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20天。
今天的小理论是敏感与共情。
听到过度的敏感与共情特征的时候,突然想到黄老师年轻时曾唱过的一首歌,那时的黄老师还留长发,站在海边,忧郁青葱得叫人心疼。
他用温柔的嗓音一遍遍轻唱:
我想我是海
宁静的深海
不是谁都明白
胸怀被敲
开一颗小石块都可以让我澎湃……
这首歌流行的时候到处都在放,那真是段美好的日子,忧郁气质在年轻人中间大行其道,不忧郁的人似乎都不配谈深度、谈理想。
每个人的青春,可能都会遭遇这样的忧郁,让你无处可放的孤独和无聊有个出口,让你知道自己并不孤单,这世上还有人和你一样,青春、敏感,经历着成长的疼痛。
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青春期度过之后,大家渐渐不同起来。很多人从中走出,继续前行,慢慢强大,成为新锐、中流砥柱,只留下那些不愿长大,或者无法从敏感情绪中走出的人们,停留在原地。
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确实至关重要。青春期中如果有一个能愿意理解愿意耐心的人陪在身边,会觉得这世界是安全的,始终有一个角落是属于自己的,然而这个时候父母往往处在中年阶段,是压力最大的时候,每天为生计奔波,很少有精力去关注孩子,更别提足够的耐心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了。
鸿沟就这样产生,代沟更无可避免。
父子母女亲情变得奢侈,敏感的孩子们只能在情绪的漩涡里不断挣扎,自救,成长。
解决的方案不是没有,比如韩老师就有,但摸索中的孩子和奔波中的父母,有几个人都听到这个方案呢?
你没有承担他人情绪的责任。
增强阅历,多阅读阅人阅事。说白了:多读书、多实践、多见识。
做为一个敏感的人,做为一个母亲,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