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思考
1.勤于思考
独立思考
2.思维陷阱
①逻辑思维错误:概念不清和拒绝接受不确定性
②非形式逻辑错误
概念不清:
脑子清楚:脑子里没有乱七八糟、毫无必要、不讲根据、混淆视听的概念。
脑子混乱:把根本不是一回事的东西当作一回事
这些是我们常犯的错误
3.因果关系
由于因果关系分析错误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基础
相关联的两者间互为因果
不管有心与否,我们对信息不停地发出相应的信息,而构成环境的人会收到这个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馈
《秘密》里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做一个有心的人,要用心做事,因为这世界其实也有“心”
双盲测试
无论是什么学习方法,都可能有1/3的人由于安慰剂效应(心理暗示)而宣称自己确实受益。
这可能是因为这部分人更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
说明了心态真的很重要
自证预言
总结
4.相关命题(原命题与逆命题的关系问题)
5.举证责任
导致思考时“误入歧途”的常见原因之一
这受到人能力的影响和当时所处环境的整体知识水平(总结而言,知识的贫乏)
6.案例局限
易陷入一些常见的谬误
如以偏概全
某种经验在某人身上应验了,并不意味着该经验在所有人身上都起作用
我们该努力时还得努力,不应该仅仅因为别人努力或不努力,我们就放弃努力
7.对立论证
人们可能基于一模一样的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作者认为这是心智未开启的原因,不懂得运用适当的思考工具。
一旦意识到对立论证的存在,应该是“哪个更合理、更现实就接受哪一个”,而非“哪个积极就接受哪一个”
作者的核心思想接受现实,有什么用好什么
8.张冠李戴
即论点和论据尽管全无逻辑联系,却可以用一种“显然合理”的姿态绑在一起。
9.辨析感悟
“道理”应该是普适的,“感悟”来自于个体经验
作者认为听众应该有自己的智慧,了解沟通的基本原理,避免落到“人家说什么信什么”的地步
即听时没有防备质疑的心态,听后应该进行过滤
与其关注成功者,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努力从失败者身上吸取经验
10.克服恐惧
正视自己的恐惧,因为恐惧永远存在
11.辅助工具—语言
思维有时会因使用的语言而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恰当而又正确地使用语言,可以帮助修复思维漏洞。
“…难道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我发现…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改成“…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
一个否认全部,一个使垃圾变成宝贝
“要是…就好了(要是…就好了!但…)”改为“可是…”
表达后悔情绪,这浪费时间。
6.交流
1.学会倾听
①克制“过早的质疑”
即说者未讲完时就打断他,提出自己的质疑
因为听到最后一刻,自己对讲者论述的内容的理解发生了变化,自己的疑问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不论好或坏。再则是因为会让听者不由自主地进入排斥状态
②倾听时,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2个方向的信息:回顾与预期
回顾:记住要点,理清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搜寻隐含信息
说者语篇:事实—思考“他所陈述的内容真实性如何”
看法—“他的这个看法/意见的根源是什么”
③主动帮助说者进入“倾述”状态
·适当控制自己的反感情绪
·状态不好,心不在焉时,“马上停止谈话”对双方都有利
·决定倾听时,想办法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去感受说者的一切表达方式,随时尽可能地去想象说者正经历的情绪状态
2.说与不说
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能说的话、该说的话、说出来别人能听的话。
然而这是最费时间和精力的做法。作者认为在分辨谈话对象之前很可能要先分辨自己。
但每个人多多少少会高估他人对自己的重视程度
评判方法:话说出来之后有没有人听
3.交流守则
①有意义的讨论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
②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它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
学会谦虚。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理,或者自己代表真理,甚至自己干脆就是真理本身,他就可能已经陷入思维混乱的困境。
③真理不变,也不因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者理解
绝大多数人只不过是环境的产物,所谓“主流”的观点并非因为正确才成为“主流”,而是因为它恰好适合那些不善于思考、不愿思考人的感觉。
4.正确复述
为了保证沟通顺畅,往往需要添加一个验证机制(或反馈机制)
“你的意思是……我理解的对吗?”
但不是“那你的意思是……喽?”
5.勤于反思
现象:只看到部分事实(或把部分事实当作所有事实)
措施:
①深刻了解经验的局限
摆脱经验,不仅需要对道理本身的了解,还需要勇气。
②时时刻刻保持警惕
归纳经验,更需要演绎来论证它。在未经演绎论证正确前,意识到每次运用经验可能存在风险。但“确定”很难做到,所以运用已有经验时要时刻小心。
③使用记录,使自己能够记住更多经验
④通过观察和阅读汲取他人的经验
⑤试用类比来跨越未知与已知的障碍
多看杂书
⑥耐心等待以拥有不能快速获得的经验
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和不确定的想法,最好马上记录下来。不一定非要急着获得答案
7.应用
1.兴趣
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2.方法
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李阳,俞敏洪和钟道隆学习英语不同,但都很成功
与其不停寻找“更好的办法”,不如马上开始行动
3.痛苦
“遗忘痛苦”大脑的自我保护
让自己开心背单词的方法
运用心智的一个例子
4.比较
嫉妒来源于比较。但比较是相对的,相对是永远没有尽头的。作者认为应该跟过去的自己比较,这样才能获得更踏实的幸福。
5.运气
6.人脉
所谓的“友谊”实际上是某种意义上的“交换关系”。
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
比人脉更重要的是自己所拥有的资源
7.自卑
问题:①整个社会向他灌输的观念可能错误。感觉本身不准确,且特别容易受影响,甚至被误导
选择性漠视或忽略整个社会给自己的观点
②优秀的人更容易自卑
衡量标准在自己身上或别人身上,都不要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停止嘲弄他人,忘记自己的优点,把“优点”和“缺点”替换成“特点”,适当地放纵一下自己(不伤害别人的情感和减损别人的利益时,对自己的缺点不并苛求)
8.灵感
有意识地积累,灵感来自于量变引起质变
先花相当的时间和精力锁定一个方向/目标,确定它现实可行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上面投入更多的时间。
9.鼓励
永远鼓励身边的人,哪怕有些盲目
10.效率
任何人都不可能总是100%有效率
确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为一件事放弃另一件事
11.节奏
慢就是快,一步步慢慢来
12.物极必反
①绝对不盲目减少睡眠时间
②尽量不减少与家人交流的时间
③最好不放弃自己的社交时间
决定是否给别人提供帮助前,要考虑他是否值得我们帮助。拿纸写值得自己帮助值得帮助的人,看看自己是否符合(不符合就改进)
优秀的人也需要帮助,且得到的帮助越多
13.自我证明
8.积累
有勇气接受不能改变的,坚信积累的力量(即使感觉没有时间了)。积累已经来不及就接受现实,想想看什么可改变,什么不能改变,找到能改变的,采取积累的办法。
不怕麻烦,要养成耐心。
人生是马拉松,胜者不一定跑得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