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44天。
只看字面想必就有很多人自动认领。这年头不抑郁不焦虑似乎都不好意思在人群中开口了。
焦虑的表现大致相同,导致的原因却迥然相异。
无独有偶,早上听冬吴,主题是再不去做就来不及了。谈及一代影后嘉宝,这个世人眼中的传奇女人,默片时代的女神,在故事征集活动中,匿名谈及自己的遗憾:如果再有一次机会,一定不会演喜剧;一个大名鼎鼎、功成名就的物理学家,直言如果有来生,自己宁愿做一个厨师。
冬吴的分析是,人类之所以有遗憾,是因为人天然有一种自我否定的本能。嘉宝体内带有草根属性,即使她功成名就财富加身,骨子里始终无法适应贵夫人的生活,所以才会选择在36岁毅然息影,随后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在一只鹦鹉的陪伴下隐居在美国。
嘉宝和物理学家的真实内心,世人无从得知。与其说两个人的遗憾令人叹惜,倒不如说人们是在为自己的经历自我感怀,放眼望去,无论工作生活在外人的眼中如何,有哪个人内心深处没有或多或少的遗憾和未完成之事?
即使做着那些看起来可控的事,过着安稳的生活,一想到那些未完成的事和遗憾,人是不是同样会焦虑和遗憾?
关注能够改变的事,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平缓呼吸,把焦虑说出来……甚至是曾胡著名的“过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都是缓解焦虑的语录和办法。只不过道理明白了并不等同于就能做到,从明白到做到,是每个人最终能够控制慢性焦虑的人都要面对和经历的。
话说韩大爷的小理论,真的是越来越五花八门,直指人心。并且几乎每个理念都附带有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操作性极强,就是俗称的“干货”,有干货而不以干货自居,个中境界可见一斑。
100天的领读营过去了40多天,每天一个小理论、推荐电影和书、每周一个作家(或者两个),间或在课程中絮絮叨叨地说他的父亲、他的朋友,听着听着,韩大爷似乎成了身边众多朋友中的一个:认真严谨,不装不作,憋着一股子劲儿,自带接地气儿属性,爱读爱写爱看,有天真羞涩的一面,也有洞悉人性的智慧。
有理由相信,100天过后,很多人会比以前有明显的改变,然而我更确信,改变最大的那个,一定是韩大爷。
100天不间断的持续输出,会令他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