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班就听到同事说:“今天我第一次突破自己,没发脾气就让孩子学会了承担后果!”
原来小丽家的宝贝早上把牛奶弄洒了。这位平时“暴脾气”的主,居然没有教训孩子,直接让孩子去把整个屋的地都擦干净了。
这个小宝贝开始还不愿意,结果在妈妈一瞪眼的恐吓中,乖乖的把满屋的地都擦了一遍。同事美滋滋的说:“你看我是不是有进步了,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
我笑了,什么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这就是赤裸裸的惩罚孩子好不好。
在孩子那里,你的指责等同于惩罚
其实好多朋友都和我同事一样,明明在惩罚孩子但自己却不知道。惩罚式教育和运用逻辑后果式教育只有一线之隔。
昨天我们聊了自然后果对孩子的影响,自然后果是大人没有任何干预,而是让孩子自然而然的体验行为后果的感受。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逻辑后果。《正面管教》中是这样定义逻辑后果的:不同于自然后果,他需要大人介入。重要的是,决定哪种后果能为孩子创造有益的学习体验,鼓励孩子选择负责任的合作。
也就是说我们要人为的设置一个选择题,让孩子自己来选择,并承担相对应的后果。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知道,选择什么意味着承担什么,在现在社会普通缺乏责任感的环境中,学会负责任对孩子来说将是一生都会受益的事情。
那么如何用好逻辑后果呢?最重要的是我们人为介入所设置的选择题,也就是“逻辑后果的四个R”作为甄别的准则,以确保我们要采取的方法是逻辑后果,而不是惩罚。
《正面管教》提出的逻辑后果的四个R:
1. 相关(Related)
“相关”是指后果必须与行为相关。(例:孩子洒了牛奶,你今天一天都不让她出去玩了。洒牛奶和不能出去玩,就完全不相关。正确的做法是洒牛奶,自己负责擦干净。)
2. 尊重(Respectful)
“尊重”是指后果一定不能是责难、羞辱或者痛苦,并且应该是和善而坚定地执行。(例:避免说“我说过多少次了……”“你说你得有多笨,这么个小事你也干不了!”这样的话,这就训斥和羞辱。说出后一定要坚定执行,并且对所有相关人员都是尊重的。)
3. 合理(Reasonable)
“合理”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借题发挥,并且要从孩子和大人的角度来看都是合理的。
(例:孩子把牛奶洒了,合理的后果就是把牛奶清理干净,而文章开头的妈妈让孩子把整个室内地板都擦了,这就违反了后果的合理性)
4. 预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
“预先告知”是指预先告诉孩子,如果她选择了这样做,将会有什么结果(或者你会做什么)。(例:孩子如果不能把玩过的玩具收起来,那么你就会把玩具拿走,并且不再还给他)。
如果缺少了这四个准则中的任何一个,那都不能叫做逻辑后果。
那说了这么多,我们到底该如何做呢?
给孩子选择:停止不良行为还是体验逻辑后果。
例如:琳达写作业时喜欢在课桌上敲铅笔。因为这影响了其他孩子。所以老师给的选择是:停止敲铅笔,或者交出铅笔等别人写完作业后,再拿回铅笔写作业。
对于琳达来说,她有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敲铅笔给别人造成了干扰。所以老师运用了要么停止不良行为,要么体验逻辑后果。
运用“逻辑后果”的整个过程中,相关、尊重、合理、预先告知几项准则全部具备。那么我们看下惩罚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老师对孩子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规矩,自己不好好写作业还干扰别人。今天放学留下打扫卫生!”
首先,没有尊重的加以训斥。
其次后果缺乏相关和合理性,敲铅笔和打扫卫生毫不相干。所以我们在使用“逻辑后果”时,一定要注意这4项准则,缺一不可。
现在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的事件,尽管同事不愿意承认,但她确实使用了惩罚。而且她使用惩罚的主要原因,是显示自己能“赢”孩子的权力。
这也是我们大部分父母们的潜意识里的想法:小兔崽子,“整不了”你了,不按我说的话,有你好看!。
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用惩罚的目的是,要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吃苦头,而并不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而逻辑后果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停止错误行为找到解决方法,而不是为了错误一定要吃苦头。
所以说,逻辑后果的另一个名称是转移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一个不恰当的行为,运用逻辑后果转向一个有益的行为时,就是有效的逻辑后果。
还是用文章开始的事例来说吧。
如果孩子把牛奶洒了,妈妈们通常的做法是:“笨死了,喝个奶也能洒了,赶紧把拿抹布,擦干净了!”。这时候孩子只有乖乖的去拿抹布擦了。
那我们换一种方式来看看。
孩子把牛奶洒了,妈妈说:“哎呀,奶洒了怎么办呀?”这时候孩子自己拿抹布来擦干净了。我们平时都没有意识到,事实上孩子通常知道什么是一个逻辑后果,并且当妈妈以尊重的态度来面对时,孩子是愿意去做的。如果我们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办,最大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花时间去训练过她。
那么如果想把这个逻辑后果转向一个有益的行为时,我们要怎么做呢?
当孩子自己主动的把奶清理干净后,妈妈说:“小宝贝,今天的牛奶怎么这么不听话,怎么跑出来了呢?”孩子可能会说:“妈妈,今天喝奶的时候我玩玩具了,把奶碰洒了。”妈妈说:“那我们想想有什么办法以后能不出现这种情况呢?”
孩子:“妈妈,我知道!以后我玩完玩具后,把他们都收起来。”
你看孩子不用吃惩罚的苦头,反而知道如果解决问题了。而且只是一个洒牛奶的小事,运用“逻辑后果”后,转向孩子玩玩具后,主动把玩具收起来这样一个有益的行为。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逻辑后果”训练孩子,孩子就会明白,选择意味着承担相应的后果。相信在未来的成长路上,孩子能做出更有益的选择,成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