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的灵魂是精算,保险的核心价值是转移不能承受的风险。
——公子韬韬
“车险”这个词,太具有导向性了,看字面,通常以为就是给车上保险,但当你看完我的文章,你就一定不会这样认为了。因此,如果有好问的朋友问我:车险应该怎么买最划算?
我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通常会先要求他们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驾车不小心撞了别人,该怎么办?
我在交通事故中受伤,该怎么办?
朋友搭我便车时遭遇车祸,该怎么办?
这些事关人而非车的问题,其实才是车险应主要考量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政府也是这么想的。
其实你怎么买车险,我根本不在乎,我在乎的是,你有没有意识到:人比车重要!
1、车险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车险的核心价值,其实只有两个:
第一、如何转移不可承受的风险。比如你在上海街头开车,撞了一个行人,这个人被撞成全残或身故,需要赔偿150万,这个时候,由保险理赔来解决,这是核心价值。而不是每当到保险年度末,你为了不让几千块保费打水漂,换四个轮胎也让4S店将费用做进车险!!
第二、如何保证车上人员的安全。比如你开一辆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车上坐着家人和朋友,他们身受重伤,需要几十万来处理医疗费,你有没有办法保证两种事后安全:其一、有最好的医疗条件帮他们治好伤;其二、他们不怪你,亲情或友情安全地不翻脸。
这一切在于,你要意识到:生命的价值。
我已经销售过很多份车险,但令人痛心的是,有些客户,不是要求座位险从5万变成1万,就是连1万都不要,取消,不保,这很令人唏嘘。有些朋友,自己买了高额的人身意外伤害或意外医疗,这个可以免,然而,乘客座位呢?
让我们视线升高一点点,看看这个真实的世界。
如果车祸对个体带来的伤害累积到足够多,就会变成社会矛盾和风险。这是交强险产生的背景:任何情况下,受害人都能得到有效、及时的赔偿。但交强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很像,都只追求最广泛的覆盖范围,而不追求保障的深度。比如,如果驾驶者因驾驶疏忽造成路人身亡,在只投保交强险的情况下,最多可获得的赔付额只有11万元。这显然无法满足受害人家属的合理赔偿诉求。 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赔偿,往往以该地区上一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为标准。换句话说,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因驾车致死引发的赔偿,动辄百万元的案例并不鲜见,仅靠交强险根本无法满足。如果之前投保了200万元保额的第三者责任险,那么对于事故双方来说它都堪称雪中送炭。
这是商业车险的一项重要功能。
解决了事故造成的第三方损失,下一步就是考虑你自己的问题了。发生事故后,不管是你自己还是同车的朋友,都可以通过驾乘人员意外险获得赔偿。驾乘人员意外险的本质就是意外险,只不过将保障对象拓展到了所有乘车人。这种意外险,只要包含意外身故和意外医疗责任就足够了。
把人的问题解决后,车的问题解决起来就简单多了。
不管是最常见的车损险和盗抢险,还是以附加险形式存在的玻璃破碎险、发动机涉水险、车身划痕险等,都应由你基于预算和驾车环境综合决定是否购买。如果你居住在常年多雨的地区,而且没有固定的停车位,那么投保发动机涉水险和车身划痕险就很有必要。
由上可以看出,我的专业建议是:
主要风险保障有力,次要风险量力而行。
现在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超3亿辆,这就意味着,很多人没有为自己买过保险,但一定给汽车投保了。如果我告诉你,所有的财险公司,收进来10元钱,里面有7元钱是车险,你就该知道财险是靠什么而活了,如果我再告诉你,自从商业车险诞生以来,所有销售车险的公司,几乎都是亏损的,你会感到惊奇吗?
2.车险如何买才最便宜?
车险的定价本应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即保额决定价格。价值20万元的汽车,保额200万元的第三者责任险,这些金额都是客观和确定的。就好比两个人在上海买了同一款奥迪A6L汽车,车辆本身的价值是一样的,车险选择的保障责任也一样。 放在前几年,这两个人的保费将完全相同。但随着车险价格政策的多次调整,原先保险公司计算出来的价格,已经变为基准保费。在此基础之上,保险公司又增加了许多额外的规则。
第一个规则是看去年的理赔情况。比如,去年的理赔次数超过5次,这意味着你这个司机不怎么靠谱,所以你今年的车险价格会上涨。这个涨价或者打折的标准是一个区间,由政府制定,各地不同。比如,对于未出险客户,北京的保险公司可以打7折,而上海只能打7.5折。这取决于各地区的规定,有点儿像地方性的规章制度。
第二个规则是在保险公司眼里你够不够“安全”。说白了,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你的理赔数据,比如理赔次数、理赔金额、理赔定责情况等,来考虑是否给予你保费上的折扣。 第三个规则是在销售渠道眼里你够不够“安全”。比如闯过几次红灯,有过几次超速驾驶,这些也会成为决定车险价格高低的因素。一个不靠谱的司机理应支付更多的保费。
我提倡的方式是多问、多了解。不能听到一个报价,就直接下单购买。 值得注意的是,车险有个特点,除价格外,服务质量也决定着产品的竞争力。保险公司如果拥有更多网点和理赔车辆,就意味着他们能更快到达事故现场;工作人员经验更丰富,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更顺畅地解决事故纠纷,为你节省大量时间;理赔流程更智能,就意味着你可能只需用手机拍张照片,上传一下就能拿到理赔金了,而无须前往保险公司网点取号、排队、提交资料。 这些服务的背后是丰富的理赔经验、大量的资源投入,以及扎实的信息技术能力。
这就是我建议大家在买车险时关注大公司的原因,对于车险这种商品来说,规模优势不容忽视。 如果总结我的经验,就是简单的两步。 第一步,确定渠道和价格。你可以通过几种方式了解车险报价:拨打保险公司车险电话,联系4S店,借助互联网平台,联系你认识的保险业务员。不管通过哪种方式购买车险,后续的理赔和服务都没有差别,保险公司会一视同仁。 第二步,挑选公司。在几个最低的报价方案中,选择规模较大、口碑较好的保险公司的产品。目前的市场,太平洋、平安、人保的车险口碑都不错,服务评级AAA。
3、车险的未来
前文已提到,车险并不是一门赚钱的生意。
财险公司车险这块是亏损,真正赚到钱的其实是销售车险的渠道。比如4S店,它表面上在卖车,实际上是一个金融平台,你可以在4S店购买汽车保险、申请汽车贷款,这类平均每笔可带来上千元收入的金融业务,成了很多4S店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各家公司销售的车险,都是完全一样的产品,连条款都是由政府统一制定的。
在同质化竞争态势下,车险市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中国近2/3的车险市场份额被4家保险公司占据。更可怕的是,这4家公司的集中度还在继续上升。 既然产品一模一样,比拼的自然就是价格和服务了。对消费者来说,哪家公司的产品便宜、服务好,就买哪家。中小公司为了生存,只能依靠价格战这个招数。但车险市场的特点在于,真正有实力和资本打价格战的反而是大公司。 如前文所述,车险的后端服务至关重要,这意味着车险是一项很“重”的商业模式,大量的资本投入和大量的网点铺设,投入的都是实打实的金钱。在这种规模经济下,大公司的优势越发明显。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车险市场上,又出现了新的参与者——互联网巨头。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家公司告诉你,考虑到你全年都严格遵守上海的机动车限行规则,同时拥有良好的开车习惯,它决定把你的车险价格降低30%,对于车险市场尤其是消费者来说,这可谓吸引力十足。 事实上,掌握海量消费者数据的互联网公司,有理由也有实力这么做。车险本质上是一个基于自身使用习惯、周遭环境等前提的大数据模型,在这个战场上,当然不只有保险公司。
不管怎样,只要你是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司机,未来的车险产品对你而言一定会更优惠。
客官,看完点赞,一生有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