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诺兰说过这不是一部战争片,而是一个求生的故事,40多万的法军和英军被德军逼到名为敦刻尔克的岛上,岛对面可见的是英军的家,他们想回家,可德军在海上猛烈的攻击让人绝望,当只剩下投降与全歼的选择时,他们靠着互相帮忙的力量,创造了成功撤退的奇迹。
这部电影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没有总统,只有那些在历史上没有多提的小人物――士兵、船员、飞行员。影片开头,这三类人在自己的情节内,没有任何交集。士兵们好不容易上了船,但很快发现,所有船只都会炸毁。这种情况下,英国的普通船员,自发的去岛上救人。而空中战斗的飞行员,接到命令,掩护海上的船只,战斗到最后一刻。故事很简单,只是诺兰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法,把三个独立的故事打散,再互相穿插,看起来很简单的故事就会变得悬疑,复杂。再加上BGM以时间的嘀嗒声来作为剧情的推进,整个过程由此变成了一场与时间斗争的比赛,观众也会时刻处于紧张的状态。而在影片的结尾,当三个故事最终汇成一个故事时,也就成为了这部影片迭起的高潮,在余晖下的飞行员的身影,士兵们欢呼的笑容以及那些迎来希望的船只,所有的画面都让人感叹到回家真好,和平真好。
很多人说《敦刻尔克》在宣扬英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贡献。可我们也会看到,英军中的很多士兵为了求生,可以变得自私。混入英军中逃生的法国士兵,面对求生,却选择了救人。但可悲的是,在最后英军离开时,法国士兵被忽略了,这也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在电影的开头,前线作掩护的也是法军。全篇下来,虽然法军的镜头不多,但诺兰并没有忽略他们――英军的顺利撤退,英国人和法国人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诺兰用电影告诉我们,个体都是有缺陷的,我们有私欲,这是一个求生的故事,人们会在自私和正义之间挣扎,但不可忽略的是:我们需要彼此,一个整体取得的成就要比个人大的多。
任何作品都应该基于作者的初衷去展开,不是任何人捕风捉影,就可以代替导演说出想法。诺兰多次强调,他只是希望把历史鲜活的以视觉方式呈现给观众,他不希望大家去探讨历史,政治。而那些任何试图将这一故事窃用于传达现代某些特定政治信息的人,都是不真诚的。所以我们是否更应该多关注这部电影人性的一面,而非一定要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基于此,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就到此为止了。
接下来,是我对诺兰导演提出的一些观点的个人思考。
对于很多人因为《敦刻尔克》而引发的民族主义,诺兰在《巅峰问答》表达过一些观点,他说;“不能混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不能将爱国主义的概念归于任何一个政治阵营。爱国主义与政治无关,是对集体的爱。”
爱国主义意味着我们热爱着这片“土地”,它是我们的“家”,因为它给予我们归属感,所以对于土地上的一切,我们给予最大的包容度。即使我们的“家”有缺点,但不妨碍我们去热爱它,守护它,努力提升自己让它变得完美。爱国主义与政治无关,它源于我们的内心的归属与爱。
民族主义并不会如爱国主义一般纯粹。它的包容性不大,民族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它们之间是无法包容的,而最好的结果就是互不侵犯。民族主义多与政治,或是利益挂钩,而这样的关联性会导致某些组织或是个人会以各种形式主动进入别人的领域,所以民族主义有时又会带有侵略性,民族主义是极不稳定的因素,如果群众被有心人恶意引导和煽动,而去主动破坏和谐,那么很快就会发展成极端民族主义,就像现在的伊斯兰教,中世纪的基督教以及希特勒时代一样。
记得以前钓鱼岛事件发酵时,很多愤青会砸车,美名其曰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帜,可是这已经有发展到极端民族主义的趋势了,因为这些人暴力的伤害了别人,真正的爱国是让国家走向更好,不是靠着抵制与打击别人。网络暴力亦是如此,每天网络上大量的喷子,只会靠着抨击别人来表现自己的爱国热情,而舆论趋势也总会恶意引导我们的三观。
在此,我想强调的是,希望每个人能保持自省,不要人云亦云,不然很容易被恶意引导,而做出不可估量的后果。
希望以后的影片大家都能抱着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任何的观影感受应该根据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去表达,不要因为大环境的影响而导致你的判断变更,祝愿现在正在看文章的你有一颗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