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请关注「素年与拾锦」
一起保持精致,优雅到老
part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有的孩子从小就是学霸,一路顶着光环在名校中高歌猛进,到毕业的时候,那个简历拿出来简直亮瞎眼。但到了要进入社会赚钱的时候,开始慢慢走下坡路,等过了几年,惊奇地发现,他们的工资还比不上一些大专生。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1、名校生大多是聪明人,聪明人就是喜欢偷懒,所以靠花费时间、花费体力赚钱的事情没几个人愿意干。
2、一般精英阶层的上一代大多也算是精英,家庭条件比较好,因此就少了很多赚钱的动力。试想一下,假如一毕业就有房有车,谁不愿意干一些活少离家近的工作,至于钱,够用就好。
3、当然还有一些有情怀的,想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是所学所见只不过是商业体系中的冰山一角,见识与阅历远远没有到“自由择业”的地步,这个时候去冒险尝试,只有一个字:亏,血亏。
part 2
昨天我看了投资家杨天南的书,里面写到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众所周知巴菲特11岁就买了第一支股票,但是杨天南的儿子8岁就开始接受财商教育,经过一年的投资训练,回报率竟然高达48%;其后他又对自己的外甥女和朋友的儿子进行了财商培训试验,结果惊人,两个小孩不仅在牛市里投资回报率超过100%,即便在熊市,投资回报率依然有8%以上。
这里面透露出两点信息:
1、10岁前后是一个人形成财商观念的重要时期,但大多数学校都不会进行财商教育,而像杨天南这样的投资家们已经让孩子利用压岁钱学习价值投资。
2、价值投资确实是有一套方法论,如果上一代已经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有一个完整靠谱的价值投资体系,那么下一代将受益匪浅。看,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投资股票已经超过A股市场中99%的韭菜了。
这也是我开始写这一系列文章的原因:通过我自己的学习形成一套价值投资体系,学会赚钱,甚至是“躺赚”。毕竟生活中85%的不如意都可以用钱解决。
part 3
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股市有一些错误的认知,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
1、“炒”股票赚不到钱
股市里有三种人:投机者、投资者、不知道干嘛者。
投机者通常就是做短线的,里面也会涉及很多技术上的分析,给我的感觉就是快进快出,捞一票就撤;
投资者也就是我目前在学习的对象,就是花大量时间研究好公司,在好价格时进入,长期持有,定期复盘,反思总结后再进行决策;
不知道干嘛者就是常见的韭菜了,不做研究直接杀进股市,价格高了就买,价格低了就卖。(如果你还不知道PE、PB、ROE等这些指标,建议别买股票,基本上会亏)所以大多数人对股票的认知就是“炒”,瞎炒,赚了全凭运气。
当然我现在也是新韭菜,正在努力往价值投资者靠。
2、买股票不如买房赚钱
假如一套房子6年前买来是200万,6年后的变成了400万,你是不是觉得赚翻了?但其实每年的收益率也只有12%而已,况且很多房子10年都没有翻一番。
即便是2016年房子开始火爆那阵买了房到现在,很多也只是房价涨了1倍,但同时期开发商融创中国的股票价格涨了9倍,新城控股涨了4倍。
当然还有一些大V,3年赚6倍的刘备教授,9年赚258倍的冯柳,都是价值投资的践行者。
其实买股票的套路和买房的套路一样。
买房讲究的是好的地段,好的品质,好的价格;买股票讲究的是好的公司,好的盈利模式,好的价格。
为什么大多数人买房能赚钱,就是因为前期做了大量比较研究并且实地多次看房,看准了就砸重金下手,买完了就几年不管它,一副涨跌与我何干反正我不卖的态度。
为什么大多数人买股票都亏钱,就是因为前期不调研,不说基本的概念了,连这家公司是干嘛的都不知道就匆忙下手,跌了就急着卖,涨了就急着追投。当然也有一些看得很准的选手,买的股票涨了好多倍,无奈抱着玩玩的心态投入太少。试问你买了2000元即便涨了5倍也只有1万元,尽管把握住了大好机会也是无济于事。
所以总结价值投资的核心就是:好的公司,好的价格,重仓投入,定期复盘,耐得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