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给大家介绍的国宝是一面镜子:蹴鞠纹青铜镜,直径10.6厘米,厚0.6厘米。
铜镜的背面铸有男女四人蹴鞠游戏的高浮雕图像:左侧一高髻插簪的长袖女子,镇定自若,脚尖运球自如;对面一戴幞头的男子伺机抢球,神情紧张;对垒的男女双方之外,还有侍女和裁判;地面零落的丛草、凸立的太湖石及远处的石阶、草径点明,蹴鞠的地点就在后花庭院。
这是一件宋代的青铜镜,名为青铜镜,其实以白铜为主要材料。从汉到宋,中国青铜镜的合金成分基本稳定在铜77.7%、锡24.6%、铅4.7%上下。青铜镜绝大多数是圆镜,偶尔也有正方形、长方形及不规则的异形镜。
在古代,平滑光鉴的青铜镜素面用来映照,背面则大有乾坤,不仅纹样千姿百态,而且时代风格千变万化。一般情况下,青铜镜镜背的纹饰采用装饰化、抽象化的形式。这件蹴鞠纹铜镜背面的纹样却相当特别,充满写实性和故事性,展示了宋代社会盛行的一项游艺——蹴鞠。
2004年,国际足联正式宣布:“虽然不少国家认为自己是足球发源地,但历史学家以确切的证据表明,足球起源于中国的蹴鞠。”蹴鞠在战国以后就已出现;进入两汉,踢球竞跑见于大街小巷。河南登封启母阙画像石刻有一帧女子甩长袖躬身踢球的图像,表明2000年前蹴鞠游艺就已流行于坊间。
到了唐宋,蹴鞠进一步普及。晚唐小说集《剧谈录》生动描写了一名少女参与皇宫禁卫班踢球的场面:“时春雨初霁,见一三鬟女子,穿木屐于道侧,值军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数丈,于是,观者渐众。”这个少女脚穿木屐,把来到脚前的球稳稳接住,然后将球猛力一踢,直入数丈之高。球技之精湛,引来观者甚众。
两宋蹴鞠更从民间娱乐走向了有组织、有规模的竞技表演。宋代有踢球的专门组织,如齐云社、圆社,还有蹴鞠爱好者的专用场地以及民众推崇的球星。宋代很多皇帝都是蹴鞠的精熟玩手,也是蹴鞠运动的“最佳推手”。现存上海博物馆、由宋末画家钱选临摹北宋苏汉臣的《宋太祖蹴踘图》,就是对宋太祖、宋太宗蹴鞠场面的真实写照。
《宋史》还记载,朝廷的盛大宴会上都有蹴鞠表演。《东京梦华录》记载,每逢宋徽宗诞辰日,就会举行蹴鞠比赛以为祝寿。在两宋时代的蹴鞠浪潮中,发生像高俅、张明、柳三复等底层小吏因擅长踢球而发迹之事,就见怪不怪了。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蹴鞠表演中,女子的实力不容小觑。史书记载,宋代就有一支女子蹴鞠队。元朝马端临编撰的《文献通考》记录了女子蹴鞠队的表演盛况:“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蹴鞠纹青铜镜的主角也是一位身形优雅的女子,真是历史的巧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