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生日,买蛋糕吹蜡烛,吹之前要有一个闭上眼睛许愿的仪式,那时候贪玩,许愿的内容大多是买个玩具游戏机或者去趟动物园之类的,许完了愿睁开眼睛,一口气吹灭蛋糕,这生日也就过了一半了。
至于许愿能否实现,我发现一个规律,就是小时候的愿望实现的概率比较高,越长大,乃至于成年之后的愿望几乎很难实现,这个规律主要是因为小时候的愿望告诉了大人,大人可以帮忙实现,比如刚才所说的买玩具去动物园之类的,只要表现好,总能实现几个。
成年之后我发现,表现的再好愿望也很难实现,尤其是那些有主观需求的愿望更是如此,于是许愿也变得“理性”了,许愿的内容也是求个家人身体健康,少病少灾之类的,能实现那就谢天谢地,实现不了,千言万语一个字,
命。
我有一次参加一个有钱人家孩子的生日会,说是孩子,其实也二十多了,有钱人是我的老客户,我们关系相处的一直很融洽,当时我们在大饭店里包了个单间,整个生日的流程其实就如同我小时候那套流程的放大版,只是祝福的人多了,蛋糕的质量更好了,气氛更热烈了,当然,许愿的成功率也高了。
那次生日宴,客户的孩子许愿是一辆跑车,其实这东西客户老早前就知道了,所以“早就准备好了愿望”我现在还记得一个细节,那就是孩子许愿的时候虽然捂着眼睛,但是在他父亲替他“讲话”的时候偷偷瞄了好几次,我觉得可能在家里这孩子也是多少看他爹脸色行事,毕竟他许愿灵不灵,看的不是命,而是爹。
其实这个观点并不严谨,但是在如今的世道来看,这个观点虽与严谨无关,但多少带了一些调侃的意味。
二十多岁的孩子许了个愿望,和我小时候过生日的流程一样,一口气吹灭了蜡烛,这生日算过去了,孩子说了几句客套话,当爹的在手机上啪啪一顿按,后来孩子走了才知道,这是转账了。
转账了,孩子就玩他的去了,我们则留下来谈点跟孩子无关的事情。
我不知道客户给他孩子转了多少钱,但就最后告别的态度来看,应该是十分满意,其实在孩子闭眼许愿的时候,我也偷偷的许了个愿望,就是能多些收入,赚了钱存起来,给家人养老,给自己存一些钱,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来看,我的愿望依然无法实现,而客户孩子的愿望,立刻就实现了。
我觉得,这许愿恐怕和虔诚不虔诚,没有太大的关联。
我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现在是普通人家的大人,普通人这三个字,似乎限制了很多的东西,这包括生活的方式,甚至包括许愿的效果,大家都是闭眼许愿,都是愿望,为什么普通人的愿望难以实现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如今看来已经不是问题,
因为答案“如此”,问也没用。
我这个人比较俗,以前也想过高雅一点,后来生活的种种让我明白,俗不是错,俗是一种生活态度。
所以我一听到某某转账的声音,我就有一种“谁的愿望好像实现”了一样的错觉,是的,这只是错觉,因为我知道,这转账提示音的背后,有些人付出了太多,而有些人又付出了太少。
我属于前者,我也见识过后者,虽然大家都是人,也许都在许愿听到那一声“实现的声音”,但其结果,其效果,其后果往往早已呈现出云泥之别:
现如今,我已经好几年没过生日了,我已经忘了吹蜡烛的感觉是什么,甚至忘了当年的那些喜悦究竟为了什么,
我现在闭眼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许愿,我不知道虔诚的祈祷是否能换来一些真正好的结果,但我只知道,我现在闭上眼睛的意义,是能够早点休息,
变黑的世界我已习惯,
变好的世界我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