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怀念自己的大学时代。
如果说人生开始有一些不一样,应该就是从大学开始的,确切地说,是从大学的图书馆开始的。
南方的大学,硬件设施一般都很过得硬,学校的图书馆,非常现代化,并且书很多,很新,很全。
每一个周一,在一楼的新书区,都会送过来一批新书。各门各类的,崭新的,散发着墨香。所以每周一只要没课,我就会跑到图书馆,眼巴巴看着管理员们把新书一本本放到书架。那个时候,有一群跟我一样的书痴,每到周一就聚集在新书区,两眼放光地盯着这些新书,不到一分钟,这些新书,特别是人文社科类的,就会被一抢而空。
抢到自己喜欢的新书,乐颠颠地借回宿舍,带着未知的启动,先睹为快,这种隐秘的快感一直陪伴着我的大学生活。特别庆幸我的大学时代还没有智能手机,还没有微信,我的人生不至于在荒芜中看不到一点光亮。
还有就是新杂志和报纸。五楼的报纸杂志区,每个月都会有新的报纸杂志上架。新周刊啦,南方周末啦,三联生活周刊啦,还有电影杂志,一上新立刻就会被抢走,如果你不了解管理员上新杂志的规律,你是很难抢到机会的。
所以我一般上自习,都会选择坐在五楼,听到管理员推着小推车过来,立马飞奔而去,虽然十有八九落空,但偶尔也总有意外收获。这种买彩票一样的心情,是不爱看书的人很难理解的。
那时我对自己选择的管理专业一点都不感兴趣,经常逃课,图书馆接纳了孤独迷茫的我。我根据自己的兴趣,看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书,后来发现看得最多的仍然是文学类的书籍。
那时候,喜欢上严歌苓,在那排书架,我把图书馆所有关于严歌苓的书都看了一遍,还有每年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也基本都看得差不多了。
那些在图书馆看闲书的日子,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确定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就是文学。
大三的时候,我决定考研,开始想读现当代,后来觉得现当代短短几十年,真正喜欢的太少了,最终选择了古代文学。
我一直都感谢母校的那座图书馆,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让我终于步入自己人生的正轨。
后来来了北京,我也多次去国家图书馆去看书借书,但是我总觉得,它没有我母校的图书馆好。
它应该是我心中,天堂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