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小年的下午,我休息在家。看了会儿书,之后小憩了一会儿,醒来时已近黄昏。
我打开手机,看到爸妈的微信发来一张照片,点开一瞧,呦,这是何方神圣?
下面这张是近距离的特写,还挎着一支貌似弓箭的法器。
我语音回复道:这是什么?用啥做的?
爸说:这是马,用苞米杆瓤扎的。今天是小年,灶王爷要回天庭汇报工作,这马是灶王爷的坐骑,一会儿得在灶膛烧掉。
爸在回复我的时候,妈在边上对爸说:你得把马的眼睛和鼻子做出来!
接下来再看,灶王爷的坐骑颜值大大提高了,大眼睛,竟然还有长长的睫毛!
“二爷”(我对爸的敬称,嘿嘿!)的手艺可以啊!哈哈哈!我调侃道。随后,我向“二爷”请教了几个问题,“二爷”一一解答。虽然“二爷”在部分问题上语焉不详,但丝毫“不影响”我对知识的如饥似渴,和对眼前这个工艺品饶有兴趣的心。
爸说烧掉时还得念叨着: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上西荒,见玉皇,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爸一本正经地念着,但我能感受到他那一丢丢的得意与成就感。
我暗自想,老人的心中从不缺少趣味,只是表现的方式和手段不同罢了。上了年纪的人已经走过了后辈人所经历的岁月,我们的感受他们必然有过,他们的感受我们还未曾体会。所以,我们在与他们相处时,要用心地关注并试图去理解他们,努力去发现他们要传达给我们的讯息,也许就是简单的一个字、一张图甚至一个表情。
历史雄辩地证明:当一个人在向你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时,光倾听是远远不够的,要适时地提出几个“疑问”。倾听、适时、几个、“疑问”,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你不用心听,随意乱插话,从头问到尾,问题刁钻尖,那估计不是尴尬就是悲剧了。
无论多大年纪,人,都是希望被肯定的,父母自然在列。值得肯定时,不要吝啬我们的溢美之辞,这不是虚伪,是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