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日更三十天,我推掉了翻译的工作。
在今年5月11日参加一元老师第二期小说训练营之前,我是一名在家工作的自由译者,有三两个长期合作伙伴,每月不定时忙十天半个月,其余的时间就是在家做做家务、看看书和电影,或者找同城的老友出去走走。日子过得很平静,除了与合作伙伴、家人和极少的几位老友交流,我的生活过得就像隐士一般。
话说翻译这个工作,我指的是纯笔译,不过是码字而已。对于我这种工作了二十年的翻译匠来说,这种工作无非就是一天到晚啪啪啪敲字,中间加上吃喝拉撒睡,基本上不用想。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之内,这种工作是纯体力活,跟搬砖无异。有位自由译者同行,在家工作了十七年,他曾经在QQ上跟我说:“我已经翻译傻了。”长期不与外界打交道,连正常交流都变得困难了;更不要说,自己翻译完的资料,完全没有兴趣再看第二眼。只有在统计字数核算费用的瞬间,才会觉得自己的辛苦多少没有白费。
当初选择翻译作为职业的时候,有位同行曾经提醒我:“英语翻译,作为一项爱好玩玩可以,如果作为谋生的职业,每天被逼着不得不做的时候,会厌倦的。”是的,我早已经厌倦了。除非有报酬,否则,我根本不愿做。就像有个著名的故事中,在一位老人门口踢球的那个孩子,老人为了阻止他踢球,先给他三块硬币,后来逐渐减少到一块硬币,最后什么也不给的时候,那个孩子也就再也不愿在老人门口踢球了。
五月份,我突发奇想报了一元小说训练营,原本也是想在枯燥的翻译工作之外寻找一点写作的乐趣。那一期课,我并没有停止翻译工作;我在工作之余,按照一元老师的作业要求构思小说,甚至在枯燥的工作过程中停下来,随时捕捉灵感,动笔描写。忽然发现,我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特别是,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奋笔疾书,笔下的人物活生生地在我脑海中上演着他们的悲欢离合。那一期课,由于翻译工作的原因,我学得有些辛苦,作业完成得也很费力,甚至最后一次作业在课程结束以后很久才提交。
五月份结束的时候,我决定暂时停止翻译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写作,也是想体验一下,做全职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同时,为了让自己的写作更精进一步,我续报了一元老师的第三期短篇小说训练营,并开始在简书上坚持日更。
一个月结束了,我终于发现:与翻译相比,写作这件事并不轻松,只不过是换一棵树吊死而已。当然,换一棵树吊死,也不费多大事儿。写作,自然比翻译有乐趣,但要长期坚持下来,并不容易。
首先,写作需要动脑筋构思故事情节,要随时恭候灵感到来。
在写小说之前,我读书、看电影都是瞎看,与人聊天也是瞎聊,而现在,这些都成了有目的的活动,因为不知道哪个环节,就会给你带来灵感;甚至连睡觉做梦都有了压力,想着如何把梦完整记录下来当素材。我有好几篇小说,都是在浏览微博时产生的灵感。而小说中的梦境,有的也是出自我本人真实的梦境。
构思故事情节,是在无意义的发呆中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朱自清曾在《匆匆》中慨叹逝者如斯夫:“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而当你在这样的发呆中构思故事情节的时候,竟然觉得时光的流逝,不再没有意义。
最兴奋的事儿,莫过于灵感如潮水般涌来的时候。那种心情,用汪国真的诗来形容,就是“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而训练营微信群里两位同学的形容更是生动:
“本来只想给菜园子浇水,结果把家给淹了。”(沉默1355)
“本来想淹掉金山寺,结果却有雷峰塔快遭殃的感觉。”(七染 )
构思很重要,主题、逻辑、布局同样重要。
当然,构思和灵感同时到位的时候,我会写得忘乎所以。此时,往往只是为了写得高兴而写,不顾主题、逻辑和布局,一不小心就沦落成了披着好莱坞大片华丽外衣的垃圾文章。这里我要感谢福二姨、高凤华和孤独一刀同学,他们给我写的文章提出过很好的建议。其实,每当我在简书发表一篇文章的时候,内心是非常期待简友们能提一些建设性意见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意见,即使写得再多,也不会有实质性的长进。
除非是写给自己看的日记体随笔,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瞎写。而写给他人阅读的作品,都必须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这是对读者最起码的尊重。
精雕细琢,慢工出细活。
这方面的典范,在我们的同学中,非夜二郎莫属。他自己说,曾经花了三天时间上网查资料研究厨师和厨艺,最终写出了他那篇登上日报的著名征文:唯美食与爱情不能辜负|西湖畔的厨娘 。他的写作精神,是我最推崇的,因为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这样精雕细琢写出来的。这种精神,无论在哪个行业,都受欢迎。即使在我从事的翻译行业,有没有认真雕琢,也是从文字上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钱钟书当年写《围城》时,因为有专职工作,每天回家只写500字,精雕细琢,最后写成了精品。而在我们目前这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智能时代,如果我们不以写作为谋生手段的话,不妨将脚步慢下来,再慢下来,以工匠打磨金箔的精神认真写,不怕将来写不出精品。
而我,不是一个能够快速输出的作者,必须要想好才能写。这个过程,很折磨人,特别是想不好的时候。在这一个月中,有那么几次开写后,我需要在写完开头停顿一下,反复修改几遍,再往下写就很顺畅;等到快结尾时,必须再刻意停顿一下,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写,最后结尾就会写得就很有力。这说明,精雕细琢,非常有用。
必须读书,必须读书,必须读书!(重要的话说三遍!)
这一个月来,我为了日更,其实总体上写得很匆忙,书比以前读得少了很多,只看完了曹文轩的《草房子》和一鸣的《晴时有风》。一元老师建议的《中国小说史略》看了一半;雷蒙德卡佛、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只看过寥寥几篇。这一个月写到最后的时候,我竟然有了才思枯竭的感觉,这种不好的感觉分明提醒我:输出过多,营养跟不上了。
结束三十天日更后,我打算无输入、不输出;要以日更的精神来坚持每日读书。比如,每日早读,摘录,在有灵感的下午或晚上写作。如果实在没有灵感,就不写,或者继续读书,或者出去走走。
每天应当选择固定时间与简友们交流,不要随时随地关注自己的文章是否被赞或被评,那样会把读书和写作的时间碎片化,不利于提高。
写作,还是要兼顾日常生活。
这段时间,我为了专心写作,基本上闷在家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家里蹲,吃饭都直接点外卖,连家务都不做了。但最终的效果,并不像我想象中那样好。
其实什么事情都不做,只是闷在屋子里写作,就跟圈养的肉食鸡一样,下的蛋也没啥营养。白天定时走出家门,到菜市场或超市听听邻家大妈的家长里短,夜晚凉快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出去散散步,体验一下清风明月。灵感,可能也就在不经意间来了。
就算是已经停下来的翻译工作,我也需要考虑适当恢复,毕竟,这也是一种生活体验。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附)日更三十天的收获
与简书同步日更的公众号开通了原创保护。
写满了10万字,积累了166个粉丝,700个赞。
这个成绩,在大神林立的简书,根本算不上什么。最最重要的,就像薄荷清欢同学所说,我在10万字之外,收获了十分的友谊。这些同在简书创作的朋友们,从我刚开始发第一篇文章到现在,一直在关注并鼓励我的写作。我也从他们的文章中,收获了很多,无论是写作技巧还是创作灵感。正是这些朋友们,让我这名超级隐士与世界建立了连接。“写作,或是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都不仅仅是自我表达。它是一种交流。”虽然,对于朋友们的文章,我不一定每篇都看,但我有时间一定会认真拜读并留言。简书,因为我们的交流而更加精彩!
(“一元短篇小说训练营” + 008号 典典的蟹妈 21天写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