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铁骑乍起惊宫阙 龙种颠沛蒙尘垢
公元783年的冬天来得格外的早。长安大街上秋风扫落的树叶还泛着黄绿,细沙似的雪粒趁着黄昏,已经擦响了大明宫宫殿的瓦楞。
袖着双手立在炭火旁的唐德宗李适,神色憔悴,双目黯淡。银白的炭灰落满的他的两肩,他仿佛浑然不觉,仍然深深地陷在无限的忧虑和无奈之中……
一个内侍捧只碗走来:“陛下,喝碗参汤吧。”
德宗宛如一座石雕,一动不动。
小太监又道:“陛下,您已经立在这里两个时辰了,您别愁坏了龙体啊!”
德宗缓缓转过身,低低地道:“去,把太子传来。”
内侍匆匆出门,不久,太子李诵赶来,见过皇父,立在一旁。
德宗深深地凝视着太子,道:“河北藩镇反叛,烽火不息,干戈不绝,官军久战疲惫,凯旋遥遥无期,淮西李希烈又趁火打劫,北扰东都,南袭襄城。襄城乃江淮通往长安的交通要塞,失襄城便再失江南半壁江山,诵儿,你可有力保社稷的主张?”
太子嗫嚅道:“官兵已无力救襄城。儿臣以为,不如诏令镇守襄城的哥舒曜弃城,退保两京。”
德宗面露愤色,沉默不语。良久,又道:“先帝肃宗、代宗皆以太子的身份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统领三军,鏖战沙场。当今天下多事,皇儿难道没想过效先帝之故事,为保我李氏江山出力?”
太子扑通跪倒在地:“儿臣愿为江山社稷抛颅洒血!”
德宗面露一丝暖意:“父皇已经诏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部南下,待大军途径长安,皇儿就与姚令言一起出发吧!”
太子辞别父皇,正要转身出宫,德宗又道:“派人把大皇孙带来,父皇要检查他的学业。”
黄昏时分,细沙似的雪粒变成了飘卷的雪花,宫里的烛光从门窗射出来,照得门外的青石甬道一片银白。宫内,年方六岁的皇太孙李纯坐在皇祖父的膝盖上,摇头晃脑地背诵着诗书,德宗皇帝微眯着眼睛,随着孙子抑扬起伏的节奏,轻轻地摇摆着双肩。
这时,一名内侍进来,低声道:“陛下,泾原节度使姚令言进宫见驾。”
德宗皇帝连忙将孙子放下,命人将他带走,这才道:“快请他进来!”
片刻, 姚令言进来,叩见皇帝。德宗连忙亲手将他扶起,道:“襄城危在旦夕,朕特诏爱卿南下救援,大唐的半壁江山,全仰仗爱卿了!”
姚令言眉宇之间隐隐露出几丝隐忧:“解救襄城,臣当誓死效命,然泾原士卒仓猝出征,未及集措军资……”
德宗忙道:“朕已命京兆尹火速筹措军资,不日即可备齐……”
这时,一内侍匆匆闯进来,急报道:“陛下,泾原士卒哗变,已攻至通化门!”
皇上大惊:“何故哗变?”
内侍:“京兆尹犒师,惟有粗米野菜,士卒心生怨恨,因此哗变。”
姚令言吓得面色如土,跪地叩头不止:“臣治军不严,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皇上也惊慌失措:“姚爱卿,你快去阻止士卒,快去!”
姚令言匆匆奔出大明宫,刚出丹凤门,姚令言迎头撞上哗变的士卒。
姚令言高叫道:“诸位军士,诸位军士,我是姚令言,诸位请听我说!”
众士卒回答他的是一片箭镞。姚令言俯身贴在马背上,舍命冲向士卒:“诸君诸君,听我一言!听我一言!”
众士卒一拥而上,挟持着姚令言杀向大明宫。
大明宫内,已经乱作一团。唐德宗手足无措地喝道:“内侍,快传御林军!传御林军!”
一名老年内侍仓皇而出,片刻功夫,又满身泥水滚了进来,哀号道:“陛下,叛贼已经冲进了宫门,咱们快逃吧!”
德宗绝望地长叹一声,道:“快去,通知太子,带上皇孙,随朕出巡!”
杀声渐近。
内侍们拥起皇上太子及皇孙仓皇逃向北门。
那时,朔风刮得正紧,鹅毛般的雪片也平添了许多力道,打在众人的脸上,仿佛刀片似的。
太子一只胳膊怀抱着六岁的长子李纯,一边又腾出一只手来,搀扶皇父,步履十分沉重,不觉拖累了皇父。德宗怒道:“诵儿,把皇孙交给内侍,快去断后!”
李诵还在犹豫,内侍已经抢过了皇孙。李诵从侍卫手中夺过宝剑,转身就走。皇孙李纯从内侍怀里挣脱下来,叫道:“皇祖父,孙儿要跟父亲同去!”
太子李诵回转身来,俯下身去,轻轻地拭去儿子眉边的雪花,不觉眼眶里已经噙满泪水:“儿子,快跟皇祖父走吧!”
说罢,提剑昂然而去。德宗将孙子揽在怀里,凝望着太子消失在雾雪中的身影,眼里也闪出了泪光。
公元783年(建中四年)10月,德宗皇帝逃往奉天。泾原士卒拥立朱泚称帝,公元783年11月, 朱泚率叛军将唐德宗避难的奉天城团团围住。
奉天城外。
叛军猛烈攻城。
城墙已残破不堪,城池几欲陷落。
皇帝行营。
德宗身着单衣,坐在一张简陋的木床上瑟瑟发抖。
一内侍进来道:“陛下,奉天被围数日,城中粮食已尽,陛下每日的两碗粗米也无着落了。”
皇上:“各路勤王之师如果三日不到,别说粮食,朕的命也难保了。”
内侍:“陛下,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呀!于今之计,应选派若干健卒,突出城外,刺探军情,以便早作打算。”
皇上:“好吧,你就代朕挑选士卒吧!”
内侍出。
这时,太子李诵夹裹着一阵风雪进来,兴奋地道:“儿臣从百姓家中寻来两只蒸熟的山芋!”说着,从袖中取出山芋,就要献给皇父。突然,皇孙李纯从厢房奔出来,蹦跳着道:“父亲,我也……”
太子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忙把山芋遮盖起来,斥道:“纯儿,睡去吧!”
皇孙李纯泪水夺眶而出,但还是轻轻地转过身去。
德宗叫道:“孙儿,过来!”
李纯瞥了父亲一眼,迟疑不决。德宗向太子道:“诵儿,你下去吧。”
太子还要争辩,德宗瞪了他一眼。太子只好放下山芋,悻悻退下。
皇孙李纯欢天喜地地扑向皇祖父,德宗拿起一直山芋,仔细地去掉薄皮,递给了皇孙。李纯叫道:“爷爷,你一口,我一口!”
刚刚转过宫门的太子似乎嗅到了一阵芳香,忍不住狠狠地咽了一口唾液。突然看见立在门楣的一个小太监偷觑着屋内,不住地吧嗒着嘴巴,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片刻之后,内侍领进一名强健武士。武士向皇上施礼。
皇上迫不及待地问道:“朕遣你出城刺探军情,你愿意出城吗?”
武士:“小人万死不辞!不过──”
皇上:“不过什幺?”
武士:“外面十分寒冷,小人衣衫单薄,请圣上赐给小人一件棉衣。”
皇上命内侍在室内翻来复去,竟找不到一件棉衣。皇上眼里噙着泪花,跌坐在木床上,说不出一句话。
武士见状,道:“不劳圣上寻找了,小人这便出城。”
皇孙李纯飞身跑进自己的厢房,很快抱来意见一件披风,递给武士:“你拿去吧!”
武士接过披风,展开一看,是一件童装,甚至裹不住自己的肩膀,就苦笑着还给了李纯。
李纯见他不受,又去解自己的锦袍。武士泪欲涌出,连忙止住李纯,深深地施了一礼,哽咽道:“多谢殿下!小人不惧严寒!”
武士又别过皇上,出门而去。李纯望着武士的背影,迷惑地问德宗:“皇祖父,是何人把我们从长安赶到了这里?”
德宗切齿道:“是叛贼!是叛贼逼得我们沦落蒙难,有家难归!”
李纯眼里冒出火光:“爷爷,孙儿长大,要杀掉所有叛贼!”
德宗紧紧地将皇孙揽在怀里,连声道:“好孙儿,有志气!有志气!”
翌日。
德宗皇上登上城头向城外观望,只见城下的叛军正忙着填埋护城河,竟欲再攻。皇上目光里透出惶恐。
这时,城外的叛军中突然奔出一人,箭镞一样射向城墙。他向城上高呼:“我是朔方军使者,快快扔下绳索,拉我上城!”
城头的士卒忙抛下一根绳索,将使者快速拉起。
城下的叛军醒悟过来,纷纷向使者射箭。使者身中数箭,但仍未有松手,直到被拉上城头。
使者顾不上拔出身上的箭头,从怀中掏出一只蜡丸,断断续续地说:“朔方节度使李怀光有表章在此,快交给皇上。”
皇上已匆匆赶至,他哭啼着击碎蜡丸,取出一纸阅览。览罢,竟手舞足蹈地叫道:“朔方军已经来了,朕得救了,朕得救了!”
全城军民抬起使者,环城游行,欢声雷动。
公元783年(建中四年)冬,朔方军解除奉天之围。但不久,朔方军节度使李怀光也背叛朝廷,德宗无奈,又带着太子、皇孙逃亡汉中的梁州,一路上,云岭连绵,山穷水恶,德宗的长女病死途中,皇孙李纯几乎饿毙野岭。公元784年5月,李晟率官军击败李怀光,收复长安,德宗皇帝一行终于重返帝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