,你就会稳不住。在做咨询的时候,你就容易想指出来他矛盾的地方。在焦点解决里,关系相对良好的时候,可以温和的面质,但是尽量不要过多使用。只要是做人的工作,最后都是回归到两个人的关系上。咨询师要不断的完善自我,让自己越来越稳定,越来越接纳,状态越来越平和,不管来访者怎么着,你都能接得住,你这个容器越来越完善。很多人的学习都是不断的从外边找东西,往自己容器里面装。学了很多的课,听知识,听理论,听技术,如果没有让自身容器变大,变得更牢固,那么你学的那些东西就装着装着就丢了,并没有真正成为你的东西。
在咨询的时候,咨询师如果真真正正的关注来访者这个人,好好的去陪着他,即使他是个青春期的孩子,哪怕陪着他聊他的花花草草,猫猫狗狗,咨询也照样会有效。并非都用非常核心的技术,聊家长想让我们聊的那些话题,或者是老师想我们聊的话题。更多的时候,面质是看透不说透,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不要轻易使用面质。在关系不太好的时候,面质是不太合适的。
3、面质的目的
一是促进来访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以及所处的处境的有深入了解。
心理咨询本身就是让来访者对自己有一个深入了解。来访者自己思考的时候,很难深入,哪怕他是一个觉察能力很强的人,也需要有人在旁边,即便这个人不说话,哪怕来访者是自言自语,也能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照样会有更多的收获。如果有人在,就不会停下来思考,没人在,可能随时就停会下来了,何况俩个人关系还比较好,咨询师又比较温和的指出来矛盾的地方。
每个人都会下意识的回避那些对自身不利的事情,关注这些矛盾的地方,可以促进来访者的统一。矛盾的背后,说明有在乎的点,要不然也不会矛盾。探讨发生了什么,背后在乎的是什么,看到矛盾,不是为了指出来他的不足,也不是为了让他感觉到羞愧,而是为了让他达成统一。看到矛盾之后,跟他探讨是什么让他这样,他希望的是什么,然后就能找到他在乎的东西。尤其是焦点解决,特别重视找到来访者在乎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关注正向。焦点解决的核心是,关注来访者的正向,确认他知觉,找到他在乎的点,找到他的目标。
面质、指导性技术等影响性技术,焦点解决虽然不主张用,但不是绝对的,可以尝试使用。像自我暴露偶尔一下,容易拉近与来访者的距离。焦点解决是一个比较开放包容的学派,像吸星大法,凡是有效的技术都可以吸过来,使用焦点解决不排斥其他学派。焦点解决的精神是开放、接纳、包容,吸收更多学派的优势,保持焦点解决的核心,以后现代哲学观为理念,世界多元,各有道理,保持一种未知好奇的态度。
二是促进来访者实现言语与行动的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
如果一直停留在理想中要怎么样,但现实中不做,咨询就很难落地。有的来访者说的挺好,但就是做不到,咨询师要与来访者具体探讨他当下可以做的一小步行动是什么,探讨他真正的能做到的是什么。这样经我们一提醒,他会发现他说的可能有点太大了。所以下次探讨的时候再细一些,确认一下回去之后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给可能性评个分,会评几分。如果他说评五分,就问他五分是什么概念,哪些是他可能做到的,着重探讨他可能做到的行动。
当来访者说,他回去之后要怎么样的时候,可能是他随口说的,不一定能做到。咨询师不能说,听到这些我很高兴,回去后去做就好了,这是不行的。要与来访者探讨做这些有没有什么困难,做些什么会让这些困难变小,更容易实现他想做的。焦点解决并不是对原因、负向、失败避而不谈,只不过不以这些为重而已,对于这些是可以有所了解的,否则会导致咨询不流畅。话赶到这儿了,对于事情的大概状况,咨询师是应该了解的,要不然你就不知道事情本身是怎么回事。所以面质该用的时候还是要用的,在关系相对比较好的情况下,能让来访者感觉到你在关注他,关心他,他能接受到你的善意的情况下,才可以想对温和的面质。一开始你就用面质,他根本就接收不到你的善意,哪怕你真的是善意,他以为你要害他呢。
小区里有几只流浪猫,在不熟悉时候,给它们一些虾皮,鱼肉,它们总是很害怕。试探着伸爪子,把食物拉一边去,叼着就跑。喂它们的人心是好的,也不会伤害它们,但是它们害怕。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就不害怕了,可以让喂养的人抚摸。咨询也是这样,慢慢的建立关系,要让来访者对咨询师越来越信赖。咨询师要足够的稳定,不能老想着怎么去改变他,不管他怎样的折腾,你都能稳稳的接得住他。让他感觉到在你这是足够安全的,他才会对你越来越信赖,关系才会越来越稳固,咨询才能更好的走下去,来访者才会敞开心扉。就像猫咪四脚朝天,露着肚皮睡觉,像个大老爷们躺在沙发上,这说明他感觉到了足够的安全。
三是激励来访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并由此产生建设性的活动。
防卫心理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要慢慢的建立关系。面质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但是不能太早的使用(各种影响性技术都不要太早的使用)。咨询初期一般只用参与性技术,几次之后才试着用一些影响性技术。要看来访者属于什么类型,是游客型,是抱怨型还是消费型?并不是一次咨询就能把来访者从游客型转变成消费型,有可能多次咨询之后,来访者还可能是游客型的状态。有的家长反映,他家的孩子不容易聊,在前面聊啥都行,只要他能愿意聊,就可以,他们不着急。
四是让来访者明白自己的能力资源并加以利用。
有的时候来访者明明是能做到的,他以前也做到过,但是他老是说他做不到。这就有矛盾,需要我们点出来他的能力和资源。我们要好奇,你明明是能做到的,怎么说你做不到呢?你怎么看那次能做到呢?这时,他就会开始讲那次是怎么能做到,讲的过程中,他就会意识到原来他是有能力做到的,他才会确认他有这个能力。专注听会使当事人有价值感,尤其是当他讲那次他怎么做到的时候,你非常用心的去听,来访者就会感觉到价值感。
很多人活着特别需要有价值感,有了价值感他才去努力,去付出。为了有价值感,人们就会去交朋友,去成为团队中的一员。有的孩子做一些各种搞怪的、搞笑的动作,其实也都是为了呈现他的价值。人们喜欢被别人赞美、欣赏、认可,包括能被别人专注的听,被别人当回事儿,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价值感。有了价值感,就证明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非常有价值的。
当我们非常用心的听他讲述他做到的事情的时候,他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变得比较强。他觉得有人有愿意用心听他讲,他做的不错的地方,说明那是真的。尤其是很厉害的咨询师,专心理专家,也那么用心的听我说,他就会感觉很有价值。然后再进一步细化,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虽然你说你不行,但是我注意到你做到了什么,你能给我讲一讲你是怎么做到的吗?这既是面质,又是重新建构。虽然负向,但是正向,话题一转,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就转向了资源。很多学派其实都是相通的,少则得多则惑,深入某个学派之后,仔细的去品味去琢磨,你就会得到很多。对于其他学派,也鼓励大家有个大概的了解,但是你不能样样通,样样不精。
给来访者树立榜样。很多学派都强调榜样的作用,尤其是行为主义,在互动的时候,咨询师可以给来访者提供一个示范,可以促进来访者的改变。当我们能很好的接纳他的时候,他可能在生活中也会有意无意的接纳他人。因为你就是这么做的,他就会受你的影响,所以当你比较温和的指出来他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你的眼神,你的表情,你的语气,来访者是能记得住的,他是有感触的。在生活中,他可能不擅长跟别人沟通,或者拒绝别人,指出别人的某些问题常常是硬碰硬。现在他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也会像你一样去沟通。他会语气和你差不多,跟别人说,“我注意到你什么,当然不一定对啊,虽然什么,但是什么。”他可能就学会了沟通,就像做咨询的时候,能很稳的在那,哪怕沉默,也不会感觉尴尬。
在人际交往的时候,来访者会自然而然的受咨询的影响。咨询本身就是个小系统,系统内的一个点,会改变另外一个点,哪怕我们没说话,只要你在场,你都在为这个系统在做贡献。不管是在哪个系统里,人们都在相互影响的。
4、使用面质的注意事项
面质一定是在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前提下,根据咨询的需要,谨慎的使用。尤其是焦点学派,一定不要轻易的去用,即使用的话,也要将语言软化,用重新建构的方式去说出来,“我注意到什么,你虽然什么,但是什么。”然后再指出了他的矛盾,虽然有不足,但是他有他的优势。面质与重新建构一起使用,效果会更好一些,会让他有更多的思考,也不会影响咨询的关系。也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那份关注,那份欣赏,那份想让他更好的心,而不是在找他的事儿,让他感觉到你在故意的说他不行,或者是你想催他改变。咨询师内心里不再平和的时候,个案很快就会脱落。咨询的时候,如果你内心里比较着急,情绪有极大的波动,就需要及时的去调整。可以找老师督导,也可以朋辈督导,或者自我督导。只有通过督导,你才能看见这些,才会有更多的意识,不然的话,你做再多的咨询,也不会有多大的提升,你会在同一个地方反复的出状况。哪怕是自我督导,也会好很多,就是说,有情绪的地方,你要回头看一看。
比如有的人做不了妈妈级别的咨询,那要回头看一看,跟自己的妈妈能不能很好的相处。有的人听到来访者聊钱就受不了,那要看看自己跟金钱的关系大概是什么样的。我们对来访者的反应,其实是自己内心实际状况的一种反馈,需要我们去觉察。只有这样,咨询师才能更快的成长,才能扩大自身的容器。咨询师最缺的,一个是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另一个是自身容器的扩大。有时候学再多的理论和技术也不能扩大自身的容器,个人成长需要专门的锤炼,要经常被咨询,被督导和自我觉察。
一要以事实根据为前提。
不管做什么,都要有事实根据,面质也是如此,哪怕是赞美,也必须有事实根据。做咨询,既要实事求是,又不能实话实说,因为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
二要避免个人发泄。
做咨询,如果有更多的情绪卷入,就容易有个人发泄的成分。你随时要觉察自己,是不是你有情绪的卷入,以便自己更好的成长。如果咨询的话题正巧跟自身有很多的相关性,自己受不了,情绪就会出来,怎么办?自己孩子就是一个天天说,就是不干的人,老公就是一辈子都是说,最后什么也弄不成的人。怎么办?一旦你觉察到了,你就少说话,多听,多微笑。然后多去反馈问他,你怎么想的呀?有什么打算呀?或者安静的保持微笑,少说话,少表达。听他说会相对安全些,最起码把这一次咨询先挨过去再说。尤其是收费的咨询,你不能说,我受不了了,我不做咨询了,这肯定不行的,显得咨询师很不专业,影响来访者对你的信任。
大多数情况下,来访者是注意不到你的反应的,除非有个别非常敏感的来访者。咨询结束后,及时被督导,被咨询,聊一聊你的情况,多聊几场这个问题就能得到很好解决。有情绪不可怕,可怕的是事后你没有去处理,下一次还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作为咨询师,一旦发现在咨询中有情绪的卡点,事后就要及时的去处理。问题是成长的契机,出现问题说明你的蜕变期到了,能够使你更好的成长。
三要避免无情攻击。
有的咨询师出于好心,希望对方能更好,以为自己看到了问题的关键,就会试图指责来访者。你想给他当头棒喝,让他醍醐灌顶,结果这个咨询可能就脱落了。他如果能那么轻易的改变,他就不做这个咨询了,所以不要想当然把自己放到一个好像很厉害的位置,一针见血的给他指出来。一针见血会把人扎的很疼的,扎疼的结果,他可能就会跑掉,所以咨询要慢慢的陪伴,才会有效果。像咱们团队好多老师学东西确实很慢,作为带领者,就需要接纳。不能直接说,你就是笨,你就是懒,别人都约练那么多次,你咋不约练?你就是太自卑,人家都做咨询师,你咋不做?你不做,你也想成长?这些话的确一针见血,但有的老师受到打击后,接下来可能就不敢再去做了,然后就彻底的离开团队,更别说成长了。这个时候,要接住他的这个状态,看到他做的好的地方,给予重新建构,给予鼓励,允许每个人保持自己的节奏。慢慢的走下来,一段时间或者一两年三五年之后,不知不觉就成长起来了。
根据职业伦理,做督导应该经来访者的同意。如果你督导的内容虽然是你的困惑,但主要是来访者的问题,这要经过来访者同意。但是如果你讲的是自己情绪的卡点,虽然是个案引起的,但不涉及来访者的隐私,就不需要来访者的同意,这个要看具体情况。比如因个案引起的自身问题,让你想到了你的童年,因为两毛钱的事情,被妈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导致自己虽然年龄大了,但是仍然耿耿于怀,碰到来访者也有类似的问题时,情绪就收不住,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就不需要来访者的同意了。
四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
不管任何学派,都是如此。良好的咨询关系是一切的前提,实际生活中也是如此,不管你面对谁,没有关系,就没有其他。有的家长对咨询师总是不满意,希望咨询师做个保证,给他开个发票,又提了很多的要求。这往往是与家长关系不到位造成的。关系到位了,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信任度跟不上,都会成为问题。所以做青少年咨询,跟家长交流是标配。你一定不要只跟孩子交流,每一次咨询都要留一点点时间,给家长做简单的交流。向家长反馈一些孩子允许反馈的情况,同时给予家长更多的认可、欣赏和赞美,看到家长的坚持和难得。每次都有简短而愉快的交流,家长对你也会认可,会有更多的信任,这样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如果你只给孩子交流,不给家长交流,你跟孩子交流的越好,家长反而对你越容易有情绪,有想法。
同样,有的妻子觉得把孩子照顾好了,就是爱老公,这是两码事。有好多女士整天围着孩子转,结果发现老公在外边有人了,感觉很委屈,我全心为这个家,老公真是没良心,是个畜生。你以为爱孩子就爱他,这是两码事,你仍然跟他要有一些关系,而且最好有更亲密的关系。当两个人总是相互挑剔的时候,都要回到根本上去看,是不是关系有出状况了。当两个人关系良好的时候,相互看着还是挺顺眼的,哪怕他有毛病也是能接纳的。比如他懒一点,有时候玩个手机,不怎么干活,因为有爱在,这些毛病都不算什么了,你看到的都是优点。就像网上说的,缺点特别多,像天上的星星,优点特别少,像太阳,但太阳一出来,星星就不见了。感情基础良好的的情况下,即使有很多的缺点毛病,也不是太大的问题。用系统观的视角去看,回到关系上去,看看你能做些什么,来修复你们的关系,而不是做些什么去修补他的问题。修补问题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而做一些事情修复关系,可能就会从更大的系统上带来扰动,让关系变得更好。
面对孩子时候,你看他这不顺眼,那不顺眼,都是毛病,可能也是关系出状况。这时,你应该做些事情,让彼此有更多的爱的记忆。很多的点点滴滴,美好的回忆,都会使关系发生变化。家长从更大的系统上做事情,比单纯的从小细节上解决问题,会有更好的效果。
五要尝试性面值。就是委婉一些, 将语言软化,似乎、好像、大概、可能、我注意到,这些就会让来访者更容易接受。
二、解释技术
焦点解决基本上是不用的,偶尔也会用,只不过不那么明显。就像个案概念化,焦点解决好像没有提到概念化,但是并非没有个案概念化。解释技术也是如此,焦点解决认为每个人都是自身问题的专家,也不是完全没有解释,没有提到这个词语,不代表没有做这个事情。焦点解决里的重新建构,对来访者的事情做一个总结梳理,有一个重新的看法,这其实就是一种解释。不同学派的理论基础不同,侧重点不同,这不是一种绝对的有或无的关系。
解释技术,运用一种理论来描述出来访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过程、实质等等,或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心理学现象、过程等进行解释,简单的说就是给来访者说清楚大概是咋回事。
焦点的解释,就是给家长或者来访者讲清楚,通过跟你的交流,我注意到你这些行为,恰恰说明了你很在乎学习的,你是很上进的一个人,所以你才有这一系列的情况。在别人看来不太妥当的,或者不太恰当的行为,你给了他正向的解释,让他看到他正向的资源,他的优势,他想更好的心之类的,这就给他带来更多的力量,他整个人的感受就会有不一样。不同的学派,不同的人,解释是不一样的。
精神分析的解释。孩子出现不写作业、逃课等问题,是因为他潜意识里想得到家长关注而造成的。这是个很好的解释,可能会让爸爸妈妈意识到孩子需要什么。每个学派都有它非常好的地方,我们要更多的给予关注和看到。切记,不管学任何学派,别感觉只有自己学派好,其他学派都有问题。每个学派都有它独特的地方,我们可以保持好奇,但不要怀疑。既然那么多人喜欢,一定有它的道理,保持好奇之心就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尊重就好了,这其实也是在修炼我们的心境。当你能平和的看待更多的来访者,更多的伙伴,更多的学派,就说明变得越来越成熟,你的容器也越来越大。越资深的老师,接触起来就越舒服。专业成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内心就平和了,不再是年轻的时候,像个小愤青,这是一个过程。
解释被认为是面谈技巧中,最复杂的一种技术。解释的时候,应注意了解情况,把握准确。不能把解释强加给来访者,就像重新建构,不一定让他认同,只是给他提供一种视角,让他能看到更多的面向,他接受不接受没有关系。解释之后,可以问他,您的观点是什么,您怎么看?以此为引子去探讨,是什么让他这么看。能说说看吗?进一步去了解他的东西,不建议过多解释,应多聚焦在解决上。
三、指导技术
指导技术,就是直接指示他去做一些事情。焦点解决快要结束时,通过赞美、桥梁、建议,进行总结反馈,鼓励他有效的继续,建议他具体怎么做,只是不说是指导,这本身就有指导的成分。他刚才提到他跟妈妈一块儿出去散步,对他的状态有改变,我们就鼓励他回去之后要继续保持。这个建议就比较像指导,只不过这是他说出来的,不是我们讲的。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指导也是没有的。在咨询快要结束时,对来访者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确认了他是消费型,才能给出在他的框架下的建议。如果他不是消费型,你给他建议,他接受不了,直接就不跟你聊了。
指导技术,咨询师以专家的角色直接指示来访者做某件事,告诉他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焦点学派的理念是来访者是自身的专家,或者认为咨访关系是双专家模式,但不能排斥其他学派的专家角色。奥运冠军其实都是在教练的专家角色下,被训练出来,我们不能因为学了焦点,就否定了咨询师专家角色意义。每一个存在的,都有它的道理,都有它的积极面,都有它比较合适的场合,不同的学派咨询理念是不一样的。如果焦点学派做青少年的咨询,肯定是双专家模式,把青少年当专家,效果会好的多,尤其是来访者自身的状态比较糟糕的时候,这样可以给他更多的力量。但是这并不是说,指导技术就不好,每个学派都有各自的优点,每个技术都它各自用处,要保持敬畏之心。
指导,是直接对来访者施加影响,影响力最明显,但使用的时候不能强迫,是在尊重基础上的指导。每个在咨询师选择学派的时候,学派也在选择咨询师,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可能他本人就有一些强势,他就会选择一些强势的学派。有的人比较喜欢弄得更清楚,所以他就选择把人弄得更清楚,解释的更明白的学派。
咨询师的个性特点,对心理咨询会有很大的影响,他本来喜欢指导,做咨询也会选择偏重指导的学派。虽然每个学派都强调尊重,但咨询的时候他可能会忘掉尊重,或者说不太注意尊重,这些都是需要修炼的。咨询师在使用指导技术的时候,要随时觉察来访者的内心感受,不能直接指导他做某件事。
四、情感表达
情感反应是咨询师反应求助者的情感,情感表达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你的情感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暴露自己,属于自我暴露的一种。听了你的话,我很难过,我很开心,我为你骄傲,这些都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也是一种坦诚。作为咨询师角色,你可以情感表达,流露真诚,但最好是正向的表达,尽量不要太多的负向表达。负向的表达他可能接不住,当然需要表达的时候,也不能硬憋着。比如来访者对你有攻击,正常人都会生气,你也可以表达。“是的,你刚才说的这些,那一瞬间,我也有些生气的。同时我也在想,你这样说,一定有你的道理,你肯定有自己的难处。我很好奇,是什么让你这样说,你愿意给我讲讲吗?”。你明显的有了情绪,你还装没有,那也不太好,倒不如顺其自然的表达。顺势提出来,你相信他有他的道理,就把情绪转化为对咨询有帮助的事情了。而不是你宣泄情绪,我很生气,你怎么能这样说呢?这样会导致咨询脱落。你可以真诚的表达一下,顺势继续进行,把当下发生的小插曲为咨询所用,这才是咨询师要做的事情。所以情感表达,尽量不表达,也可以表达。
自我开放,又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焦点解决并主张太多的自我表露,但是也不是绝对不可以。
自我表露,第一块就是开放自己的情绪、情感或者态度,第二块开放自己的经历经验。尤其是第二块,焦点解决是不太主张的。来访者说,我失恋了,很难受。你说,哎呀,我以前也失恋过,失恋的时候就让人很难受。这些尽量不要有,跟他探讨,请他再多讲一些,大概怎么想的,感受是什么?这个时候以他为主,尽量不表达我们的东西。
焦点解决认为,我们表达能做到的,来访者做不到,他就感觉很沮丧。你是咨询师,你牛,你能做到,但我做不到。如果我们表露做不到的,他就感觉咨询师还这样呢!表露好的、不好的都不太好,所以我们不主张过多的自我表露。咨询师讲故事,你听说过自我暴露吗?我自我暴露一下,讲个自己的故事,咨询师试图引导来访者,也不是绝对不可以,它的存在是有它的道理的。
生活中的建议,就是直接告诉他怎么做,有指导的成分。焦点解决也不太主张给建议的,你建议他怎样做,如果他做不到,感受就不好。一般咨询快要结束时,才试着给建议。
自我开放,如果把自己的体验感受告诉来访者,这是可以的。其实赞美,也有自我开放,自我暴露的成分。在咨询中,赞美也要谨慎使用,赞美过多来访者会感到不安全。你一直赞美来访者好的方面,一直在夸他,那他不好的方面,就不好意思说了,咨询师要注意这些。
五、影响性概述
影响性概述就是把自己要表达的东西,综合整理出来,用来影响来访者。
六、非言语行为的应用
就是通过眼神、表情、肢体、声音特质、空间距离、衣着步态影响来访者。lie to me,就是不要对我说谎,研究人的微表情的,可以呈现出来一个人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