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NY同学开始了周末赶场子上课外辅导班的生活。
从学前班开始,NY就一直上画画课和钢琴课,但这两样都与学业无关,因此不算辅导班,勉强划入兴趣班,虽然她对钢琴的兴趣一度很底——几年前在琴罩上用钢笔写下的“讨厌弹琴”四个小字仍然清晰可见。
我本人也一直对课外辅导班心存排斥。我关注过,每年高考后对状元的采访中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没有上过课外辅导班,这说明,靠自己努力是可以把学习搞好的。我92年高考落榜,但却有同学考上清华的,而那个年代在县城根本就不存在培训机构。前不久,高中同学送儿子到清华报到,我们几个在北京的同学到清华园小聚,我问他儿子有没有上过课外辅导班,回答是“没有”。
我脑中一直有个朴素的想法:如果需要进行课外辅导,那一定是课内学习跟不上。依照这个逻辑,我觉得就没必要给NY报辅导班,她是那种对老师言听计从的好学生,几门功课学得都还轻松,外加领导期末一两周的帮扶性复习,小学5年的考试成绩都不错。
但是,升入6年级,小升初之战的喧嚣开始搅和得我们心神不宁。“别人家的孩子”且不说了,经常玩的小伙伴就给你制造压力。小H被8中素质班录取了,小S被人大附录取了,小Z已经开始小升初100天冲刺了……
于是我们也顺应潮流,报辅导班:一门奥数,一门英语。虽然有些困惑,但旺旺同学开导得好:“多学习,似乎是不二法门”。不二法门,佛家用语,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
跟了两节英语课,对培训机构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新的看法。
培训机构的存在当然是为了赚钱,在商言商么,但这不能成为贬损他们的天然理由。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做生意做到危害健康、取人性命的不胜枚举吧,相比之下,培训机构不转你基因,不灌你色素添加剂,要高尚得多得多。知识,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商品嘛,所以市场经济的规律也适用,譬如,便宜无好货。单单从“贩卖”知识这一角度来评判,培训机构比教育机构强太多了。
初步了解了我们选择的这家培训机构,印象颇深之处有以下几点。
教学水平高。这首先体现在教材、教师和教学方法上。机构的小学五年级英语教材,其程度已经相当于初中水平了。老师基本全程英文,发音标准,授课风格宽松怡人,知识点清晰明了。除了学生用书,还有配套的练习册和课外读物。其次,是灵活多样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在改造后的租用教学楼里,有单间(一对一),有7人间(小班授课),也有大班(NY所在班的上限是20人)。入学前要进行测试,根据水平确定所在班级。APP上显示,至少英语分成三个不同等级的系列。
透明度高。家长可以通过APP选课、选教师,调课、调老师,随时对课程和教师进行评价。NY上学期的奥数是在另一家机构上的,两次阶段考试的分类数据都可以在网上查到,包括单科成绩、总成绩、排名情况和自己的试卷错题情况。机构还会根据学生的成绩变化对班级进行动态调整。
这一切,和NY上了5年多的小学区别简直太大了。在这5年,我只有一次机会进入NY的学校和教室(为她们班参加合唱节拍照),古色古香的大门里面真是“庭院深深深几许”啊。关于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我只能从NY的讲述中获知一二。家长对学校的教学组织、内容和方式是没有任何干预权限的,这种关系也反映在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上,说是家长会,其实家长是没有任何发言机会的,即便你得了发言的机会,你敢提意见和建议么?
将学校和培训机构进行比较可能没有意义,一个免费,一个收费,这是表面上能看到的最简单的区别,却也是决定性的不同。话说回来,它们所承担的任务也不一样啊。培训机构能培养出牛娃,但能培养得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第一条就是“爱党爱国爱人民”,你培训机构能行?
所以,它们独立存在,相安无事,甚至可能还有着某种心照不宣的分工、协作、融合而并非竞争关系,这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