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感受到30多岁的中年危机和成长焦虑,觉得应该要做点什么改变自己,为自己的后半生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在瑜伽、摄影、写作、阅读、绘画、数据分析、形象管理等方面进行投资自我,在线课程的学习,找到一群同行的伙伴,通过输出倒逼输入,循序渐进。分享两点近期的感触和行动。
(一)无用之用
《奇葩大会》的第二季,有一个嘉宾叫刘可乐,曾是躁郁症患者,受病折磨而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她咨询了很多心理医生,给的答案都没有让她释怀,其中有一个医生歪着头笑了笑,反而问了一句“意义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一句反问,她深刻的意识到:追求意义本身是件多么荒谬的事情啊,而活着本身也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情啊,所以活着本身就是意义本身。
后来,她有了一个一元出租自己充当树洞的计划,遇到了一个同样有躁郁症,有着同样的困惑。于是她重复了那位医生的话,过了一天一夜,她收到对方回复:也许问题没有答案才是答案。
刘可乐的分享让我很感触,发现自己活在很功利的层面,万事追求有意义,一旦没有意义,便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正如庄子所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着眼于未来,立足于当下,先不去追究是否有意义,有行动有体验就是有意义。
(二)刻意练习
报名参加了ipad绘画课程,为了帮助记忆,把老师讲的课程内容做好笔记,并整理成电子文档分享到群里。大家都称赞我的笔记做得好,归纳总结能力强。群里的一位小伙伴看到我用的幕布文档编辑很好,于是微信问我关于幕布的操作,于是我们一起探讨幕布和思维导图的应用。后来才知道原来同学是通过了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理事会的考级认证。我惊讶她的才能,她说我只是对这个用得比较精而已。
了解到思维导图是在七八年前了,时不时地也会用思维导图梳理思路。近两年也听过一两次关于思维导图的分享,但仅此而已。
突然我反思自己,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没有特色,是因为我没有在哪一个领域或者兴趣技能上深入系统地研究过,都只是知道而已,没有把一项技能用到极致。
知乎达人采铜的一本畅销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精是专注于某一件事,进是指不断地往前走。采铜取自明末清初的学者思想家顾炎武的治学态度“采铜于山”,顾炎武的代表作《日知录》,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每天进行打磨,不断的深入研究,并享受这个过程,了解越深,热爱越深。畅销书《异类》的一万小时定律核心观点: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于是,我下载了app“布谷布谷”,将阅读、写作、运动、绘画列入技能中,进行一万小时倒计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