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承认或者不承认,人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预测者,哪怕你是某个方面你的专家,对于本专业的预测也不是很靠谱的;人更不是一个合格的决策者,因为太多的因素对于决策影响极大。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的道理浅显易懂,但做起来却困难重重。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人的本能往往会让我们急切的寻找答案,从而聚焦于问题本身,反而对于问题背后的核心关键点没有找到,失去了曾经的核心目标,造成我们思维狭隘,只能在狭窄的答案中转圈圈,而不能跳出问题本身看到更为广阔的天地。
人是非常容易受到情绪影响的。在曝光效应和损失厌恶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会形成维持现状的偏见。在这种偏见的作用下,人们往往不愿意改变、不敢改变,甚至意识不到需要改变。
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在很多心理学方面的实验证明,亲眼所见也未必是真的,“看不见的大猩猩”这个实验已经做了很好的诠释。这个就是人类在认知方面存在的一个偏见---“证实倾向”。证实倾向会影响我们评估的准确性,我们可能认为我们自己在搜集信息,可实际上我们只是在拐弯抹角的谋取支持。
对于未来如何发展,人们一般都认为自己很了解,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对自己的预测太过自信了。一项调查表明,医生对某个诊断感到“非常确定”时,40%的情况下他们是错的。
前进的道路一定不会平坦,我们可能会面临多重选择,站在十字路口不知如何往下走;我们可能会害怕犯错而不敢选择。面对这些情况,其实也不必过分的灰心丧气,因为我们还是有很多工具、很多策略用来帮助我们进行选择、完善决策的。
一是考虑机会成本。比如当你面临选择时,你可以考虑“如果我选择了这个选项,那么我放弃的最大成本是什么?值得吗?”
二是运用选项消失法。即假设“如果没有了这些选项,就是说当前的选项消失了,我还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法和路径吗?”
三是建立一种寻找“反方向问题”的机制,确保各种意见都能够有效的听到,而不能只听到一种声音。
四是寻找过往经验,不论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经验。只要是能够对你的决策有所帮助的,都要想办法找到它、借鉴它。但是要注意到,世异时移,我们也要根据当前的实际做出适当的改变。
五是时间推移法和视角转换法。当我们受短期情绪影响匆忙决定时,我们要对自己说“冷静下来,等等看”。我们要问自己“如果是十个月之后的我如何看待这个决定?十年后呢?如果是我的朋友碰到这个问题,我会建议他怎么做?”
六是学习“精益创业”的方法。当开始选定一个选项执行时,我们要先尝试,验证我们的想法,然后再决定是否全部投入。
七是对于未来进行一个范围的预测而不是一个点的预测,考虑可怕的前景和美好的前景。这样针对不同的前景,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应对。对于可怕的前景,我们可以采取“事前析误”的策略,问自己“假设决策失败,造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对于美好的前景,我们可以采取“事前预演”的策略,问自己“对于美好的未来,我们该如何确定自己已经做好了迎接它的准备呢?”
八是设置合理的止损点。就是设置一个目标,如果达不到,就意味着必须做出调整和改变了。这样可以让我们避免进入“自动驾驶状态”,不会在过往选择的余波中浮沉,时时记得我们其实还拥有改变航向的能力。
九是找到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践行它、坚持它。这一点是所有策略中最重要的,它是前面八个策略的纲,起到统领的作用。对于个人来说,这意味着长期的目标和追求,即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要确保企业能够长期健康发展源泉和方向。
这九个策略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决策大师,最好能把它们融为一体,不要拘泥于条条框框,就像张三丰教导张无忌练习太极剑一样,最好能够忘掉招数,随心所欲,信手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