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开始,我们期待着一个漫长的未来;而当生命生命结束的时候,我们则回首漫长的往昔。这份孤独究竟是酸楚还是甘甜呢?
——题记
01
置身于上千万人的大城市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与之匹配的高大建筑在不断膨胀着,同行业的人们因为某种利益集结到一起,为了生活和梦想在喧闹的人群中奋斗着,大家都摩肩接触地挤在一起,公共汽车与私家车亦拥挤着,道路被撕扯得血肉模糊,密集的商店大楼更像是树干上排好队的蘑菇。
我们无法否认自己社会人的属性,不断进步的社会早就丧失了造就单个个体的培养基。离开了社会这个群体,我们似乎很难去存活。
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繁衍后代,甚至落实到有些女孩子上厕所都要找个伴,我们不得不承认孤独这个词就是个魔咒,我们在喧闹的人群中,寄托自己的感情,在忙碌的生活后,又拿着挣到的钱好好得犒劳自己,或者纵情声色,或者来场旅游放松身心。
但这些从终极的角度来说,难道身为主角的我们不会再一瞬间感受到一份毫无意义的虚无吗?
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心甘情愿的归隐,退出集体的大圈子,从此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悠然自得,享受独处的宁静。近代有梭罗,读罢他那本《瓦尔登湖》,恍惚间竟有种顿悟的感觉,人的个体性既然不容否定,那为什么我们要忽视自身的力量,转而在整个大社会中兜兜转转的去寻找答案呢?是否多此一举,老实说不得而知。
02
莎士比亚言道:“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我觉得孤独更加是个永恒的命题,人给自己的时间越充裕,才越能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害怕孤独的人享受热闹,但繁华落幕,最终却只落得个喧嚣里面其实空无一物的顿悟。
林清玄喜欢修禅,所以对优等的心境有着独到的理解,才能写出让人心静的文字;叔本华对哲学的理解超出常人,才敢在愚钝沉睡的人群中清醒地张扬孤独的魅力之处;周国平认为自己性喜静,这为他热爱思考的大脑注入进了一份全新的力量,让他自信地敢于对人生的终极命题发声……
习惯或刻意让自己孤独的人内心都是有一面明镜的,他们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对周围的事物有常人难有的洞察力,我的乐趣是享受和自己的相处,似乎让自己回归到人类最原始的开端,那时候,到处充满着兽性。
将思想的锁链收回,在现在这个时代,我更加享受一个人的旅行,孤独地面对大自然的提问,自然毫无疑问是永恒而沉默的,人类在它面前如同浮游,沧海一粟罢了。
当我们深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时,我们感受到的会是万籁俱寂,只有在那一刻,你会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即使已处暮年,你依然觉得自己是个稚嫩的生命体,一阵风吹过,你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它侵入发丝的震颤。
03
孤独属于每一个人,但它却无法忠诚的对待每一个人,那些醉心于纸醉金迷,高官厚禄,丰功伟绩的人何时放下过自己,坐拥着世俗的追捧,将其奉为至上,他们在名贵的红酒中品尝出孤独的苦涩味道。
我想那不过是利益不够辉煌的遗憾或者是费尽心机的追求到了想要的一切东西后无所适从的迷茫感,那份口口声声的孤独是他们的痛苦。
而真正的孤独其实是一种消遣,孤独从不嫌贫爱富,它忠诚地追随者它的主人,带给他思考和启迪。这样的孤独感是洁净无爽、清清白白的。
我说,如果非要从世间找出一份脱俗的乐趣,那么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你,只有那份纯粹的孤独能让我的灵魂充盈,让我真真切切的和自己的内心对话。
从古至今人类都是因为恐惧,聚集到一处,希望借用集体的力量来抵挡一切,然而却忽视了自身的潜力。
我热衷于孤独,因为那或许是少数人才会有的优雅的姿态。足以让我在自愈中消化掉一切大悲大苦。
04
乐趣,谈之宽泛,细想却又充满味道。孤独带给我的这份乐趣真的是越嚼越有味,或许我不过是在拾人牙慧,不过那也是属于叔本华的。
我也不过是落得个无憾罢了,带着我这份对孤独貌似全面却好像自以为是的理解甘愿陪着你们喧闹,又会主动的退居到喧闹的人群之后,演绎着我的脱俗,主角是我,观众也是我,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