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安社稷,立马定乾坤,挥剑舞丘壑,点墨画山河。气势恢宏的叙事结构,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万里江山的家国情怀,披荆斩棘的末路重生,奠定了《杀破狼》的大格局。情节和故事大开大合,纵横捭阖,现实和脑洞并存,过去与未来衔接。语言风格诙谐幽默又深邃苍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爱恨恩仇皆染风霜。而书中一个个鲜活灵动又能深入肺腑的人物形象,铺陈红尘交错,穿越岁月斑驳,银河盛雪,夜幕裂帛。他们携一份或坚毅孤勇、或沉静清寂、或随性洒脱、或通明脱俗的初心,席卷过国破家亡的前尘过往,于冷铁卷刃前窥见天光。更宛如一把把冰刀,劈开了我们灵魂中冰封的海洋,去发现诗酒梦,水云乡,几番醉墨点琳琅,千里江山万里长。
《杀破狼》构建了一个架空的时代背景,大致相当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晚清王朝。但又融合了华夏几千年的文明沧桑史:古丝路的西域纷争,神秘的楼兰古国,西汉的匈奴南侵,魏晋的门阀制度,大唐的商路科举,南宋的半壁江山,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晚清的列强侵华以及北洋水师的甲午海战,都能从书中找到影子。历史的一幕幕交融重叠,可又弥补了遗憾:天子没有自毁长城,朝堂没有闭关锁国,京城终未破,将士终报国,陆防海防并举,制空制岛皆同。将军百战死,国士十年辛,忠魂归故里,四海得清平。尤其是最开始的大沽港之战和最后的江南海战,一败一胜都仿佛填了历史的意难平。同时作者的野心又很大,书中包罗万象,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金融、哲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有资源的争夺分配问题,有体制的协调创新问题,有货币金融改革触及市场价格稳定的问题,有科技的进步未来可能存在与民争利的问题,有隐士阶层哲学体系与主体社会价值观冲撞与成就的问题。但如果每一本书都读得太透的话真能活活把人给累死。所以,作为文学作品,我们大多还是只能从欣赏的角度来看,从作者的文笔和他们笔下的人物发现文字的魅力,发现人类美好的品质和人性的闪光点,从而沉淀自己,找到向善向前的力量。
《杀破狼》最出彩之处还是在于作者刻画人物的笔力。很多书粉都说,读了书之后,第一感觉会跟长庚一样,发现那顾昀竟是刻在心上了,万水千山之外,在传统文学的尽头,站着一个顾昀,潇潇而立,熠熠生辉。我们以往的文学中很少能有这样的人物,集杏花江南的浪漫与风霜塞北的凛冽于一身。他封侯安定,是大梁的军魂,他和他的玄铁营是大梁国家的力量,也是民间的信仰。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文韬武略自不在话下,以一身伤病之躯,撑起大梁四境的安宁,守护大梁的万里河山。他治军严明,禁行令止、杀伐果断、胆识才智过人,他说过:“两军对阵,谁不想死,谁先死。”他用兵如神,千变万化、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翻云覆雨又果敢无畏。被炸晕前的最后一刻,还能下令立斩十六国联军首领龟兹国国王于两军阵前,万军之中以敌方上将首级祭旗,扭转战争主动权。但另一方面,他又不同于我们以前所熟悉的那些“高、伟、正”的形象,他又极其风流潇洒,温情有趣。仗着自己长了一副好皮囊,自诩兰陵王,自封“西北一枝花”。掷果盈车对他来说都是小儿科,酒后御剑雕花,女儿红里醉春风,自成一段佳话。明明是武将,偏偏写得一手足以传世的小楷,以致国人争相临摹。他可以于烽火连天中折一枝杏花寄往京城,颇有“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之境。他也可以千里传书,就画一只手,写上“附一掌去江北,替我丈量伊人衣带可曾宽否?”可谓浪漫风雅到了极致。他叮嘱长庚担待侯府里的老人,只因为他们年龄大了。他始终记得先帝给他的那一点温暖,哪怕后来知道那原来大多都是虚情。出狱后惊闻玄铁营折损过半,他一口血压在心头,却还会问一句:“那些牺牲的将士,可有人拿块马革给他们裹尸吗?”他在床头的盒子里放上长庚的玉笛和死去战友的割风刃,那里便是他最深的情与义。只是如此霁月清风、彩云难逢的一个人,却也满身风雪、半世哀伤。因为功高盖主,因为忌惮顾家自武帝手中接管的兵权和玄铁营的威力,先帝设计陷害,让他自幼便耳目失灵,终年靠一副药吊着。后来又致双亲尽失,他不得不十五岁领兵,十七岁挂帅,以一个少年之身重振玄铁三大营,令其终又成国之利器。当今皇上对他处处打压,他也不是没想过要反,可偏生一把君子骨,做不来诛君窃国的事。但他又不是那种愚忠,在沈易说出长庚的血脉可能存在疑点的一瞬间,他的第一反应是告诉沈易把它烂在肚子里。因为在他看来,以这个小皇子的才智,也许真的能给这个破碎的国家带来一丝光明。他教训过长庚:别人敬你爱你,你就无法无天吗?别人轻你贱你,你就妄自菲薄吗?他说过:“虎狼在外,不敢不殚精竭虑;山河未定,亦不敢轻贱其身。”也许顾昀真正爱的都不一定是那个王朝,尽管他随时准备着给外祖家的江山殉葬。他爱到骨子里的应该只是大梁的那片山河,在无数次生死一线的时候,他不敢死,不甘心,因为北方入侵的加莱荧惑还活着,因为江南还没有收复,因为“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地方本该是一片“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境的。为了这片山河,他宁愿把自己当成一把烟花给放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他甚至认为,为将者若真能死于山河,也是一种成全。所以,顾昀是一个让人喜欢到极致又让人心疼到极致的人物,他把所有的苦都埋在了心底。他会在除夕之夜祭奠那些牺牲的战友,会望月寄一杯酒。他会在喝醉之后满心伤感地问一句“何人知我霜雪催,何人与我共一醉?”最后收复江南的那场战役中,他不惜兵行险招,甚至把遗书都写好了,当时读到战场上飞扬起的琉璃镜的时候,我们真的会心中一紧,难道真的世间好物不坚牢,最是人间留不住吗?好在,作者终究没有下得了这个狠心。所以,读了整部书之后,其实我们很想去到书中的那个世界,跟他说一句:“子熹,凭君莫话封侯事,如果一将功成万骨枯,真的太沉重了,那么就如你所愿,一片冰心在玉壶吧。”
其实认真读完《杀破狼》之后,我最喜欢的还是长庚身上的静气,书上说哪怕是暴跳如雷的人,到他面前也能安静下来。他本是天潢贵胄,却又生长于民间,所以身上既没有世家公子的浮华,又没有寒门子弟的穷酸。除了顾昀之外,他跟任何人之间都有一种淡淡的疏离感,让人望而生畏又落满寂寂香灰,倒确实是一种王者之气。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应该是那种极其自律通透的人,对自我的要求极高,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极具掌控力,但又不缺乏仁爱之心。他是流落在外的四皇子,是元和先帝和北蛮天狼十八部神女所生,本该拥有最高贵的血统,可偏偏这两个部族是世仇,无论哪一方都不待见。自幼被背负国仇家恨的胡格尔百般虐待,并被她丧心病狂地下了北蛮最恶毒的巫术“乌尔骨”,夜夜噩梦缠身,情绪稍不稳定便可能走火入魔,滥杀成性。但是他自幼勤勉,性格沉静,并刻意礼佛,保持心境清明,且拜师学医,以期逆天改命。以自己超强的毅力和本真的良善压制神邪之力,最后长成了一个清风朗月般的翩翩公子,才华卓绝,学富五车,胸有丘壑。因为自幼便吃尽了世间非人的苦,被顾昀于狼口所救,给了他此生唯一的温暖和爱。所以为了能够变得强大保护顾昀,他逼自己不断历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视野逐渐开阔,思想逐渐深邃,最后终成中兴国运,收拾旧山河的一代明君。长庚一直是在成长和进步的,最开始的时候他是没有太多家国之念的。面对了然的试探,他就说过:“侯爷纵横千里,固然是一代名将,家国江山把他放在什么位置上我不管,对于我来说,他也只是一个相依为命的亲人。”“男儿生于世间,若是连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打理不好,倒也不必把目光放那么长远。”甚至他自己都对顾昀说过:“这天下跟我有什么关系,是天下欠了我的,我从未欠过这天下一分一毫。”包括后来江充感慨他的千般思虑不易时,他想的也是:“不然怎么办,难道让这破烂江山把顾昀困死在里面吗?”但后来在游历四方,见过了民间疾苦,整顿吏治,见到了朝政弊端之后,心中有了四方众生,天地万物,也逐渐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起来,开始了他效法商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变革之路。他苦心孤诣、殚精竭虑,几乎把陈旧的朝堂翻了个底朝天,竟真的一步一步地实现了他的设想,创造了一个日新月异,四海清平的国家。他比顾昀更有决断,顾昀虽然在战场上刚毅果决,但在情感上其实是犹豫多情的,长庚却是挥手决绝、有的放矢的。他一针见血地道出了顾昀刻意回避的大梁政权与军权分立的最终结果,要么是国贼篡位,要么是鸟尽弓藏,想劝顾昀早做决断,但又知道顾昀的君子本性。既然他做不来,那么便自己来,所以他跟顾昀说大梁的气运站在他身后。我们一方面会感动于他对顾昀的深情,一方面也会佩服他逆天改命的定力和毅力。他的理想和抱负大概寄托了作者对世界的美好期望:“我想有一天国家昌明,百姓人人有事可做,四海安定,我的将军不必死守边关,……每个人都可以有尊严的活着。”所以他才是能带给万民希望的君主,既有才华、有魄力,能让国运腾飞,又不失仁慈,能解民间悲苦。正如书中所说:“有那么一种人,天生仁义多情,即使经历过很多的恶意,依然能艰难地保持着他一颗摇摇欲坠的好心,这样的人很罕见,但长庚确确实实是有这种潜质的。”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其实,“杀破狼”的本意七杀、破军、贪狼,是一种紫薇命格,实乃天煞孤星般的绝命。所以,读完全书我们会发现,虽然顾昀的生命是绽放的,长庚的生命是成长的,却同样都是有悲情色彩的。顾昀戎马倥偬、沙场半生,平定西北、落子江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却一生孤寂,凄凉落寞。顾家满门忠烈,他却故交零落、亲人尽失,最后诺大的侯府,只剩他一人独立。他对护国寺的和尚们本能反感,就因为护国寺的了痴,说过他是克己克亲的命。如果不是长庚,顾昀的结局大概就像他自己一直以为的那样,会死于山河吧。因为有了长庚,而且知道了他身上的“乌尔骨”,他才多了一点妄念,想要在社稷耗损之后,️留一点不残不病的岁月给长庚,不然留他一个人在这世上,背负着邪神之力的折磨,到时候孤立无援该怎么办?而长庚天赋异禀,才华卓然,执笔社稷,点墨江山,却从小就遭遇了来自这个世界最深的恶意。自幼落在胡格尔手上,用他自己的话说爹不疼娘不爱,受尽百般折磨,能活下去都已经是一种奇迹。他对顾昀的感情深到极致,就是因为那是他生命中唯一的暖。在被“乌尔骨”折磨的无数个日日夜夜中,如果不是因为舍不得顾昀,怕他一个人背负这破烂江山太沉重,怕他总是承受那些不要命的苦,怕国人都仰仗他,独独没有人心疼他那一身的伤病,自己早就自行了断了。所以,虽然最初元和帝只是想把长庚当成用于牵制顾昀的一枚棋子,放在侯府。却不曾想到,两个同样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人,因为各自本真的一份善良,相互救赎,竟生出了一份相濡以沫般的刻骨深情。相互扶持,一内一外共守山河,完成了从自身到家国的逆境重生。
除了两位主人公之外,书中还有很多虽然着墨不多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文可入翰林,武能安一方,偏偏随性洒脱却又嘴碎爱操心的沈易,可亲可爱。再如看似冷若冰霜、不苟言笑,实则心怀大义、普渡众生,悬壶济世、妙手回春的陈清絮,可敬可佩。还有入道临渊的哑僧了然,自以为参透人间悲喜,却发出了“诺大的家国、诺大的天下,东西隔海,南北无边,竟放不下一尊远离尘世的佛龛。”的感慨,可吁可叹。包括一些反面人物,也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比如书中的元和先帝,生性懦弱,善于玩弄心机,文不成武不就,却又优柔寡断,对顾昀下过奇毒,起过杀心,却也握着他的小手写过字,九五之尊站在雪地里半个时辰哄过他,甚至临死的时候,还跟顾昀说:“子熹,大表兄看着你呢。”把解药藏在佛珠里给他了,却又没有明示,也很难说全是假意,没有半点真心。当今皇上李丰,他生性多疑,刚愎自用,既不信文臣又不信武将。他当时把重疾未愈的顾昀罚在雪地里跪了一夜的时候,长庚杀了他的心都有了。可是在外敌入侵,京城告急的时候,他却拿出尚方宝剑,要传位给长庚,自己走上城墙,与军民共进退,天子祭旗,也不失血性。只不过被长庚把剑扔回去了:“我不替你做这个亡国之君。”突然想起以前在《读者》上看到的一句话,说是:“刑事律师见过坏人最好的一面,离婚律师见过好人最坏的一面。”这人性幽微,怕是一生一世的课程也赶不上的。 此外,书中有一个超脱现实的设定,那就是作者想象出来的一个有超强威力,同时也是价值不菲的能源紫硫金。围绕紫硫金的争夺引发的一系列战争、动乱、掠夺,其实也影射了现实世界中的能源战争,大致相当于中东国家的石油之战。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所以有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到底是上天给他们的厚爱还是他们一切苦难的祸首。
苍山负雪,清风鉴水,明月天心。后来作者说,其实顾昀的遗书只有五个字:“生死不强求”,但是最终却没有写进正文里。大概是因为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是有感情的,而我们读者对书中的人物亦是有共情的。连读了两遍《杀破狼》,第一遍完全震撼于那些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和历史氛围,第二遍才发现了里面丝丝缠绕,密密包裹的情感。感情线深而不浓,淡而不疏,既然抛却千重枷锁与人伦,绝境之下的灼灼深情,能让将军的铁石心肠都有几分动容,又如何不能打动凡心的我们?那么就祝福在书中的那个平行世界里,大梁从此山河依旧、四海清平,而来年冬至,子熹和长庚也终于在家国江山之后,可以共剪一枝侯府的绽雪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