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31日
今年的报告来的晚了一点,因为要写的时候刚好电脑屏幕坏了,换好之后就开始写总结了。现在的业余时间很分散,因为要照顾女儿,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至少还要过一两年才能有大块的业余时间。
去年总结的末尾说要多学点金融知识,在这一年里断断续续的也学了一些,主要是从雪球上看帖学的,但总体上说,我觉得我对金融兴趣不大。我没有那种学习其他 学科时候的激情,所以这条路我是不适合的。但是还有一种比较简单也比较适合我的投资方法,就是所谓的价值投资,买入质地优良、股价未被高估的股票,放在那 里就好。基本上去年的股灾我也是这样几乎全仓扛下来的,最多的时候亏损应该在30%以内,现在还亏着,10%以内,不过有信心在最近几个月内解套。另外就 是可以打新股,作为几乎每天都有的免费彩票,还是挺不错的。目前的大盘点位在3000左右,可以放心买入的股票也不少,可惜的就是没有那么多闲钱。
今年的工作比起去年更闲了。有一个好事情是3月份的时候普调了一次工资,涨幅在20%+,还是比较可观的。至少在我工作这么些年,这应该是涨幅最高的一次 了。但这反而更加强化了要走的心。因为现在我的工作明显比之前轻松很多,但薪水却变高了(按照相同购买能力折算后比较)。也就是说,公司加工资并不是因为 个人业绩做得好而加,感觉就是莫名其妙就加了。说是业绩趋好,之前业绩好的时候既没有加工资也没有发业绩奖。去年说过的上升通道的问题,现在还是没有任何 好转的迹象。今年公司搞了一个晋升公示,不看不知道,一看才发现其他事业部升级都是刷刷的,我们事业部压根没有升级的意思。分析了一下,与领导关系比较 大。我们的领导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工作认真负责,不计较个人得失,无私奉献公司那种,估计他认为我们也是和他一样,或者应该要和他一样,所以这么些 年来我们事业部晋升都很少,同样层级岗位的任职人员级别都是低于其他事业部的。结果就是不服,自认工作不比其他事业部的人差,但别人都晋升了,难免产生落 差感。总结一下就是,你的努力和你所得不匹配,推广可知,所有人的努力都和所得不匹配,因此基层离职率很高,中高层很多没啥业绩的人拿着高薪。现在唯一支 撑着我在这个公司干下去的原因就是新车间的建设。毕竟是全新的工艺和管理,应该是可以学到很多好的东西。同时,也因为如此,对公司的发展还抱有希望,希望 在这一两年之间可以看到改善的迹象。
公司也知道管理的问题很大,所以今年搞了一个管理问卷调查,又开了一个征文,号召大家献计献策。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具体的动作。只有危机到来时, 才有可能真的变革吧,但短时间内看,危机似乎还有点遥远。隐患一直都存在,问题的根源就在人力资源。我们的人力资源的做法一般是忙时奖励推荐入厂,闲时降 薪赶人走,不断轮回。但我们做的是制造业,而且造的是汽车,是需要有一定技能的人来干活的。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新员工进厂在不断出错中学习,学好 了就离职了,再来新员工。而且是产量越高,越忙的时候,越容易出问题,出低级问题。看的久了,真的觉得一点意思也没有。包括设计、开发部门也是如此,大量 启用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来干活,学成之后被其他公司提高点待遇就挖走了,然后继续招大量的应届生。整个公司也没有技术、经验的积累沉淀的流程制度,经常 是重复往坑里跳,一而再再而三的跳。留下一堆问题让工厂解决。这些问题在其他公司我想也都有,不算大问题。真正的大问题还是出在老板身上。从最终产品来 看,我深深的觉得老板品味堪忧。我们的产品就是功能的堆叠,确实有先进独到之处,但却忽视了顾客真正的需求。比如人人都能理解的外观,我们的产品就是不断 增加乱七八糟的装饰,芜杂无序,导致山寨味浓厚。技术、管理、质量等等只能决定一个公司是否可以成为一家赚钱的公司,但品味是决定一家公司能否成为一家卓 越公司的关键。综上所述,我们公司至少现在是绝无可能成为卓越公司的。
有以上这些牢骚的原因主要还是今年以来太闲了一点。也正是因为闲下来了,所以我把品质专业的相关内容相对系统的自学了一遍。这一年看了SPC手册、MSA手册、VDA手册、ISO9001:2015版英文版,还参加了一次培训。买了质量专业中级考试的教材,相对系统的把质量专业需要学的内容过了一遍。不过 这个考试在前年国务院精简资格考试的时候已经取消了。在网易云课堂上学了南京大学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课程,对于理解SPC帮助很大。自己学习完毕之后, 又把相关内容做成课件,给科室内培训了一遍。如果有朝一日我走了,至少后续的人才不会出现断层了。
说说这几个手册的读后感吧。SPC手册我感觉是这里面写的最好的。SPC手册上说了一句话,我觉得非常精辟:“收集数据并用统计方法来解释它们并不是最终 目标,最终目标应该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当一个不能实现任何改进的技术专家是很容易的,我们应该将增长知识作为行动的基础。”在公司里面上班, 尤其是从事制造业,会接触到大量的记录、报表。很多情况下,这些记录只是被当作一种有惯性的工作在日复一日的执行着,很少有人去关心这些数据究竟如何能够 改善我们的工作。SPC中说用统计方法来解释并不是最终目标,实际上我们连用统计方法来解释都做不到。绝大多数人只知道平均数、不良率这些基本的东西,关 心分布的都很少。实验验证基本上都是一个实验,一次测量,如果结果不好就再测一次,这样来使验证符合所谓理论。最让人惊奇的是作为公司内很多从事质量工作 的人压根不理解质量能力和正态分布,所以一出了问题就先加严标准,以为有了全检就不会有不良流出。SPC手册最厉害的地方是把概率统计的复杂理论简化为速 查的参数表和控制图,这样对于执行人员来说,只要会简单的查表计算就可以实施SPC。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做了最大限度的简化,适合于各个层次的人来使 用。但缺点就是太省事了,导致很多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MSA手册可以说是脱胎于SPC手册。其中的关键部分都是SPC那一套。MSA手册写的太繁琐了,基本上只要不是文盲,按照它上面的步骤来做都可以做出MSA。举例来看:
“让评价人A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在第1行记录读数。让评价人B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在第6行记录读数。让评价人C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在第11行记录读数。让评价人A重复测量第一个零件并记录读数于第2行,让评价人B重复测量第一个零件并记录读数于第7行,让评价人C重复测量第一个零件并记录读数于第12行,如果试验需要进行3次,重复这个循环将数据记录在第3,8,13行。”
这是其中关于如何填写GRR数据表的内容。整个手册基本就是这种风格,估计懂的人看得觉得弱智,不懂的人看得仍然是一头雾水。
VDA手册是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关于审核的手册。手册的写法基本就是条款的罗列,一项一项的写下来。一方面 你可以感受到德国人做事的严谨,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到量化一切的那种态度。一般的审核都是给结论,通过,不通过,有条件通过;VDA是打分,直接看分数。 三大块,制程审核、体系审核、产品审核,也是我们公司现在执行的。只可惜我们公司的审核已经沿用多年,没有与时俱进的进行优化,所以现在也是徒有其表。
ISO9001:2015变化很大,我专门写了一个知乎答案,在这里: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676371/answer/84585860
这一年来还是学了不少东西的。也在车上听了一年《The bigbang theory》,听懂的部分越来越多了。我的英语学习目标不高,就是能够不要字幕看美剧,基本不用词典看原版书,上英文网站就可以。再过一两年应该就可以 达到这个目标了。给女儿看的《Peppa pig》其实是很好的英语入门教材,发音地道的英伦腔,句子都是短句,词汇也都很常见,培养小孩的学习兴趣应该很不错。
最重要的还是突然又有了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于数学的兴趣。学习概率之后又学习了哈工大的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了解了近世代数的一些内容。“群”这个概念虽 然还有点迷糊,但对很多问题看法不同了。前两天又看完了《Python学习手册》,也是Python的入门书,加深一遍印象。觉得现在学编程真是幸福多了,列表、元组、字典这些数据结构真是太方便了。c/c++要和数据打交 道真是复杂,不堪回首。但现在还缺少一个从了解语句,可以编写小的程序到编写相对较完整的一个项目的跨越。不知道什么书是讲这个过程的。现在的感觉就是你 让我砌墙我能砌,但要从头到尾造一所房子就傻眼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下手。
看书方面有几本书要介绍一下。首先是吴军的《数学之美》,写的通俗易懂,把互联网上那些高科技背后的技术写的很明白。虽然说具体的实现还有很多更高深的内 容,但原理基本如此。然后是小说,有两本印象深刻的徐浩峰的《道士下山》和[美]司各特·霍金斯的《上帝的图书馆》,都非常精彩。余华的《第七天》也不错,相当于社会悲惨新闻大集合。重新看了一遍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难怪感觉之 前几乎没有印象,只是记得自己看过,现在才知道是因为之前读压根没看懂。还看了后续的《果壳里的宇宙》,这本书写的感觉就差了些。还有很多介绍性的知识、 图片参杂在正文中,时不时的出来打断思路,阅读体验很不好。
电影方面,由于有了小孩,没法像之前那样说看就看。不过还是抽出时间看了一下《魔兽》,和我想得差不多,觉得不错。
差不多就这样了,这一年,学了一些东西,攒了一点钱,自我评价还不错吧。继续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