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我经常写日记、写小说,感觉写作就像一种发泄,灵感来了就不断写写写,停不下来。16年下半年尝试写小说,后来接触简书,感觉短篇写作能够满足记录想法和节省时间的需要,直接转战简书。最近为了系统地学习写论文,我看了《学会提问》、何海波老师的《法学论文写作》和一些文献利用相关的书籍,这件事情让我对写作有了新的看法。
1.写作需要具体的方向
何海波老师建议大家论文选题要尽量统一一个方向,工作的最好跟职业方向挂钩,想要继续科研的最好在你擅长的领域不断精进。大多数简书用户也许不必写论文,但是简书写作也需要方向。我自己建了几个文集,基本可以囊括生活中感想的方方面面,这种做法非常适合记录生活中的灵感、自己查找,但是无法满足公众需求,难以增加账号的影响力。
2.写作需要逻辑化
不论是写作还是演讲,都是一种表达。逻辑化有利于增加表达的清晰度和准确度。我们看一篇议论文能迅速得知作者的观点,而看散文却常常不知所云。信息化时代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大多数读者并非为了阅读体验而是为了获取信息才浏览简书首页。先亮出你的观点再做详细论证,既节省读者时间,又让读者阅读时思路清晰。
3.一篇文章只有一个观点
论证一个观点需要大量精准的信息。我这篇短文,为了分析写作的复杂性,总共拆分五个部分。但是论证不完整,因为写作的复杂之处非常多。法学写作的文献搜集就能写一本书。一个观点可以拆分成很多部分,各个部分又是一个小观点。一篇文章论证一个观点是大树,论证两个观点则是双头蛇。
写作的好处正在于细致观察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信息。如果一个人写作的方面总是针对某一内容或者采用某一视角,那么就能吸引需要这些内容或者喜欢这些观点的读者,讨论、辩护,互相促进在这一方向的知识深度。
一篇文章之所以容易多个观点,是因为人的思维跳跃迅速。写作依靠灵感。写作时经常冒出许多想法,有时不经意得加入文章的论证,后期删掉可惜,不删又不妥,左右为难。我建议这种情况可以单独记录,搜集信息,再另写一篇文章阐述新颖想法。
4.写作需要阅读大量材料并加以辨识
文章中每一句话都要有充足的依据。依据来源于阅读、问卷调查、访谈、数据统计等。搜集信息之后需要辩识真伪和相关性。写作一篇文章,材料储备占据70%的时间。如果写一些专业文章而你又不太喜欢专业书籍,那过程简直痛苦又枯燥。虽如此也必须去做,这是追求高质量写作的必由之路。
5.写文需要专注时间段
写作是一连续过程:材料搜集、阅读,想法积累、逻辑化,写文,修改……这些环节耗时很长,每个环节之间可以分开,但是每个环节内部需要专注, 特别是写文这一环节。知识和观点成型后,花费一段时间写完文章非常顺畅,而如果被打断,下次再写有需要一次启动,不仅浪费时间,还存在写感消失的危险。即使有时必须停下,最好记录连续的关键词,以便日后迅速带入写作氛围。
小灵感~
1.对外
读者需求、定时推送。
2.习惯
固定时间(早晨半小时)、固定长度、
30天习惯养成。阶段一:反抗期(第1天—第7天)很想放弃。阶段二:不稳定期(第8天—第21天)容易被影响。阶段三:平静期(第22天—第30天)心情逐渐稳定。(各人不同,仅做参考)
3.效率
提升打字速度
4.资源
《朱天衣的作文课》、《文心》、《完全写作指南》、安妮特·西蒙斯的《故事思维》、《情节情节》、《写好前五页》、《短篇小说写作指南》
我是简书园烟向晚,法律人、吃货、行动派,希望我的文字对你有帮助(^_^)!
欢迎多多点赞,关注小圆~这样我们就能一起进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