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看到了书架上三联书店的《巨流河》,深蓝色的大地上流淌着一条静谧的河流,或许那应当就是巨流河了吧。
本是打算随意浏览一下,不知怎么的便停不下来,一连数日痴迷沉醉,如饥似渴,几天便将书读完,好难得有这样的兴致了。
作者齐邦媛,出生于中国辽宁省,后举家迁至台湾省,如今已经九十有余。在耄耋之年本是该好好静享时光的时候,却坚持将个人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创作成书,留给大家一笔宝贵财富,这写作过程中的痛苦烦闷想必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不得不表示深深的敬意,不为别的,仅仅为了这一份执着。
生于乱世,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那是一个时代的无可奈何。虽然出身书香门第,家庭富庶,但不幸的时代下终究不能独善其身,一家人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辗转大半个中国。生离死别的痛楚,世事变迁的沧桑,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含情脉脉,细腻温润,至情至性,将那种大的时代背景下普通人民颠沛流离的无可奈何慢慢倾吐,随着文章铺叙慢慢溢出,愈发浓厚,催人泪下。
但是,如果文章只是叙述这种生活的颠沛流离,读者也只能表示同情和遗憾,那么文章将逊色太多。而这本书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作者在苦难中始终透露出一种生活的希望。
文中语言质朴感人,描写细腻深刻,在书写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可以深深感受到作者心中那种痛苦,那种不幸,那种无奈,对于一个十几岁的人来说,那种动荡不安的环境是令人伤心的,字里行间中透露出那种隐隐啜泣的伤感,但是文章却始终流露出一种向上的希望,虽然没有任何地方直言,但却总能够给人这样一种向上的感觉,一种淡淡的昂扬向上,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自信。
虽然抗战形势吃紧,但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一力抗战,青年学子热血沸腾,一心报国,绝不贪生怕死,大批的像张大飞那样的有志青年奔赴战场,顽强作战,最后英勇牺牲;学生积极求学,在炮火连天中上下求索,探讨国家未来,周围人均以一种不畏惧的心态面对着战火,救亡图存;作者本身也重墨描写了自己和同学如何求学,如何与老师同学探讨诗歌文学,如何投入后来的发展建设等等。作者的确是在描写背井离乡,四处逃难,战火连天的无情岁月,却始终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与信仰。
在颠沛流离的痛彻心扉中,在悲欢离合的无可奈何中,不管是抗日战争还是去台湾生活,艰难困苦,但作者心中一直是始终怀揣着一份美好的希望,对生活的希望,对国家的希望,对未来的希望,从始至终。那份希望如同航海黑夜中的远方灯塔,又如同广袤黑暗中的点点微光,纵然那般渺茫,但终究是无限的光亮,这该是何其珍贵,何其美好啊。
看书的过程中,好几次眼眶都差点湿润,若换做是柔弱的女生,恐怕早就泣不成声了,不知一个耄耋老人在撰写此书的时候,心中该是怎样的波澜啊!
苦难是暂时的,心中的希望却是永恒的,最终超越苦难成为全文的精神主旨。相比于单纯的苦难,作者在苦难时执着坚守着的点点微光,更为感人肺腑,使人潸然泪下,也愈发的动人心扉!
或许,就是文中的那句话,“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