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浏览微信,看到一个以前不怎么写微信的同学用微信抒发自己的烦恼和所想。
于是,突然想起我上次发微信的时候是在除夕,那个时候拍了一张年夜饭,然后祝朋友们新年快乐。
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越来越少在自己的社交圈发布心情、感慨、自己发生的事或者是某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话。要知道,我曾经在qq空间保持日日签到;我也曾经在微博上记录自己的旅程经历,日更新在3-5条;还在自己的微信上经常说一些琐碎的小事,偶尔还搞个自拍之类的。但是,这些我已经做的越来越少。
究竟是因为懒得去做,还是因为自己年长了,再不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絮絮叨叨的小姑娘,希望自己沉静下来,想想自己真正要表达的东西,做一做自己真正想完成的事,可能都有吧。
我发现,有时候我们在那些社交圈发布那些动态,然后又很期待的希望别人点赞啊评论啊,不停的刷啊刷,最后得到的,除了些许的满足感和认同感,还有什么呢?
之前读《2013年的十个好想法》,小九写的文章《致你虚妄的存在感》,说,“求「存在」、求「被发现」,才是人类社交的第一要素”。我们所有社交行为都只是立足于,我想要被你看见。所以我们会因为自己的照片被点n个赞,自己的文章被点n个喜欢而内心沾沾自喜。
但是当我们沉溺于别人给予的“发现”“存在”,恨不得把自己的全部生活晒给其他人看,然后收获各种“好评”时,我们真的想得起来,我们存在的价值不是把那些东西一一展现给别人,而是发现自己内心的存在感,成为那个为自己点“赞”的人?
我现在有一个手账本。随身携带。开始天天记一些东西,也许是心情、也许是自己看到的一段话,也许是自己感兴趣的一件事,也许是那天的行程安排。可能因为它的缘故,我的向外求索的倾诉欲都被释放了。
我发现,这样的记录让人有一种安心,这种安心是自给自足的,跟外界无关的,所以就算没有其他人的围观,我也可以生活的很好。甚至在这样安静的生活下,会察觉自己所害怕的,自己所忧虑的,然后自己想办法鼓励自己,改变想法,行动,然后继续记录。
虽然仍然会去朋友圈刷刷,看看别人的动态,但是总会提醒自己,这是别人的生活,不是你自己的,你无需羡慕,更无需自卑,自己的生活,在这里,不在那些发布的动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