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长面对孩子顽皮、不愿学习,或是很用功,但成绩不理想,等等,总是会困惑,自己孩子为什么与别人家的孩子区别这么大呢?
有人讲是天赋,这个差别是存在的。但不容否认的是,对孩子不同的教育方法将导致千差万别的结果。
是棍棒加说教,还是培养好的习惯,显然也会有不同的结果。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但是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不难明白,但培养学习习惯,实属知易行难。我们今天重点说说,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方面应当怎么做。
1、根植理念
学习习惯包括哪些呢?
从行为习惯来说,主要指专注学习和运用学习方法的惯性做法,从心理习惯来说,是保持学习自信心的状态。
专注学习,主要指集中注意力的习惯;运用学习方法,是指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复习,自主练习、整理错题和总结经验教训等方法。这些行为,如果能够形成规律性,成为下意识的行为,那么我们会觉得,这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行为习惯好理解,还有心理习惯这一说吗?
有个孩子,家长让他学习,他一看题目,觉得这么难,我肯定做不出来,猴屁股就粘不住板凳,要到处跑。家长往往火冒三丈,觉得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甚至对孩子痛打一顿。
其实,家长没有意识到深层次原因,这是孩子缺少学习自信心的表现。他的不自信,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看到题目,没有深入思考,就觉得自己做不出来。要么逃避去做,要么磨蹭迟迟不动。
家长首先要对学习习惯有正确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才谈得上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2、重在培养
(1)与孩子沟通
沟通是为了掌握孩子真实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态。了解孩子,才知道怎么着手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如果孩子对学习有畏难情绪,先选择一些课内基础知识,让孩子练习,建立信心。如果孩子对自己还比较自信,试着让他做一些有难度的题目,目的是让孩子对自己有客观正确的认识。
沟通还可以让孩子与家长在即将进行的习惯培养方面达成共识,共同为培养学习习惯努力。
充分沟通,还能让孩子体会到家长对他的尊重和关心,可惜一些家长没有这样的耐心。
(2)用好“二十一天”这个方法
很多家长都知道,连续坚持二十一天,能培养一个好习惯,也包括克服一个不良习惯。
一个真实的事例,一个小学生,从低年级起,每天放学后,家长让他先休息一会儿,包括吃东西、喝水、上厕所、看图书等。
接下来开始写作业,写作业时不许做其他任何事,直到完成作业。
如果有不会的题目,可以留着,等家长解答。目的是不让孩子养成磨蹭、拖拉的坏习惯。
因此,这个孩子从小就不磨蹭,后期课业任务加重时,就不会每天拖到很晚才睡。
这样的习惯,先期坚持二十一天,足够让孩子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如果家长学会“二十一天”这个方法,前几天你还感觉在坚持,到后期,你也许连今天是第多少天都不会去数了,因为大家都适应了,习惯也就不知不觉养成了。
(3)学会长期坚持
既然是习惯,一般不容易改变。但随着学习阶段不同,学习内容、难度不同,学生心理所处的阶段不同,还需要不断修正既有习惯,形成更加适应需求的新习惯。
此外,好的习惯形成了,在惰性抬头或是成绩不理想时,也有可能改变,家长也需要持续关注。
能让孩子将好习惯坚持下去的最好办法是孩子有获益感,具体说就是成绩提高、自我认同,自信提升、潜力被挖掘。
怎么让孩子有获益感呢?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解决具体困难。
我们曾遇到一位家长,他每天将孩子高中阶段的所有作业自己也做一遍。这样,孩子不论学到哪个阶段,他都能及时辅导,知道孩子的薄弱点在哪,该在哪增加练习。
这样帮助孩子,自然孩子能养成勤练习、多总结的好习惯。
我们大多数家长做不到这位家长这样,把孩子的作业自己也做一遍,但我们应当可以做到,想办法去解决孩子的每一个困难。
对于孩子不懂的题目,家长如有可能,可以借助网络、熟人或其他路径,自己先弄懂,再讲给孩子听。然后帮助孩子一起总结提炼这类题目的规律、方法,让孩子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是比较理想的。
当然,随着学习内容难度加大,家长自身不能紧跟进行辅导时,为孩子寻求到其他辅导方式也可以,或者让孩子养成求助老师和同学的习惯。
重要的是孩子有不弄懂题目不罢休的习惯。
总之,帮助孩子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陪孩子一同实践,在他有不良习惯苗头时及时提醒、改正,当他不能坚持好的习惯时,及时鼓励、鞭策。
等到孩子看到好习惯的获益,习惯就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力量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