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今天又迟到了,这是他本周的第三次迟到。作为他的部门领导,王总觉得很生气,之前已经提示过他不能迟到,他还是继续犯,于是把小张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地问他:“为什么你老是把我的话当耳边风?公司的规章制度你是看不懂还是不想干了?”小张不断地认错,出了门以后心里已经把领导的祖宗十八代给问候了一遍。
小张错了,但为何他没有真心诚意地悔改,甚至屡教屡犯?
年关将近,妻子没有跟丈夫商量,把家里的最后一点积蓄拿去淘宝养马云,孩子的保险还没续费,接下来的半个月,家里的开支都没了着落。丈夫气得跳脚,大骂妻子败家,妻子自知理亏,但仍要嘴硬,义愤填膺地说自己辛苦了一年,买件新衣服犒劳一下自己也无可厚非。
妻子明明不占理,但为何她仍然觉得自己委屈?
那都是因为六个字——不会好好说话。
在沟通过程中,由于你的表述不当,常常会让对方的情绪先起来,关注点就不在自己的“错误”上,而在你不恰当的批评上,进而减少自己的愧疚感,增强了愤怒的感受。
在日常跟爱人或孩子的沟通上大家应该也发现,如果你一开始就以一种指责或者质问的语气去跟对方沟通,对方很容易因为受到这样的言辞对待缺乏安全感,而跟你据理力争或是编造谎言,或者假意表态息事宁人。无论哪种情况,都不能达到我们沟通的最终目的,这样的对话是无效的。
《关键对话》中跟我们分享了“综合陈述法”来建立信任与安全,具体包括了五种技巧,我重新归纳总结了一下成更通俗的语言就是:
1.先说事实,不贴标签。
2.试探性表述对方这么做的原因。
3.说出你对这件事的想法。
4.征询对方的改进性意见。
5.鼓励对方做出改变。
我婆婆爱出门玩,大冬天的经常用电动车载着我女儿跑来跑去,由于电动车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她只放了个小凳子让我女儿坐着(孩子专用的藤椅放不下),我很担心她安全,让老公跟婆婆提了好几次,叫她改坐公交车,但效果都不好。 于是在我又一次看到她用电动车载我女儿的时候,我尝试用“综合陈述法”来跟老太太沟通:
妈,我听小言说她今天坐电动车去玩,这已经是我这周听到的第四次了(先说事实,而是上来就说她又用电动车载娃)。
是不是您坐公交车去不方便?(试探性表述)
之前我们已经跟您聊过电动车载娃的安全问题,我感觉没有引起您的足够重视,您也并不想坐公交车出门(说出我的想法)。
为了您和孩子的安全,您认为有什么其他好办法能让您既方便带娃又安全出行吗?(征询意见)
既然您表明了您的想法,也承诺以后坐公交车了,我相信您一定可以言出必行的,还有什么我可以帮助你的,请告诉我,我相信您也和我们一样,认为安全第一,对吧?(鼓励对方做出改变)
这样的对话,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不会让对方觉得受到指责或伤害,可以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情境,让对方放下所有的对抗和防备,专注到解决问题上去。
在我们日常沟通中,不要再使用“你干嘛老是不听我的”句式,因为没用不说,可能还会起副作用——让对方认为跟你没有共同语言,降低了彼此的信任度。一段失去信任的关系,就不用再谈什么沟通了。
语言是交流的纽带,沟通是相知的桥梁,理解是互信的平台。用平和的心态,去沟通人际间的关系,能让你的事业和生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