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看完《琅琊榜》之后,又邂逅了韩非的《说难》,顿时于心戚戚,觉得说话确实不易,韩非说:说话的难,并不是我知识有缺不足以表达含义,也不是我口齿不清难以表达所想的意图,而是我说的话难以符合倾听者的心。
俗话说:三个秀才说书,三个屠夫说猪。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在古代更是这样,事以密成,语以泄败,一言之败,轻则流放,重则人头不保,李白因为赞美玉环像飞燕,遭力士谮言而被贬官,那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句又让多少人性命不保。
韩非说:“权贵的人如果有过错,说的人要是挑明来佐正他,他便会厌恶你。权贵的人想到一个妙计,而你与他有一样想法并且告诉了他,他会觉得自己的想法不是独一无二而不高兴。强行劝告他们做那些他们不想做但是有利于他们的事,制止他们停下那些他们不想停但是会有危害的事,他们会觉得你居心叵测,谈论其他权贵的人,他会以为你是来离间的;谈论地位低的人,他会觉得你在凸显你的贵重;谈论投其所好,他会觉得你在示好而有求于他;谈论他憎恶的事,他会觉得你在试探他。说得少时,他会觉得所言愚笨不可用;说得多了,他会觉得所言冗杂而狡猾(巧言令色鲜矣仁)。如果你粗略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会觉得你胆小不敢多说;如果你旁征博引,事无具细,他会觉得你傲慢轻浮。这就是为什么说话难了!
史记说:“我唯独叹息的是韩非深知《说难》,却自己还是免不了被处死”,我想他深知说难,却还在君王不信任的情况下,发表了这一系列的文章来彰显才干,这是他不明智的地方(或许我也不该发这篇文章?)
我想鲁迅先生也是读过韩先生《说难》的吧,故有此《立论》来交相呼应: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台上预备作文,向教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教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许慌:或许是说谎)。但许谎的有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原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你瞧!多么......。啊育!哈哈!Hehe!he,hehehehe
我想生活中有很多矛盾便是互相辩驳因言获罪,有时你说得越多,听者就越是悖逆。有时你们根本无法沟通,与音乐家聊绘画的技巧,与赵括讲用兵之道,跟唯心主义的人天天讲马哲毛概(这句话不会遭罪吧),套《外来媳妇本地郎》一句歌词来说,就是“鸡同鸭讲眼碌碌”。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互相听不进,相辩两糟糟。
至于如何把话说好,我就不便多说,只是三点
-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猫喵两声,见狗汪汪叫
- 孔夫子说:宁武子在国家有道时表现得很机智,在国家无道事表现得很愚蠢,他的机智很多人都能做到,但他的愚笨却不是人人能会的。
- 若是得空不妨看看《琅琊榜》,多注意下梅长苏,静妃,高公公,纪王……(他们的对话),相信会有所收获
以上都是先贤观点,我只是串了串,虽然这样,却也免不了看官们觉得我好为人师,这也就是说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